查看原文
其他

本季《浪姐》最大的咖是她吗?

腾讯娱乐 2023-07-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Author 山口大炮

点击上方“腾讯娱乐”并关注,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本季《浪姐》最大的咖是张蔷吗?

 
  
这个问题起因在于,从张蔷顶着爆炸头出现,对其他姐姐顶多是“你叫什么名字”“我听说过你”的英子和静静就齐齐露出了蜜汁痴汉笑。
 
 
这边一向作天作地只要美女的宁静刚喃喃着“太有风格了”,那边直来直去谁的面子也不给的那英就迫不及待附和上了,甚至能明显看出吞咽口水的小动作。
 

 
而当她一身亮片裙登台,漫不经心地唱着《630 Affection in Your Eyes》,更是直捣黄龙地攻占了两位姐的心窝。
 
你一句“你知道你有多出名”,我一句“你那些歌我都会”,面对其他人如同选妃的两位姐在张蔷面前硬是演成了歌迷见面会。
 

 
就连台下的黄小蕾也在激情安利,生怕在场的姐姐不知道这位时代的眼泪。
 
 
这就导致很多人发出灵魂拷问:
 
她是谁?怎么就说是《浪姐》高攀了?
 
今天就来说说,张蔷凭什么有这么大咖位。


在这个年代,不少小年轻认识张蔷应该是从她和新裤子合作的《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这张专辑开始的。
 


这张2013年发行的专辑一共收录了11首歌,在《浪姐》前两季中都有出现过。
 
这张专辑在年轻人中风靡,以至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张蔷的首次爆火,实际上,《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仅是蔷姐音乐史上的一段小插曲。
 
 
张蔷1967年出生,是正宗的北京大妞。
 
和那个年代很多艺术圈大佬一样,张蔷的出身不说显贵,但也多少能给她打开方便之门——


母亲是中国电影乐团交响乐队的小提琴手,父亲是中华医学会的英文翻译。
 
 
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在北京电影乐团的宿舍里居住。
 
那时,整栋楼都住着最新潮的年轻人,张蔷也因此耳熏目染西方音乐。小学五年级时,当她的同学还在听红歌时,她已经从娜塔莎听到Opera,从约翰·丹佛听到迈克尔·杰克逊。
 
 
甚至《Bellie Jean》还成了她的本命流行,听着贝斯的旋律就脱了毛衣在家跳起舞来。
 
在新潮老妈的影响下,张蔷的穿搭造型也向西方流行致敬。
 
烫头 ,是老妈用火钳卷的,看起来像外国人。
 
 
服装,是老妈亲手做的,有芭芭拉·斯坦威克内味儿。她还给学校创下穿睡衣上学的新纪录。
 
 
 
等她上中学时,以前被视作“靡靡之音”的邓丽君和张帝的歌也终于开始被大陆接纳,她也成了中国第一批流行音乐乐迷。
 
她那时最喜欢凤飞飞、欧阳菲菲,觉得她们的歌和当时死板的流行音乐不一样。她还翻唱了凤飞飞的歌,这是后话。
 
终于等到20世纪80年代,张蔷觉醒了。
 
 
如果没有接触音乐,按照她的人生路线,她会从职高毕业后做一名幼师。但现在,她有了个当歌星的梦。
 
她和现在一心想有编制的明星一样,虽然思想新潮,但骨子里还是想进单位搞艺术。可惜进东方歌舞团要托关系,她另辟蹊径参加了海淀区的青年歌手大赛,选了首卡朋特乐队的《什锦菜》。
 
 
一曲还没唱完,这标准的小布尔乔亚风就闪瞎了评委的眼,还被告知:没可能,只有广州能接受她的唱法。
 
 
张蔷差点莽去了,幸亏被音乐家林述泰拦下。
 
那时整个中国音乐圈都是翻唱的天下,大陆的翻香港,香港的翻美日,一整个套娃。
 
比如田震的《蒙妮卡》改编自张国荣的《Monica》,张国荣的歌则来自吉川晃司。
 
 
1984年,云南声像来北京挑歌手,不太抱希望的张蔷清唱了首《伤心的电影》寄过去了,结果不到三天就被通知去云南录翻唱带。
 
 
于是,在云南录音棚,张蔷与王菲破圈相见,她翻唱自己挑选的日本甜歌,王菲翻唱邓丽君。
 
半个月里,她录了两张专辑:《东京之夜》与《害羞的女孩》,一共9000块钱。
 

 
专辑封面也由她操刀,她想模仿芭芭拉·史翠珊的爆炸头发型,可惜当时没有理发店能做,最后只能自己动手,用妈妈祖传的毛衣针烫卷。
 
 
小了一号的爆炸头
 
本来,她的第一张翻唱专辑《东京之夜》约定60万张。可等发行后,因为太火爆加印到250万张,《害羞的女孩》更是卖到420万张。
 
毫不夸张地说,很多经销商直接拿着现金在印厂门口等。
 
 
这两张专辑的火爆,开启了张蔷的翻唱事业,她在随后两年内出了19张专辑。
 
 
她去参加各种演出,也就是现在说的“走穴”,一到她出场观众就疯狂。
 
为了满足粉丝,她有的时候会连唱八首歌。粉丝甚至排队去后台看她,每人交五块钱,看一眼就走。
 
 
坐着绿皮火车走穴的路上,她遇到过刘晓庆,还教她唱了《什锦菜》。
 
 
也遇到过零点乐队的周晓鸥、黑豹乐队的栾树,他们后来都成了她的好友。
 
拿了诺奖的搞笑老头莫言,当时也是她的歌迷。
 
 
那就有人问了,即使那个年代“拿来主义”奉行,但同样是翻唱为啥张蔷就那么火?
 
第一,她打开了一个禁锢时代的那扇窗。
 
当时正赶上国际迪斯科音乐风潮的尾巴,年轻人要个性解放,迪斯科音乐加舞厅,就是现在的科切拉。

 
而张蔷就是大陆最有风格的深水炸弹,年轻人都会模仿张蔷的爆炸头、喇叭裤,每天穿得闪闪亮亮,在舞厅跳舞。
 
迪斯科还得看咱秦哥
 
 
第二,蔷姐有品味。
 
同是翻唱,但张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是凭借自己的音乐素养直接选曲。
 
好听的旋律在哪国都好听,就像中国人也能跟着哼上几句“every shalalala every wooo”,所以咱们蔷姐狠狠拿捏了大众流行市场。
 
 
 
再加上她极具独特性的音色,有种“娇嗲的咧”,把悲歌也唱出游戏人间漫不经心的快活,而又不是故作洒脱(该类型可参考莫文蔚)。
 
 
其成绩就是,受那个年代的条件所限,她被盗版翻录的磁带突破两亿以上,成为至今中国乐坛无人能打破的纪录,一举成为迪斯科女皇。
 
1986年,她甚至还登上了《时代》周刊,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女歌手”,是总共入选的6位世界歌手中,唯一的中国流行歌星。
 
 
而这个一人就是一个年代的盛况,也终究遇到了意外。
 
1987年,年仅20岁的张蔷退隐了。
 
她退隐有明面和暗面两方面原因。
 
明面上的原因是她唱烦了,对录的音乐不满意,要去澳洲留学进修。
 

 
暗面上是,无可奈何而为之。
 
1986年,迈克尔·杰克逊召集了45位美国流行歌星在演唱会上合唱,就是唱《We are the World》那场。传到国内,港台也号召60位华人群星献唱了《明天会更好》。
 
 
套娃又一次发生,大陆效仿港台,也来了百位歌星公益献唱《让世界充满爱》。
 
照理说,1986年正值张蔷的巅峰时期,作为大陆流行文化女皇,结果108位当红歌星中并无张蔷。
 
 
也不知道得罪了哪个领导,张蔷被主流音乐圈“封杀”。她没能出现在内地任何一家媒体上,甚至连普通走穴演唱都没人敢邀请她。歌迷只能通过磁带封面想象她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好刚一蔷姐干脆在1987年的新专辑《潇洒地走》上面用醒目的字打着“绝版”两个字。
 
 
而等她一年后回来时,市场上已经是原创与摇滚的天下了。
 
她也结婚生子,基本上退出歌坛。
 
 
可以说,照这种趋势,蔷姐无非像80年代大陆激流勇退的那些歌星一样,做一个活在人们记忆中的德艺双馨老艺术家,时机一到就来考古一下,没有任何新意。
 
但不要忘了,咱蔷姐可是玩电子音乐的反叛青年,德艺双馨四个字,从来就不太适合形容她。
 
 
蔷姐是北京人,作为中国著名老炮儿城市,北京贡献了太多桀骜不驯的艺术家。
 
北京老话里头,“老炮儿”有中性色彩,多指性格暴烈,敢想敢做,但从不欺负老实人的大哥大、大姐大。
 
 
比如演艺圈里的姜文、比如音乐圈里的那英,可以说那个年代的北方艺术圈,几乎都是老炮儿。
 
但张蔷有些例外,相比那些谁惹我刀谁的刺头,她和王菲的性子更像,是“嘻嘻,你管我😁”那种。
 
 
以她的迪斯科音乐来说,当时听迪斯科,那是潮流,现在听迪斯科,就属于复古了。
 
 
这样一个早已不再流行的曲风,张蔷却要继续玩,玩出花,用它继续炸场。
 
她也不是没有改变过。
 
90年代在合约的压力下唱过《弯弯的月亮》,1996年,即使已经不再那么流行,她还是祭出了《尽情摇摆》这张专辑。
 
区别在于她已不再是爆炸头。
 
 
 
2000年,在台湾流行爆发的年代,她发行了《尽情飞扬》,开始创作模式,但此时她已不那么自信。
 
 
她也有假装摇滚过。
 
用张蔷的话来说:“那个时候外界给我的信号就是时代变了,大家不流行DISCO了,可是没有DISCO我就不快乐了。”
 
所以为了快乐,她又带着爆炸头回归舞台了。
 
 
她等来了迟到已久的主流媒体的肯定,2008年,主流媒体终于承认了她在80年代流行文化中不该被抹去的地位。
 
 
等到了迟到23年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
 
 
她在2013年签约摩登天空,这时,她的迪斯科音乐不再是独属于80年代的回忆,而是加入了年轻一代的歌迷。
 
作为她粉丝的新裤子乐队,为她量身打造了《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这张专辑,她得以继续唱具有现代电音气息的Disco。
 
 
在《浪姐》舞台上,她顶着十几年如一日的爆炸头,穿着亮片裙,就像活在梦幻中的迪士尼公主。
 
 

 
采访VCR里,她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自信洒脱,喜欢亮晶晶的发卡、好看的衣服,愣是把断舍离开辟了新用法。
 
同那些怀念昔日荣光的人不一样,她不怎么怀念80年代也不迷恋自己过往的成就。
 
 
当那英在纠结怎么称呼她时,她就操着北京人大大咧咧的口气说着“就张蔷、蔷子,都行”“你是那姐,我是蔷姐,咱们都是姐”。
 
 
拜托,人最红时,对登上《时代周刊》也没什么反应,更何况对辈分名气的纠结。
 
来这一趟就是玩,就是为了在湖南卫视的演播厅里让人看看什么是最正够味的迪斯科,也让一直寻求转型的艺人看看,什么叫一辈子只干一件事也不错。
 
 
别看她在节目中被捧成了高情商代表,但咱蔷姐其实根本不在乎。
 
所谓温柔其实是爱咋咋地的躺平哲学,正如她所说,唱歌就是要唱得直接、快乐,迪斯科土怎么了,浅薄到极致就是深刻。
 
就这样变老也挺好的。
 

 
可以说,张蔷的出现印证甚至拔高了《浪姐》的立意。
 
所谓三十而悦,就是悦己。
 
 

是女性在任何年龄的各种姿态,是灵魂永远年轻滚烫,是爱咋咋地,你管我呀?


上「腾讯新闻」APP搜索: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 |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ID |  beitao666



| 热门文章推荐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