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议程 | “人类社会与传染病——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委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口述历史 2023-10-29

“人类社会与传染病”


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委会

第二届学术年会

会 议 手 册


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中国麻风病隔离防疫史料整理与研究(1368-1978)”课题组


  中国·杭州

2023年10月27-29日










会务指南






1、时间安排

会议时间:2023年10月27-29日

报道时间:2023年10月27日

离会时间:2023年10月29日下午


2、会议地点

主会场: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23楼一楼弘毅厅;

分会场:

第一组:二楼数字人文实验教学中心,会务:陈雅雪、刘志雨

第二组:三楼312室,会务:沈  超、唐渟渟

第三组:三楼314室,会务:马志鹏、吴佩佳

第四组:三楼316室,会务:沈静涵、陈馨玥


3、会议报到

集中住宿学者:

10月27日下午14:00-20:00,维也纳国际酒店(未来科技城店)大堂;其余时间该酒店前台

自行住宿学者:

10月28日上午7:50-8:20,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23楼一楼弘毅厅


4、交通指南 

1.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恕园23楼:地铁5号线“杭师大仓前”站B口出,往前走150米,即南2门,入校后向前走100到“杭州师范大学欢迎您”盆景字,继续向北100米,路经一鸣奶茶店、池塘、章太炎先生坐像,抵达恕园23楼“人文学院”。

2.维也纳国际酒店(杭州未来科技城店),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向往街368号;地铁站:5号线杭师大仓前站C口

(1)杭州东站到酒店:地铁地铁1号,打铁关转5号线(48分钟)

(2)杭州西站到酒店:地铁19号线,创景路转5号线(13分钟)

(3)萧山机场到酒店:路线1: 地铁19号线,海创园D出口出来步行800米(60分钟);路线2:地铁19号线,创景路转5号线杭师大仓前站(73分钟)


5、餐饮

10月27日

18:00-19:30,晚餐,维也纳国际酒店,自助餐

10月28日

12:00-13:00,午餐,维也纳国际酒店,自助餐

18:00-19:30,晚餐,维也纳国际酒店,自助餐

10月29日

12:00-13:00,午餐,维也纳国际酒店,自助餐


6、会务组

陈雅雪18531529523;刘志雨19967358429

沈   超18357039277;马志鹏18868786306

沈静涵15755388823;唐渟渟15990097217

吴佩佳13382105332;陈馨玥13185073302

周东华18957123454


7、会议规则

主旨报告时间为每人20分钟;

小组报告时间为每人10分钟,评议人每人10分钟。








大会议程






10月28日上午

开幕式

时间:8:30-10:00

地点:恕园23楼一楼弘毅厅

议程:

主持人:周东华

1. 大会致辞

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兼医疗社会史专委会主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

2. 主旨报告

(1)郝  平:灾害史与医疗史

(2)余新忠:生命史学与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实践路径刍议

(3)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医学史研究:理论、方法与史料

(4)赵秀荣:19世纪英国霍乱地图及其意义

(5)周东华:跨国史视域下西方人对晚清“麻风中国佬”污名建构

               

合影、茶歇(10:00-10:30)

合影地点:“人文学院”刻石处

茶歇地点:各分会场外走廊



第一场分会场报告会

组别:第一分会场第一组

时间:10月28日上午10:30-11:45

地点:二楼数字人文实验教学中心

主持人:文庠    评议人:程国斌  杨小敏

1.  黄霸断子案与生育禁忌

2.  医疗社会史视域下王粲死因的新探索

3. 周能俊敦煌《伍子胥变文》药名诗中的蜈蚣意象

4. 刘雨茁医疗·身体·政治:唐宋时期的风疾叙事与隐喻

5. 张园园三尸九虫”:论佛道虫病观对魏晋隋唐医学知识的型塑


组别:第一分会场第二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4:00-15:15

地点:二楼数字人文实验教学中心

主持人:   评议人:周能俊  刘雨茁

6. 关素华王小丁北宋官药局流变新探

7. 程国斌宋代有关疫疠是否可传染的论争及其医学与文化问题

8. 杨小敏宋金元时期传染认知的演化

9.  超凡入圣的想象:医疗社会史视阈下道教医疗观念概述


茶歇:15:15-15:30


组别:第一分会场第三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5:30-16:15

地点:二楼数字人文实验教学中心

主持人:叶宗宝  评议人:顾玥  张田生

10. 刘桂海塑造天花指南:晚明日用类书与痘疹知识的生产

11.  明代江西疾疫及社会应对

12. 何沐阳:“生产卫生两不误: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化”研究(1952-1959)

13. 李雨帆官方与民间:明代江南的祷疾活动

14. 刘小朦御灾捍患:祁州药王庙与明清华北的药王信仰考论


茶歇:16:15-16:30


组别:第一分会场第四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6:30-17:45

地点:二楼数字人文实验教学中心

主持人:崔军锋   评议人:刘桂海  刘小朦

15. 叶宗宝近代绅商王锡彤疾病叙事与卫生健康观念

16.  隐匿的恐惧:明清时期瘟疫中的女性照顾者

17. 张田生历史与现实:清末以来寒温之争的学派化

18.  、郭静:民众、地方社会与国家:扁鹊信仰的三个面向探究

19. 王琛佳风流隐疾——明清时期杨梅疮的疾病认知考察


组别:第一分会场第五组

时间:10月29日上午9:00-10:00

地点:二楼数字人文实验教学中心

主持人:冯玉荣   评议人:王涛锴  孙元

20. 周登威瘴病:岭南古代流行病的认知与应对

21. 吕金伟汉唐时期南方瘴气再考察

22. 陈思言近代针灸知识的生成——以医家曾天治的针灸知识建构为例

23. 张 :“胎毒论与近代中西医天花病因之争


茶歇:10:00-10:15


组别:第一分会场第六组

时间:10月29日上午10:15-11:15

地点:二楼数字人文实验教学中心

主持人:顾漫   评议人:周登威  陈思言

24. 王涛锴生命史视域的疾病、交游与治学:以晚清大儒俞樾为例

25. 庞境怡晚清史官恽毓鼎的医学人生——以《澄斋日记》为中心

26. 文庠孟河医派形成之再思考——基于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的考察

27. 朱绍祖药夫子:清代民国川边地区的采药人研究



第二场分会场报告会

组别:第二分会场第一组

时间:10月28日上午10:30-11:45

地点:三楼312室

主持人:陈玉梅   评议人:李春雨 李德杏

1. 陈唯依、赵丹士人陶弘景与中医药学

2. 闫敏敏周琦顾漫早期伤寒”“伤汗概念考辨——以《居延汉简》医药文书为中心

3.  基于古代防疫类中医药文告研究对疫病中医药防控的思考

4. 赵雅琛交流、碰撞与新生:试论中医的嬗变

5. 高斐宏:从“玫瑰伤寒”到“上皮屏障损坏假说”:花粉症病因认识演变


组别:第二分会场第二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4:00-15:15

地点:三楼312室

主持人:马捷    评议人:闫敏敏  高斐宏

6. 冯玉荣:“发明古学,输入新知”:《新医宗必读》与中医知识建构的转向

7. 李春雨、徐勇、刘琪中医药历史梳理的现代价值——以中药五味子在肝病防治中的应用与开发为例

8. 刘梦雯身体、病症与医药:明清杂字中的医学知识表述

9. 钟胜禹赵钰源陈欢李德杏《陈氏香谱》与宋代香药文献研究

10. 谢 伟:知识史视野下黄芪药材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茶歇:15:15-15:30


组别:第二分会场第三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5:30-16:15

地点:三楼312室

主持人:郝平    评议人:白苏婷  孙灵芝 

11. 朱凌凌陈文炎李海英近代妇科药品广告研究——以《杏林医学月报》(1929-1937)为例

12. 刘菲雯知识、技术与新制:药品化验制度在中国的肇始(19151937)

13. 刘赵昆近代天津冷饮卫生管理得失的研究(19001949)

14. 黄华平:中共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区铁路卫生事业创建

15.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校卫生体系建设研究(19271937)


茶歇:16:15-16:30


组别:第二分会场第四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6:30-17:45

地点:三楼312室

主持人:黄华  评议人:刘菲雯  刘赵昆

16.  病入膏肓心腹之患:医疗社会史视野下的心腹病

17.白苏婷:太行抗日根据地对柴胡注射液的研发与应用

18.  近现代中国社会对甲状腺肿的认知嬗变——兼论全民补碘的历史渊源

19. 孙灵芝北京历史上的战痘记

20. 纪佳琪近代青岛疫苗接种研究(1929—1949年)


组别:第二分会场第五组

时间:10月29日上午9:00-10:00

地点:三楼312室

主持人:李化成   评议人:翁攀峰  彭展

21.李洪河:东北解放区鼠疫应对与中国现代防疫体系的建立

22. 何建华地域与近代中医知识的建构——以《鼠疫汇编》为中心

23.陈雅雪:鸦片战争前后珠江三角洲麻风救济研究

24. 葛风涛清末民初鼠疫防控中的社会冲突与治理调适


茶歇:10:00-10:15


组别:第二分会场第六组

时间:10月29日上午10:15-11:15

地点:三楼312室

主持人:李洪河  评议人:何建华  周东华

25. 翁攀峰:“他者视野下中共的医疗卫生(19371945)

26.彭 展:“政治化”防治:新中国成立初期湛江鼠疫研究

27.李 欣:20世纪60-70年代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以咸阳地区为中心

28.王雨珩:“消灭血吸虫”:传染病防治与现代中国的建构(1949-1976)



第三场分会场报告会

组别:第三分会场第一组

时间:10月28日上午10:30-11:45

地点:三楼314室

主持人:何立波   评议人:殷亚迪  张春梅

1. 杨祥银、杜明泉:网络:一个有用的殖民医学史分析范畴

2. 毛利霞:18世纪英国的监狱热与监狱卫生改革

3. 王广坤:19世纪英国医生群体研究综述

4. 王华溢:英国学校儿童牙齿健康服务体系的历史考察(1907—1944年)

5. 刘培源:西方瘟疫史研究的学术旨趣与流变


组别:第三分会场第二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4:00-15:15

地点:三楼314室

主持人:赵秀荣    评议人:毛利霞  王广坤

6. 何立波:安东尼瘟疫的传播以及古希腊——罗马知识精英对瘟疫的宗教想象

7. 殷亚迪:解剖政治与生命政治下的瘟疫应对——福柯论防疫模式、治理效果和当代延续

8. 张春梅:试论英国国有医院市场化改革中医生的应对

9. 代国豪:法国的宫廷医师与17世纪医学革命——以让·埃罗阿尔为例

10.  康:南非医疗史的兴起及发展


茶歇:15:15-15:30


组别:第三分会场第三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5:30-16:15

地点:三楼314室

主持人:李传斌    评议人:刘希洋  刘旭

11. 黄汇谷晓阳美国卫生棉条健康危机中的协作与博弈

12. 王尊旺、张孙彪:异国他乡的温病:近代温病知识在东南亚的传播与生产

13. 孙志鹏:1914年日本突发斑疹伤寒及其防疫措施

14. 余 胜:印度热带传染病的公共卫生建设及影响(1817-1947)

15. 李玠池:痘术之争:幕末日本对牛痘接种的认知与争议


茶歇:16:15-16:30


组别:第三分会场第四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6:30-17:45

地点:三楼314室

主持人:杨祥银   评议人:谷晓阳  王尊旺

16. 李传斌:疫病防治与中美关系:1929年上海脑膜炎流行与中国对美国的外交应对

17. 刘希洋防疫与殖民的互渗:德占青岛时期的疫情防控

18. 姜文浩:微生物的大历史:细菌学知识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应用(1855—1919)

19.  “群体免疫”溯源:1894至1908年远东腺鼠疫疫情与西方医学抗疫路径嬗变

20.  20世纪中国黑热病知识建构及其防治的在地化


组别:第三分会场第五组

时间:10月29日上午9:00-10:00

地点:三楼314室

主持人:郭常英   评议人:崔军锋  赵健

21. 陈海懿、邓振阳:无济于时,有功于世:国际联盟罗伯逊团队的滇缅公路抗疟防疫研究

22. 胡 勇、赵若彤:近代上海海港检疫制度研究

23. 牛桂晓:卫生教育运动与基督教在华传播研究(1910—1937)

24. 何翔钰:近代来华医学传教士的传染病研究——以《博医会报》为中心的考察


茶歇:10:00-10:15


组别:第三分会场第六组

时间:10月29日上午10:15-11:15

地点:三楼314室

主持人:胡勇    评议人:牛桂晓  董琳

25. 崔军锋:近代中西放血疗法的碰撞与比较——从谭延闿病案谈起

26. 赵健、乔晨曦:抗美援朝运动中天津医务界的贡献

27. 丰慧萍教会医院与近代江西地方社会——以南昌医院为个案的考察(18971937)

28. 周子钦、董愉彤: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防疫经验的引入及推广——以卫生防疫站为中心



第四场分会场报告会

组别:第四分会场第一组

时间:10月28日上午10:30-11:45

地点:三楼316室

主持人:张俊峰   评议人:王丽敏  崔钧

1. 姜迎春:“再造军医”: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医疗变革

2. 李晋珩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史研究的回顾、前沿与展望

3. 李全平:深入“场域”: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拓展

4. 刘丽平:身体救治与政治认同:以新中国初期四川地区的巡回医疗为例

5. 刘 苗:国家治理与疫情防控: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的制定与检疫传染病的实施


组别:第四分会场第二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4:00-15:15

地点:三楼316室

主持人:姜迎春   评议人:李全平 李晋珩

6. 张俊峰孙登洲:日军太原临时卫生调查班及其活动述论

7. 王丽敏卫生社团与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研究

8. 崔 钧: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因应对策研究

9. 南京国民政府灾后防疫研究——以 1931 年江淮大水灾为例

10. 近代中国疟疾的流行分布与原因分析(18701949)


茶歇:15:15-15:30


组别:第四分会场第三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5:30-16:15

地点:三楼316室

主持人:郑洪    评议人:王雨濛  刘岩岩

11. 李自典近代卫生知识传播路径的探索——以京师卫生陈列所为中心的考察

12. 万梦迪、路彩霞十七年奠基深耕:微生物专家陈宗贤在中央防疫处

13. 1927-1937 年上海市政府与公共租界工部局民生工作之异轨殊途——以办医院为中心

14. 卢官一主权更迭与经费流转:吴淞防疫医院变迁研究(18941951)

15. 韩星耀开风气之先:“上海时疫医院霍乱防治研究


茶歇:16:15-16:30


组别:第四分会场第四组

时间:10月28日下午16:30-17:45

地点:三楼316室

主持人:赵 婧    评议人:李自典  范瑞

16. 范铁权、马文芳:1923年浙江一师中毒案述论

17. 王雨濛:科学能否超越人道与法律?1930年北平协和剖尸案后的社会论战

18. 刘岩岩天道、人道与卫生:1931年武汉水灾的丧葬救济

19. 戴如瑾、张仕骏沉沦与拯救:抗战时期医疗卫生题材版画的图像叙事策略

20. 何昕玥1976年后赤脚医生群体的转轨问题


组别:第四分会场第五组

时间:10月29日上午9:00-10: 00

地点:三楼316室

主持人:李沛霖   评议人:李沛霖 丁泽丽  

21. 李化成:人类瘟疫发生谱系及相关因素系统建立的意义、路径和相关问题

22. 赵 婧:隔离之困:近代防疫心态史管窥

23. 姬凌辉、刘晓焕:四川省璧山县卫生院的地方实践与现实困境(1939-1945)

24. 私人医疗中的中西医学——以《张棡日记》为中心


茶歇:10:00-10:15


组别:第四分会场第六组

时间:10月29日上午10:15-11: 15

地点:三楼316室

主持人:张秀丽   评议人:姬凌辉 路彩霞  

25. 李沛霖20世纪50-80年代初期江苏血吸虫病防治考察

26. 丁泽丽位高而权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与1941年常德鼠疫防治

27. 田佳文疾病文化的动态演变:清至民国西南地区麻脚瘟的认知与防治

28.  全面抗战时期湖南省医疗卫生体系研究

                               


闭幕式

时间:10月29日上午11:20-11:45

地点:恕园23楼一楼弘毅厅

主持人:周东华

议  程:

1. 会议代表感言

2. 下届承办方李化成教授表态性发言

3. 本届承办方周东华教授作感谢发言



 参会人员名单

(以姓氏拼音排序)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学历

白苏婷

山西大学

讲师

曹志敏

天津师范大学

副教授

陈海懿

南京大学

副教授

陈思言

上海师范大学

讲师

陈唯依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住院医师

陈玉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历史与文化》学术集刊

主编

程国斌

东南大学

副教授

崔 钧

应急管理大学

讲师

崔军锋

浙江师范大学

副教授

丁泽丽

南京大学

博士后

董 琳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讲师

范 瑞

南京医科大学

讲师

范铁权

河北大学

教授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高 晞

复旦大学

教授

高斐宏

天津中医药大学

讲师

葛风涛

河南师范大学

博士后

谷晓阳

首都医科大学

副教授

顾 漫

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员

顾 玥

上海大学

讲师

郭 静

合肥学院

副教授

郝 平

山西大学

教授

何建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讲师

何立波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教授

胡 勇

西北大学

教授

黄华平

安徽师范大学

教授

郭常英

河南大学

教授

姬凌辉

浙江大学

特聘研究员

姜迎春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李 浩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李传斌

湖南师范大学

教授

李春雨

天津医科大学

副教授

李德杏

天津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李洪河

河南师范大学

教授

李化成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李晋珩

北京协和医学院

博士后

李沛霖

南京医科大学

教授

李全平

山西大学

讲师

李自典

北京联合大学

副教授

刘 旭

重庆邮电大学

讲师

刘菲雯

华中师范大学

讲师

刘桂海

东北师范大学

讲师

刘梦雯

浙江中医药大学

讲师

刘希洋

中国海洋大学

副教授

刘小朦

复旦大学

副研究员

刘岩岩

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刘雨茁

长春中医药大学

讲师

 徐 勇

天津市档案馆

一级调研员

刘 琪

彤矫宇正(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经理

刘赵昆

南开大学

讲师

路彩霞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吕金伟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助理研究员

马 捷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毛利霞

山东师范大学

副教授

茆 巍

华东政法大学

副教授

牛桂晓

湖南中医药大学

讲师

庞境怡

南京中医药大学

讲师

彭 展

岭南师范学院

副教授

孙灵芝

北京中医药大学

讲师

孙 元

南京中医药大学

讲师

汪 翔

安徽医科大学

讲师

王广坤

北京师范大学

副教授

王华溢

临沂大学

讲师

王丽敏

河北科技大学

讲师

王涛锴

河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

王小丁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副院长

王雨濛

苏州科技大学

讲师

王尊旺

福建中医药大学

教授

文 庠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翁攀峰

温州医科大学

副教授

谢  伟

天津中医药大学

讲师

徐  红

湖南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闫敏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后

杨祥银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杨小敏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叶宗宝

信阳师范大学

教授

殷亚迪

哈尔滨工程大学

副教授

余新忠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教授

张 悦

郑州大学

副教授

张春梅

南京体育学院

副教授

张俊峰

山西大学

教授

张田生

曲阜师范大学

副教授

张秀丽

《史学月刊》

副编审

张园园

宁夏大学

副教授

赵 丹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中级)

赵 婧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赵 健

天津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赵秀荣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赵雅琛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博士后

周登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

讲师

马文芳

 河北大学

博士研究生

周能俊

浙江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朱凌凌

上海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朱绍祖

重庆师范大学

讲师

代国豪

浙江大学

硕士研究生

戴如瑾

西安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邓振阳

南京大学

本科生

董愉彤

山东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杜明泉

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研究生

丰慧萍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韩星耀

河南大学

博士研究生

何翔钰

上海大学

博士研究生

何昕玥

北京大学

硕士研究生

纪佳琪

青岛大学

硕士研究生

姜文浩

浙江大学

博士研究生

井 洋

信阳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何沐阳

华中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李玠池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李 欣

淮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李雨帆

安徽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刘丽平

四川大学

博士研究生

刘 苗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刘培源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卢官一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研究生

谭  慧

湖南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田佳文

中央民族大学

博士研究生

田 宇

南开大学

硕士研究生

万梦迪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硕士研究生

王琛佳

南开大学

硕士研究生

王雨珩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肖 璐

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研究生

薛 莉

复旦大学

博士研究生

姚 康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余 胜

陕西师范大学

博士研究生

张 恒

扬州大学

博士研究生

张仕骏

西安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周子钦

山东大学

博士研究生

郑 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

教授

刘晓焕

浙江大学

硕士研究生

周东华

杭州师范大学

教授

刘力源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陈雅雪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沈 超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马志鹏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刘志雨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唐渟渟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吴佩佳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沈静涵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附:会议通知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