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立记者法拉奇刁难邓小平




独立记者法拉奇刁难邓小平:你为何总是二把手?邓小平如何回应?


源 | 围讯资讯

1980年的时候,时任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邓小平接受了一次特殊的采访。
采访他的,正是当时世界上知名的意大利独立记者法拉奇。

法拉奇

要知道,新闻媒体这个行业,本身就拥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就导致它从一降生就必定会受到金钱与政治权力的影响,绝对不可能保持客观公正。

所以,只有客观公正的记者个人,绝无客观公正的媒体行业。而这样的记者,就被称为独立记者,堪称是业界良心,凤毛麟角。

也正因如此,法拉奇在采访世界知名人物的时候,从来都是无所顾忌,刀刀见血。

比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有一次被法拉奇采访之后,就破口大骂,说她毁灭了我。

基辛格


当时,中国刚刚从毛泽东时代走过来,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才步入正轨。
法拉奇采访时,一上来就直接扎刀子,第一个问题就非常尖锐。她问邓小平:

“我自己一路走来,看到只有天安门城墙上挂有毛泽东的画像,跟过去满大街到处都是毛泽东画像的情景大不相同。请问天安门这幅画像什么时候也摘下去?还有啊,现在西方到处都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请问您对这有什么看法?”



邓小平看她来者不善,思索了片刻之后就从容应对。

“天安门的画像,我们要一直挂下去。我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至于你们西方媒体说我什么都可以,但是你们说我是赫鲁晓夫,我跟赫鲁晓夫这个人打了十年的交道,你们这样的比喻是不恰当的。”


接着法拉奇第二个杀招就接踵而来。法拉奇问邓小平:您为什么一直当二把手呢?

这话就有点杀人诛心的味道了,一个回答不好,很容易就会引发高层的内耗。
那邓小平是怎么回答法拉奇的这个问题的呢?

01.探索救国路


1904年,邓小平出生于四川广安县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家里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送他到县城的中学、小学去接受新式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获得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得知自己的祖国是如此的积贫积弱,于是就萌生出了救国图存的理想。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受到了极为不公正的待遇。

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国家强行把中国的山东青岛,也就是原来战败国德国在中国的前殖民地强行划分给日本。

要知道,这个时候日本已经通过甲午鸦片战争,获得了中国两个出海口大连、旅顺的所有权。如果他们再得到山东青岛的话,那么山东半岛跟辽东半岛就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打开地图,我们就不难发现,掌控了这两个半岛。对当时中国的首都北京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战略意义?一旦两国发生战争,日本的军队可以说是朝发夕至。
这两个半岛是中国首都在海上的两扇大门,一旦失手国本动摇,有亡国之危。

如果说在这之前,邓小平对弱国的理解还停留在纸面,那么五四运动的爆发,就让他彻底切身体会到了弱国无外交的悲哀。义愤填膺之下,他决定亲自投身到救国运动之中去。

邓小平认为,要想救国图存,就必须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受当时五四运动思想的影响,一大批爱国学生准备自费到法国去勤工俭学。邓小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挤进了这个小团伙里头。

在这里,他认识了周恩来、陈毅、蔡和森、聂荣臻,这些共产党未来的重要领导人。这也为他日后在党内工作的顺利开展埋下了深厚的人脉基础。

在法国留学期间,邓小平节衣缩食,穿梭于法国各大工厂之间,体验工人群众的生活,并且开展组织工人运动。

02.历史选择邓小平

在法国留学的这段经历,对邓小平之后的人生影响深远。

因为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也是近代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暴眼。100多年来,各种起义、革命此起彼伏。就连共产主义革命的第一次试验,巴黎公社起义都在这里发生。

法国首都巴黎,还是当时欧洲各种进步革命思想的交汇点。

也正是在法国打工的那段岁月,邓小平才清晰的认识到什么叫做资本主义。

这个是在中国那个农业国家所看不到的,在一个没有实现工业化国家的农业国家里,只有无能剥削的官僚和买办资本,却没有代表时代进步的工业资本。

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期间,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这也为他日后在改革开放期间,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现实和理论的依据。

在这一次的法国留学代表团赴法留学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小插曲。

当时还在北京大学当图书管理员的毛主席,也曾经报名参加了这个代表团。
可就在大家准备登船出发的时候,毛主席突然决定不去了。

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应该在中国寻找答案,不能够照抄外国的药方。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思想,使得他之后能够承担起推翻三座大山,拯救中华民族与水火之中的历史重任。

然而,当这个历史使命完成之后,中国面临的新问题,将是如何使这个国家通过工业化道路走向富强,实现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

可是要想实现这一点,却又不可避免的要跟资本打交道。

可惜的是,毛主席一生都在跟底层农民打交道,致力于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从来就没有跟资本打过交道。

对于如何运用资本发家致富这一点上面,毛主席的经验反而不如邓小平丰富。
所以,在后来承担起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的人,是邓小平。

03.思想的雏形

那么,当年邓小平在法国,到底见识到了资本主义什么样的局限性呢?

其实就是资本主义过分追求效率,而导致公平缺失,进而导致这套体系无法良性运转。资本主义与生俱来就带有一个毛病,生产过剩。

在农业社会时代,生产力比较低下。

一个面包店老板组织工人生产,一天可以生产出四个馒头,工人分两个,老板分两个。

只要老板的家里消费档次稍微高一些,那就不会有什么生产剩余可说。

可是当资本主义时代来临之后,有了机器的加持,同样的人,同样的物资,却能够生产出十个馒头。工人的工资还是两个馒头,甚至如果遇到黑心资本家还会更少。

可资本家及其家人无论如何骄奢淫逸,也无法消化掉那八个馒头。

为了不让那些多余的馒头烂在自己手里,资本家只有拿他们招收更多的工人,生产出更多的馒头,导致更大的过剩,然后再招更多的工人,如此循环往复。

直到有一天,这套游戏玩到尽头,爆发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生产过剩大危机。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工人多分一点馒头,那样过剩就会少一些,危机爆发的时间就会晚一些到来。

如果在危机到来之前研究出了蛋糕,那么就可以用过剩的馒头,去招收工人做蛋糕,开始下一轮的大循环。

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里,加入公平的因素。


说白了,也就是社会主义。
然而,单纯的社会主义制度却过度强调公平,而忽略了效率。
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反而会被资本主义国家给反超了

而将两者有机调和在一起,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目前人类世界,最适合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制度。

后来,邓小平由于组织工人运动,遭到了法国当局的驱逐,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去留学。在这里,他还结识到了后来的台湾领导人蒋经国。

蒋经国

04.邓小平的苦心


从莫斯科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回国之后,后人所称的“邓小平思想”,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雏形。

可是,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并不具备让邓小平大展拳脚的舞台。
当时的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活下来,而不是富起来。

正因如此,在众星云集的革命时代,邓小平虽然才干出众,但他在一众开国元勋之间并不突出。直到建国之后,在经济治理方面的成就,才让他脱颖而出。

1978年74岁的邓小平临危受命。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成为新中国这艘大船的主舵手。彼时彼刻,中国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是,由于数十年计划经济的惯性,当时反对改革的呼声依然非常庞大。

古往今来,任何一场改革都是逆天改命、九死一生的事情。纵然有一些改革者凭借莫大的毅力能够把改革强推下去,可是往往会难逃人亡政息的魔咒!

在他们去世后,后来者或者由于没有足够的权威从而向反对派让步。或者由于受到反对派的蛊惑,对改革存在误解,在上位之后就把改革措施全盘推翻。

比如明朝末年的张居正改革跟清朝的雍正改革,都被后来者推翻。

当时的邓小平已经是74岁了,在当时已经是高龄了。
如何让改革能够后继有人?这是当时邓小平不得不用心考虑的事情。

当时,邓小平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改革是否后继有人。还有一个更加现实而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干部老龄化,甚至出现了断层的倾向。

新人如果得不到锻炼,等这一批老干部们陆续凋零,那么新上来的新干部们就会拔剑四顾心茫然,对于国家的治理惶然不知所措。

按照一般的经验,新人在数十年的时间里,由老干部们手把手的培养。等到哪天老干部们退休,他们就可以自然接班,但是当时中国,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培养新干部了。

老干部们必须要把位置让出来,让新人立刻进行实弹演练。所以当时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一大批老干部深明大义的退了下来,进入了新成立的中央顾问委员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前苏联。
苏联老一辈革命家们,疏于对新人的培养。

这就导致了新一代的接班人,不仅没有实际的行政经验,反而心怀怨恨,放弃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转而去信仰了西方那套自由主义学说。

等到了1986年,苏联人在四年之内丧失三位领导人,他们这才慌了神。结果就病急乱投医,选了个戈尔巴乔夫出来。

没成想,这个戈尔巴乔夫一上来就矫枉过正,最终苏联解体。

当时西方世界对于邓小平的这种行为,一直都在暗戳戳的说:他不当一把手,那是因为想躲在后面,万一改革出了事情,他也不要负主要责任。

说这种话的人确实是无知啊,如果是一般的办公室政治,确实是可以这么玩。
但改革却不是这样的,他是要损害很多人的利益的。面对这些人的反对,你必须要站出来。


一旦你站出来,无论是你名义上是一把手、二把手还是三把手,他们都认定你就是改革的主要推手。一旦改革出了问题,你绝对跑不了。

所以在当初,面对法拉奇不怀好意的质问,邓小平干脆利落的把答案直接摆到明面上:“现在的岗位没有影响我的工作。”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国出现了新气象。

精选阅读:
44年周年:重温邓小平那篇让中国发生惊天巨变的讲话
邓小平: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是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
邓小平点穴“人民经济”
米塞斯评“人民经济学”

习仲勋:应当允许人民讲话
命运的转折:46张图,见证恢复高考46年
邓小平:不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就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问了陈永贵一个问题
享受RUMI(鲁米)的领悟
天道:孤独,是最大的智慧
一场被低估的观念革命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诺奖六位标新立异的“异类”
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
呼唤超人·查拉图斯特拉说
费曼|最应该警惕的,是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科学价值的滥用
柯林斯:用意志力穿越劫难
燃烧的孤勇者罗红
张五常:他是中国200年来思路最清晰的领导人
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偶然性”
邓小平美国之行:“那位教授在撒谎”
实事求是的邓小平
高考记忆|坚实的第一步
小平南巡原版:谁不改革开放谁下台!下台!
邓小平对未来的十点警示
邓小平:那些人真是放屁!
1990 朱同志给邓公拜年
邓小平为文艺界松绑
邓小平发怒叫停无偿外援
南巡讲话未见报的两句话
邓小平:绝不当头!
邓小平1979旋风


—— End ——


防疫进入新阶段

国际国内环境等巨大不确定性时刻,

中国企业该咋办?

在巨大不确定性中, 发现自己,拓展自己!
商业美学|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用痛苦创造欢乐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