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高息存款“消失”!钱还能去哪?

吴杨 中国证券报 2024-05-19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邮储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自5月15日起,存量可自动转存的个人通知存款产品将不再自动转存,通知存款产品的到期日为最后一个转存周期的到期日期,到期后不自动销户。

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停售、通知存款自动转存功能取消、“手工补息”高息揽储被叫停……传统高息“揽储利器”渐行渐远。

伴随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和贷款利率下行,不少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将再次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为什么高息存款会“消失”、存款利率持续下降?钱还可以投向哪里?

Q

哪些高息存款逐渐淡出视野?

近日,通知存款、中长期大额存单、手工补息等一些高息存款产品或揽储手段淡出视野。


邮储银行自5月15日起个人通知存款不再自动转存;兴业银行个人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将于5月15日起自动终止;长沙银行将在5月上旬对智能通知存款产品终止自动滚存,包括单位智能通知存款、个人智能通知存款等;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近日停售中长期限大额存单。

Q

高息存款上演“消失术”,是何原因?

传统高息揽储工具逐渐退出,与银行所面临的净息差压力紧密相关。存贷利差是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之一。随着利率水平的不断下滑,存贷利差持续缩小,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的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69%的历史低位。A股上市银行中,仅青岛银行一家截至2023年末的净息差同比走阔,其余41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均收窄,降幅最大的达48个基点。

Q

传统高息揽储工具受约束,将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智能存款等高息揽储行为已迎来严格政策约束,市场普遍预期部分企业可能将原先对于银行存款的配置转向理财等非银产品。开源证券研报显示,预计短期将对存款规模形成小幅扰动,但中长期有利于切实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一般来说,存款与理财规模存在季节“跷跷板”效应。据多位业内人士预测,4月存款理财产品规模或将环比增长2万亿元以上,更多是存款降息和手工补息禁令的影响发酵。

Q

近年来,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调降情况如何?

通常是国有大行率先下调,股份行、中小银行跟进,“梯次”轮动调整存款利率。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已经历四次下调,其中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的频次和幅度都高于活期。


Q

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吗?

市场对降息降准存在一定预期,普遍预测存款利率有继续下调的空间。
回顾2022年,四大行的四轮挂牌利率集中调整发生在6月、9月和12月。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剑预测,为缓解净息差下行压力,预计2024年存款利率或出现多轮下调;申万宏源研报显示,维持三季度降准降息判断不变,预计二季度国有大行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的概率在提高。

Q

对于普通人来说,当前银行高息存款越来越少,未来,大家的钱可以去哪?

总体而言,应平衡风险和收益综合开展资产配置。
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介绍,若风险偏好较低、倾向于稳健收益,推荐配置存款、银保产品、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产品。“我行目前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利率是3.0%,建议长期持有。二级理财可能在某个阶段会有净值波动,但是长期来看利率还是可以的。”
若希望在风险一定前提下博取较高收益,该理财经理建议,配置指数基金等涉及权益市场的产品。

审读:叶斯琦
编辑:李若愚 焦源源
校对:张   晶
签发:孙   宏



推荐阅读


五个“进一步”!关于证监会最新表态,解读来了

年报问询函七连问!业绩连年下滑,“敷衍”回复引股东不满

车主被卡脖身亡,长城炮、车顶帐篷厂商回应来了

实探:无人驾驶出租车,您敢坐吗?

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