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搞懂人效,只需三步

熊童子 HR实名俱乐部 2024-03-29

如何做人效?给大家分享三步:

第一步,找准数据

如果你要写长篇报告,可能需要用到一些行业级的宏观数据,就要去找相关机构行业报告,比如如各地人社发布的人工成本报告(反映区域薪酬差异),招聘和人才机构的薪酬报告(反应人才市场的薪酬需求)等等。

如果跨公司,跟头部公司做人效对比,关键数据来源是公司财报,主要包括公司收入、全员人工成本、高薪薪酬等。

我们全网独家整理十几个行业,涉及上百头部公司的薪酬/人工成本2022年数据。比如造车新势力员工薪酬AI和半导体行业员工薪酬家电行业员工薪酬游戏行业员工薪酬 等等行业,大家可以往回翻。‍‍‍

如果是公司部门级的人效报告,你主要需要收集内部数据,数据主要来源是业务部门(业务和人如何分布、KPI完成情况)、财务部门(业务指标和收入情况、高管和全员薪酬、股权激励和奖金发放情况等),收集方法主要靠找对人去聊。

第一步,最重要的建议——数据要精准,且经得起验证,要不,就容易像某位最近翻车的大V。

第二步,套对公式

行业讲人效的老师们,可能是财务或投融资背景出身,普遍讲的指标太多、太抽象,或者公式太复杂,一会是效能分析,一会是ROE分析,让很多非财务出身的HR一脸懵逼。

即使是传统的HR指标,像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业务的人和老板,大多也不感兴趣的。

人效,最核心的指标,还是投入产出比(产出高、投入低),就像所有消费者都明白的性价比(性能好、价格低),指标含义一目了然。

当然,如果你们公司人效文化非常深厚,可以在投入产出比基础上,进一步做情境分析(比如增多少人、减多少人,分别对业务产生什么影响),或做结构分析(比如薪酬总包,不同现金与奖金的发放比例,带来什么结果)。

人效分析原则一定是简单可懂。就像所有公司每年、每季度永远都讨论两类业务指标:一收入情况(体现公司的经营能力),二增长情况(体现公司的竞争力)。

因此,第二步,最重要的建议是——人效指标分析要做减法,指标要少,公式够用就行了。关键是让业务和老板听的明明白白的。

第三步,讲好故事

很多人问,人效分析干什么用的,关键应用是storytelling(讲故事),讲故事作用,一是完成信息对齐和建立共识,二是塑造HR的专业影响力。

什么叫讲故事?以上面“投入产出比”为例。

对老板们来说,他希望听到你的人效故事是,公司投了多少人工,目前是什么结果;跟同行比是什么情况;如果增加/减少哪个指标,会有什么好/坏的变化……老板主要诉求是,公司人工投入不能无底洞,一分钱要有一分结果。

对于业务和员工来说,他们希望听到你的人效故事是,现在大家的产出,对年底收入有什么影响;相同的工作条件,哪些团队人效高、收入高,原因是什么;大家改善什么行为/提升能力,会对人效和收入带来什么结果。

员工们跟老板诉求肯定是不一样的,老板更关心——公司投入多少钱有什么结果,员工更关心——公司怎么分钱的,做什么人效更高,搞钱最多。

所以,你发现,同样一份人效分析报告,你要讲出不一样的故事。

讲故事,也是HR大师尤里奇,在HRBP2.0强调核心能力之一,更不用说“数据驱动、分析思维等”数字化能力。

HR界主流的T型人才T型能力模型,同样,人效——所涉及的“数据素养,数字敏捷性”,不仅是HRBP,也是所有HR横向能力的核心能力。

如果你想进一步搞懂人效,欢迎你参加我们线下活动:HR未来训练营

“人效分析-HR新能力”,将是这个线下课程重点内容:

这是一天一夜的课程,课程受益点主要有:

1、手把手教大家读财报、找数据、讲故事

2、带大家搞清楚HR最新趋势最新能力要求

后面的视频,是去年线下活动,全国各地的HR们都在讨论着人效,你可以感受一下大家的氛围。

北京活动现场(2022年9月)‍‍

杭州活动现场(2022年8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