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想汽车人均营收392万,到底有多炸裂?

熊童子 HR实名俱乐部 2024-03-29
前两天,理想汽车率先发布2023年财报,股价飞涨,一天涨了1个小鹏。
这份财报主要有三个炸裂点:‍‍‍
1、中国所有车企,最快速度突破1000亿营收!‍‍‍‍‍‍‍‍‍‍‍‍‍‍‍‍‍‍‍‍‍‍‍‍‍‍
2、中国所有车企,人效最高,人均营收392万!‍‍‍‍
3、中国所有车企,单车利润最高,每卖一台车纯利润3万!
先看看理想汽车的增长。
收入突破1000亿到底有多难?娃哈哈创立了37年,2014年最高峰收入700多亿,如今保持500亿左右。‍‍‍‍
跟娃哈哈同一年成立的华为,成功拓展全球业务后,突破1000亿用时21年。
借用网络规模,互联网大厂突破1000亿开始加速,百度18年,腾讯17年,阿里和京东16年。‍‍‍‍‍‍‍‍‍‍‍‍‍‍‍‍‍
到了移动互联网,小米、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突破1000亿只用了7年。
难以想象的是,汽车行业新势力——理想汽车,突破1000亿,仅仅花了8年。
国内自主品牌的车企,突破1000亿,平均用时都是20年以上
蔚来和小鹏现在还处于400-600亿区间,短期内,基本是追不上理想汽车。‍‍‍‍‍‍‍‍‍‍
比亚迪看起来用了21年,如果剔除比亚迪电子代工业务,比亚迪汽车业务2021年才突破1000亿。‍‍‍‍‍
再来看看理想汽车的人效。
对比五大自主品牌的2022年数据,理想汽车2023年人均营收达392万,排第一。‍‍
比亚迪销量和营收最高,但因员工数量最多,排名靠后,即使按照2023年比亚迪最新预估的收入,人效差不多在110万左右,依然比较靠后。‍‍‍‍‍‍‍‍‍‍‍
理想汽车的人效,即使跟全球老牌巨无霸车企,也有机会“掰手腕”的。
比方说,理想汽车人效就超过了德国大众、韩国现代汽车。
德国的大众汽车销量全球排第二,收入全球最高,2.1万亿人民币,然而员工比重大,人均营收300多万。‍‍‍‍‍‍‍‍
韩国的现代汽车合并起亚汽车,汽车销量暂排第三,不过员工规模巨大,人均营收300万以下。‍‍‍
为什么理想汽车的人效高?
是因为理想汽车的生产制造都采用了外包吗?当然不是。‍‍‍‍‍‍‍
看看三家公司员工结构对比。
你会发现,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生产员工占比的确比较高,因为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车型比较多,工厂多,产线没有理想汽车那么灵活。
而且车型多,总销量也非常可观的,2023年,比亚迪销量301万辆,长城是123万辆,理想只有37万辆。
既然理想汽车车型少,销量相对少,就意味着理想利润非常高。‍‍‍‍‍‍‍‍
来看看理想汽车的利润。‍‍
大部分车企没发布2023年的财报,简单对比一下2022年数据。
2023年,理想汽车一年挣了117亿净利润,等于一口气把过去亏的赚回来了,之前2022年亏20亿,2021年亏3亿,2020年亏1.5亿,2019年亏24亿,反正都是亏的。
横向跟比亚迪等几个车企比,目前理想汽车的利润率9.5%,非常可观。‍‍‍‍


比较一下单车利润。
2023年,特斯拉平均卖一辆车,纯赚6万人民币,因此还有降价的空间。理想单车利润大概是特斯拉一半,每卖一辆车,赚3.2万人民币。
比亚迪和长城汽车,根据2023年业绩预告和全年销量,平均每辆车利润是1万元左右。

最后,看看理想汽车的研发情况。
跟几个自主品牌车企对比,理想汽车在研发投入上,的确是比较舍得的。‍‍‍‍‍

研发费用上,摊到每个研发人员,理想汽车跟其他车企比,也是“遥遥领先”。


一般来说,研发费用大概40%是员工薪酬,换句话说,理想汽车的研发人员薪酬也是绝对是高分位、高竞争力的。‍


理想汽车,到底靠什么逆袭的?‍‍‍‍‍‍‍‍‍‍‍‍


‍‍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理想汽车CEO李想最近发了很多微博,有几条很有启发性。‍‍‍‍


‍‍‍

比如说,李想说如何学习华为——企业要舍得分钱。‍‍‍‍


又比如,说除了学习华为,李想说——产品要学苹果,商业要学特斯拉,制造要学丰田,总之,主动跟巨无霸取经,不要自我设限。‍‍‍‍‍‍‍‍‍‍‍‍‍‍‍‍‍‍‍‍‍

最后,如何成为好公司,李想认为——战略要聚焦,组织要理性,人才要成长三个关键词,高增长、高效率、高回报。

大家可以先品一品,有机会再展开跟大家聊聊。‍‍


相关文章:千亿级的理想汽车组织大图 理想蔚来小鹏等五家新势力人效对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