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不去的家乡和待不住的城市丨直播预告

回家之前有多激动,回家之后就有多无聊。

不少年轻人们回到家乡,会感到格格不入、无所适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会让我们产生内心的空洞感?“异乡感”、“幸福感的缺失”、“内心匮乏”,这些词汇为何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历过春节返乡和回到都市,新年伊始,或许我们应该聊聊这个话题。

2月9日,抖音知识联合理想国请来了两位学者: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作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他们将围绕话题“回不去的故乡”和“待不住的城市”,一起探讨“如何获取幸福”。这是抖音全新的知识栏目《知识星期肆》的第4期:故乡难留,异乡难安。

2月9日(周四)19:00

直播入口

在抖音搜索【知识星期肆】进入直播

你将听到

去年11月1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博导彭凯平正式入驻抖音。

彭凯平教授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同时也是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积极心理学在国内的推广。他表示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了解社会的脉搏、了解大众的心声,是很重要的。“通过抖音这样的方式与大家互动,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也可以叫做参与式观察吧。”

在抖音,他聊职场社交、聊个人成长、聊亲密关系,也会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每一期作品的结尾,他会诚恳地表示,希望大家留言,告诉他想让他回答什么问题。

讨论“对社交的恐惧算是一种病吗”的时候,彭凯平教授先给出了社恐的定义。社交恐惧一个特别简单的体现就是——想到要和人说话、相处,就会心跳加快、身体不适。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才是社恐。他认为,内向不是社恐,独处不是孤独,因为社恐它是一种身心不良的反应,而孤独仅仅是一个物理状况的体现,关键在于你能不能从这个独处的过程中间感受到一种愉悦的体验。讨论我们是否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合群”?彭凯平教授认为改变行为去合群很容易。改变价值观去合群,让自己没有获得感,让自己不开心,没有这个必要。

有同学说,“听彭老师的课,会让人内心平静。”他会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为大家剖析关于幸福的常见误区,也会设身处地地分析当下大家面临的心理危机,提出简单有效的建议。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一直关注着“现代社会”议题,著有《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等作品。

他把飞速发展的社会比作一辆高速列车。“每天大量的乘客被人潮推挤进入车厢。他们如此急切地渴求成功,如此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却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也道不清列车行驶的方向。”

严飞关注社会变迁。他认为自拍、直播等现象的出现,说明现代人比以前的人更有表达欲。而大家愿意进行自我表达,并且勇敢地进行自我表达,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他也尝试过直播讲课,表示听众有评价和选择的权利,会让你面对更多知识上的审判。

近年来,严飞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事——从社会学家的专业视角,视察最普遍、热门的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带读者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而这一次,2月9日,他将同彭凯平教授一道畅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和感悟。

为什么年轻人会感到内心空洞?现代人的金钱观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如何赶走焦虑获得意义感和幸福感?那些盘旋在你脑中已久的问题,也许都能在这次直播里得到答案。

理解社会万象背后的缘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月9日晚上七点,在抖音搜索【知识星期肆】,我们不见不散。

🔔

随着《知识星期肆》系列专栏开播,抖音图书投稿活动#好书大晒 正在火热进行。在抖音带话题#好书大晒 #悬浮(图书名)发布图书分享和解读视频或图文,有机会赢得流量奖励。

相关书籍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附近”作为研究框架,通过8个典型案例真实记录进城务工人群的生存现状,穿插以社会学学者的分析与反思,呈现出一幅“悬浮社会”的现实图景。书中的被访者小区保安阿微、菜场商贩红芹姐、水电工人小傅、家政阿姨小萍等人,都是生活在作者“附近”的普通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身边的陌生人”的缩影。作者认为,关注身边的小世界,关注数量庞大但鲜有发声机会的进城务工人群,关注当下社会中断裂与渴望并存的“悬浮”状态,都是社会学家愿与读者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