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冰教授:仁医仁术,笑语新生

责任担当的 青春川大 2024-04-29


“新年伊始,感恩华西口腔,感恩石冰等教授们让我女儿获得了新生。感恩遇见,未来可期!”这是一位名为“佐佐”的网友在“石冰教授”微信公众号发表的2024年新年寄语推文下方的评论。


图为网友在“石冰教授”微信公众号下方的评论


医疗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类特殊人群,由于天使太过宠爱,便在他们的嘴唇上留下了吻痕,成为与众不同的标志——他们就是唇腭裂儿童。我国每500~600个新生儿就有一个唇腭裂患者,其高危害性、治疗复杂且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然而上天也是眷顾的,有一群“微笑天使”来到了他们身边,用所学之长与点滴爱心温暖着他们的心灵。石冰教授,便是其中一员。


石冰教授现为四川省卫建委及华西口腔医院首席专家,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候任主任委员、美国微笑列车唇腭裂专家委员会国际委员、中国唇腭裂治疗联盟副主任委员、《口腔口腔医学杂志》主编等。


数十年来,他深耕唇腭裂治疗领域,躬身科研,硕果累累,创建了适合中国医疗环境的唇腭裂治疗模式与技术,为不计其数的患者修复容貌。网友“佐佐”的女儿则是他经治的无数唇腭裂患者中的一个。


2023年12月22日,石教授以大医精诚、造福病患的感人事迹当选“感动川大”2023年度人物。


图为感动川大”2023年度人物石冰教授宣传照



精诚医术,大爱仁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口腔医学会及中华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从2000年开始,“微笑列车”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微笑列车项目”的开展,让更多经济困难家庭的唇腭裂患者通过高质量的免费医疗救治和救助,重拾自信,重新绽放幸福、灿烂笑容。


作为“微笑列车”中国项目专家团队的一员,自2003年以来,石教授带领团队与国内外多个慈善组织进行合作,建立了国内口腔领域首个医务社工实践项目,为贫困地区患者治疗以及为基层医院提供技术辅导,共计参与了2000余台次慈善手术,救助患者数万人次;并在西藏、新疆、贵州、云南等地开展了医疗技术培训,以仁爱之心与精诚医术推动了唇腭裂治疗环境改善与技术进步。


中央电视台还为此拍摄了大型公益纪录片《扎溪卡的微笑》,讲述了石冰教授团队救助藏区唇腭裂儿童的故事,展现了人民名医的优秀风范。


图为纪录片《扎溪卡的微笑》海报


石教授在采访中表示,他治疗过的每一位患者,每一张面孔背后的故事都让他记忆深刻:有因面部缺陷而被遗弃在孤儿院的弃婴;有长期驻守边防而无法腾出时间看病的军人;还有那些因经济拮据、家庭变故一直未能接受手术的中年人。他们在与唇腭裂共度的日子里,始终保持着不屈的生命力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这些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深深触动了石教授,使他深刻领悟医者之大任,更是驱使着他不断求索,为每一张面孔背后的生命赋予崭新的希望。


  图为石教授临床工作照


在“技术至上”的当下,坚持“医学的温度”和“医者的厚道”仍然是一件格外厚重而温暖的事。生活于偏远地区、条件困难的唇腭裂患者不在少数,然而除却物质上的匮乏,他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不可轻视。由于唇腭裂会导致鼻唇形态异常,对面部外观造成严重影响,患者们需要承受身边人异样的目光乃至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因此他们心理承受的痛苦,并不比身体上的痛苦小。针对此情况,石教授及其团队创新性地推广应用效果明确的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疏导,力争抚慰一个个因疾病创伤的心灵。


“我们不仅希望能帮助患者重新拥有健康的面容,更希望扫尽他们病云积压下的心理阴翳,让阳光再次照射进他们的心田。”石教授说道。


图为石教授与患儿


对于自己的工作,石教授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从事被社会需要、帮助解决他人难题的工作,比单纯追逐自身兴趣更有价值。”当看到最初不敢和人交谈的孩子重新拾起微笑的勇气,开始昂着头和父母、和身边的人笑谈时,温暖也随之传递到每一位从事唇腭裂治疗的医者心中。正是这份“热忱”推动着他日复一日的钻研求索,为无数患者创造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岁日更迭,不变的是慈善人心;时代递进,永存的是微笑与希望。




亦医亦师,成就斐然



师之大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医之大者,在于奋战一线、勤疗民瘼;学之大者,在于苦心钻研、躬耕不辍。二十余载风雨兼程,在从教、行医、科研的道路上,石教授始终秉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理念,砥砺前行,在各个领域均取得累累硕果。


作为教师,石教授坚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二十余年,桃李满天下,获得口腔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医者,石教授发明的新旋转推进法等10余个国际新手术方法,已被写入国家最权威的本科、研究生和毕业后规培医生教材并在全国广泛应用。


临床与科研教学过程中,石教授从不吝啬所学所感,倾囊授业,无私解惑。“教师和医生本身都是我们工作当中比较受大家关注和重视的职业,一个是培养人才,一个是挽救生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说我都非常珍惜。”


医者,探索病灶的所在;师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二者的形式虽有不同,却有着共同的逻辑:医生需要找准患者病灶,对症下药;老师需要找准学生兴趣,因势利导。两者都需要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以实践成效检验方案成效。因此,于石教授而言,医生、教师的双重身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图为石教授(右五)和学生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石教授在进行课程教授与临床工作中对青年医者们的教授理念。石教授团队在开展唇腭裂治疗项目时,不仅通过手术来救助经济困难唇腭裂患者,还会在当地为医生开展授课培训和手术示范,以来提升当地唇腭裂医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石教授团队所主导开发的唇裂华西方法与华西模式,不仅仅在课堂上,更是在每一处步伐行经的地方,生根发芽,为更多的人带去笑容和温暖。


“知识应该不断地经过传承、发展、创新,服务与奉献精神也应薪火相传。”石教授在采访中说道。医学知识与医者仁心共同传递,在每一个医者心中勃发不熄。




戏中取乐,合流共进



“爱心修复,笑语新生”是石冰团队的实践理念。每年,石教授都会飞往全国各地为唇腭裂患者提供公益手术。在一次飞机旅途中,他结识了一位杂耍演员。在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石教授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将杂耍表演的欢乐引入病房,让“华西微笑”绽放在每个唇腭裂患者的心中。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石教授团队每年都会派遣医护人员学习杂耍表演并接受专业培训。他们穿梭于各个病房,化身小丑角色,为患者们带去欢声笑语。


图为小丑演员们与患儿合照


这是一场自发的行动,无需多言,温暖和关怀已在无声中传递:一个个搞怪的动作、一张张微笑的面庞,这是华西团队的“爱心修复”、行为担当;一声声开怀的大笑、一个个期望的眼神,这是唇腭裂患者的“笑语新生”、心灵治愈。笑容应当发自内心,而非流于表面,石冰教授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在医疗上给予救助,在精神上给予支持,用最生动的形式、最直接的表达,将温暖与欢乐传递至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生动诠释“华西微笑在行动”的责任担当。


目前,石教授团队的工作室已经转变成了一个公共场所,成为四川大学各学院义工们传递温暖的据点,也成为四川各大高校医学生们的培训基地。在石教授团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国唇腭裂患者的健康福祉问题,共同呼唤社会各界对唇腭裂预防和序列治疗的关注和支持,帮扶更多唇腭裂儿童成长,增进唇腭裂患者有效社会融合融入。


 图为石教授(右五)团队合照




二十多年来,石教授辗转于不同地区,跋涉过祖国各地,用脚步丈量生命,用行为书写担当,将坚实的脚印刻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用“华西行动”向社会传递着“爱心修复,笑语新生”的实践理念。正如此,这一理念不再仅是石冰教授个人的信念与实践,更已成为石教授团队的传承理念,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共鸣。


这股脉脉温情的力量在传递中合力汇聚,最终将融化偏见,触动心灵,为唇腭裂患者们带来属于他们的生机盎然的春天。



by/

文字|肖启蒙 孙沁怡 张乔松

编辑|夏榛蔓

责编|农蕙语 金晨雨




热文速递|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开讲啦!SCUer恋爱必修课!



我的专业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过年团圆吃什么?我家的年夜饭申请出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