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陳祖光:「大時代」感 |中環一筆

陳祖光 獨家 2024-05-10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1992年一齣電視劇《大時代》以「掟仔落街」作首集震撼性劇情刺激觀眾,演員的演技是毋庸置疑,導演很有心思,當然有人認為在電視電影藝術上這一集很有張力,是佳作,是經典。但在社會上卻引起很多人的「反感」,電視台收到很多投訴,唯有調動播映時間,並刪剪劇集內被某些人認為最「精彩」的片段。


這齣有人認為是「經典」的電視劇,卻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經典」與「反感」便成了兩種强烈不同的「褒」與「貶」的評論。如果簡單從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或是現代社會慣用的詞彙「民意」。這段戲便一定是違反了人的一般對與錯的觀念,大多數人認為這段戲已經背離了人理倫常的正常想法,並害怕這種歪想會對人的行為或社會做成歪風 ,所以有這麼多的「反感」。



在藝術創作和道德倫理上經常引起很多爭論,很久以前西方一齣電影,描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的人類情感的假設,便引起很大的迴響,特別是對耶穌有信仰的宗教。當然那齣講「孔子」的電影也不例外。我們認識這些偉人,只是根據歷史文化書籍,當演員飾演這些角色時,便會加入自己的想法或揣摩被飾演者的性格,希望將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惜的是,因此那個角色已經並非原來的人物了。對於原來的人物,很不公道呢!導演與主角成名了,卻摧毁了他!



前幾天,一名的士司機,因沉迷賭博,債務纏身,走投無路,將七歲的兒子在6樓天台掟落街,然後自己再跳樓自殺,這是一宗企圖謀殺與自殺案。這宗案件突然令人回想起《大時代》,可能這就是當年引起很多人「反感」或「害怕」的原因。當然這宗案件的問題一定不在那齣電視劇,而是「賭博」,不過也可以探討出人類本性中真的有善良,不忍人之心。



有時對於社會的反應也不能不感到悲涼,明明問題是出在「賭」上,卻沒有幾多人出來譴責社會上的賭風,反而是記著一齣電視劇。這也反映出香港電視台劇集對社會的影響力,有時比政府的宣傳還要大。因此當攪藝術創作或創作的人,在靈感突發之時,也要顧及道德,否則會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了。雖然有人認為說教很老套,讀書人對社會的責任,還是要「文以載道」為好。




本文作者:陳祖光


(作者是香港警察榮譽獎章(PMSM)獲得者,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系碩士,四川省政協委員。2012年-2018年任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目前擔任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曾任職香港警隊軍裝部、刑事偵緝部、保安部等部門。)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周八駿:須關注西方關於戰爭的預測 |中環一筆

屈穎妍:有時候,不說話也是最好的說話方式  |中環一筆

阮紀宏:中央大員來港「低調」示範治港之道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