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通报:福建新增4例!

石狮融媒 2023-12-15

请为我们点亮“星标”

{ 星标关注“石狮融媒”不迷路 }


12月13日,中疾控官网通报,2023年11月1日-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80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12例、北京10例、上海8例、江苏7例、浙江5例、湖南5例、四川4例、福建4例、安徽4例、辽宁3例、吉林3例、海南3例、广西3例、湖北2例、重庆1例、山东1例、内蒙古1例、江西1例、河南1例、贵州1例、甘肃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报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病例均为男性,93.8%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其他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96.9%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1.5%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什么是猴痘?猴痘又是怎么传播的?
赶紧了解下👇


 猴痘科普 

猴痘到底是个什么“痘”?我会感染吗?公众该如何预防?以下八个问答带你了解有关猴痘的核心内容。


一、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二、猴痘是怎么传播的?


(一)传染源

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分为动物传播与人际传播。

01

动物传播

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发生传播。

02

人际传播

主要通过接触猴痘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而产生传播,也有母婴传播的报道。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三、猴痘有啥临床表现?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可出现发热、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瘙痒、疲劳、肌肉酸痛、背痛、咽痛、口腔溃疡等。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退热后出现,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角膜等,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可持续长达数年。


四、感染猴痘如何就医?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猴痘,可以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主动向医务人员报告自己的症状,采样后进行检测。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五、病例需要隔离治疗吗?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家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穿长衣长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


六、密切接触者需要集中隔离吗?


不需要集中隔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暴露风险评估结果,疾控机构负责及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密切接触之日起21天。


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


七、猴痘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吗?


我国大部分人群(尤其是1981年以后出生人群)无天花疫苗接种史,缺乏对猴痘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从而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我国内地暂时没有可用的猴痘疫苗,国内相关疫苗生产企业正在组织研发。


八、如何预防猴痘感染?


结合《猴痘防控方案(2023年版)》和《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建议民众注意以下事项:


(一)计划出境人员,要密切关注出行目的地的猴痘疫情

在猴痘流行地区,避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


(二)避免和猴痘感染者密切接触

避免与猴痘样症状者发生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如怀疑自身患有猴痘,应及时主动就诊。


(三)高危群体主动了解猴痘预防知识

提高防范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积极做好自我防护。发生性行为前,注意检查对方体表,特别是隐私部位有无皮疹。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猴痘的感染风险,但并不能完全阻断感染风险。


(四)注意手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手卫生,避免污染物品通过手作为媒介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从疫情流行区归来,或者有可疑病例接触史的,需注意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建议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就医,并将疫区旅行史、接触史和暴露史主动告知,方便准确诊治。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春城

编辑:王金万

审核:张镒琛 谢艳


石狮市融媒体中心·石狮日报

石狮融媒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号“石狮融媒”

点击查看具体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