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一本育儿书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前几天写了篇《为自己缝缝补补》,阅读量不高,估计是看标题觉得「又是碗鸡汤!」
我写的其实是一本育儿书的读书笔记。
昨天读完了这本 Good Inside,再补一篇,尤其推荐各位父母读者们也读一读。咱们学英语,为的是多看到听到一些信息,这样的育儿书值得读一读。
这本书很好读,每章篇幅不长,有理念也有实操。可能的问题是读起来会觉得「老生常谈」「不适用中国孩子」。我想我们都学英语读英语书了,先别急着否定,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更多角度,自己主动总结和应用。
除了育儿,这本书还适用于自我养育和谈恋爱。育人育己,最终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再补充几点我的读书心得,希望你也有所触动,然后自己也读一读。
1. 
书中的核心是 Good Inside,把 behavior 和 identity 分开,也就是对事不对人。这样做的关键是在设定边界的同时要予以 validation+empathy,否则孩子自己会把他人的评价和反馈解读为「我是个不好的人」。
改变的根本是认为自己值得,而不是羞耻、恐惧驱动。
我们常有一个「爽文思维」。想着「曾经你对我爱搭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这种心态容易让我们走火入魔,有了一些成绩依然感到孤独,connections 一直没有得到满足。
当我们打心眼里认为「现在的我是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我」,我要改变,是因为我还要体验更多,我还有好多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我值得更好的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就走上了品格之路,有多个系统同时运作,每一步都迷茫,每一步也都踏实坚定。
2.
我们从小被太多人说「别想那么多」「别害羞」「别害怕」,这些话是在否定我们的情感,于是我们逐渐失去了感知情感的本能。
长大之后,我们关心他人时,也会常说「别想那么多」「别放在心上」。
书中说我们都想让孩子幸福,那什么是幸福?如何做呢?
Resilience>Happiness
幸福的关键是自我调节能力,是 resilience。
那些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认为焦虑是可怕的、不对的。紧张了害怕了,别抗争,别忽略,感受这些情绪背后的想法,然后用逻辑和行动矫正认知。
勇敢不是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想日常生活中面对冒出来的所有情绪,去表达去行动,那些韧劲、勇气、独立和自洽就会自己长出来。
3.‍‍‍‍
书中也一直说,相比完美教育,更重要的是学会 repair。
做父母也在育儿的过程中打破恶性循环,重新面对自己,重新建立家庭氛围和与世界的关系。‍‍‍‍
Our parenting doesn't have to be defined by our moments of struggle. It should be defined by whether or not we connect with our kids after the struggle, and whether we explore how those moments felt to them and work to repair the rupture in the relationship.
别怕事,别怕错。只要能从中学习,能沟通,一切真的都会更好。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缝缝补补,也学会反思和道歉。
道歉不意味着我们是个糟糕的人,而是把行为当作窗户,看到自己的需求,然后主动沟通。
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些爱的教育,我们现在已经强大到可以自我教育,可以从爱自己和与他人谈恋爱中练习。‍‍‍‍‍‍‍‍‍‍‍
这几年来,是我的两个孩子和妻子加速了我的成长。我开始相信底层的我是 good inside,只是我的行为失了控——我也不想让它失控,是没有人在那里帮助我调节自己,我还在学习如何调节,我们都是 a work in progress。反过来放在孩子身上,他们也一样,我们设定边界是要保护他们,告诉他们失控并不会那么糟糕,这些依赖最终会帮助他们更加独立。
这本书已经有中文译本,搜《看见孩子》可以找到。我还是推荐大家读读英文原版——读英文书、学书中的语言和内容,本身就是在教育自己和学习育人的一种方式。
怕自己读不完?读不懂?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面对一本英文书,也这样说,你会怎么办呢?从自己开始,锻炼自己的韧劲,从这一代开始,让家庭关系开始改变。

相关读书笔记

📖The Road Less Traveld

📖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

🎬What Happened to You?

猜你还想读:

· 为自己缝缝补补

· 人需要多一些敢于想象

· 这个公众号写了10年,这是最后一天

· 学英语如果觉得累,是因为学得还太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