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官,请给我一支铅笔”

法治合肥 2024-04-12


人生如一张素净的白纸,时间为笔,经历做墨,从一纸纯白到斑斓灿烂,一笔一划,皆是作画人生。

坐标:合肥北城

地点:合肥市义城监狱一监区活动大厅

一个特殊的素描兴趣班在这里悄然成立。一个特殊的人群在一块块素描画板上感悟生活、体会人生,在一笔笔精心描绘中挥洒灵感、涤荡灵魂。



从老师到阶下囚

张某,是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某名牌大学艺术学院的高材生。凭借天赋和勤奋,他深耕专业,一路打拼,终于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素描老师。他出版过好几本素描图书,绘画作品还曾获得“徐悲鸿美术教育奖”,日子还不错,前程蛮光明,他却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为自己的人生之“画”添了极不光彩的一笔。每每想到这段经历,张某愧悔难当:“我能把画笔控得稳稳的,却没能控制住罪恶的欲望。”


“警官,请给我一支铅笔”

从受人尊敬的老师到锒铛入狱的阶下囚,这个落差让张某几乎崩溃,他痛苦也煎熬,“我该怎样活下去”成了他每天的内心纠结。

第一次入监谈话,监区负责人施伟就发现了张某的素描特长,问他画得怎么样,张某请求说:“警官,请给我一支铅笔”,于是轻描淡写地,他勾勒出一幅肖像画——惟妙惟肖,令人赞叹。经监区会议讨论,大家认为“绘画静心,能陶冶情操,也有助改造”,决定申请在监内办个素描班——既充分发挥张某的特长,又让更多的服刑人员参与其中,有所裨益。这个想法得到了监狱的重视和支持,教育科也积极谋划指导,帮助购置了办班的画板、铅笔、纸张和培训教材。



简朴的开班仪式之后,张某找回了他熟悉的角色——“老师”,也逐渐找回了曾在校园里传道授业解惑的自如,重新拾起对未来的信心。



“从此,请悉心画好每一笔”


素描绘画班开班后,“名气”越来越大,“学员”从最初的3人到现在的16人,从第一幅作品青涩“出炉”到几十幅精彩作品装点了整个监区走廊。张某也由此得了几个“得意门生”——50岁从零学起、5个月画出毛笔画的服刑人员范某某;零基础、没文化却很有悟性,短时间上手画起人物的服刑人员冯某……



那些刑期长、文化程度低、脾气暴躁的“学员”,以往闲暇无事时,容易胡思乱想,甚至滋生事端。自从投入到绘画的世界中,他们的思念、憧憬便寄托在了画板上,烦闷无聊的心逐渐被线条、色彩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填满。难以想象吧,所有加入绘画班的“学员”们再无一例违规违纪发生。果然,绘画是锻炼耐心、缓解精神和思想压力的有效方式,不仅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还能培养冷静分析的能力,帮助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还有服刑人员孙某,听说学习绘画能锻炼耐心,使人安静,积极报名参学。原来,这已是他因打架斗殴第三次入狱。他也清楚自己性格冲动、脾气暴躁,总是“刺头”,想磨一磨自己。学上素描后,他就像变了个人,成天乐呵呵的,不但不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还主动帮助他人,融洽关系。孙某的这些变化,监区民警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张老师,我儿子生日要到了......没法陪他,我想画个大大的‘蛋糕’送给他,帮帮我好吗?”服刑人员赵某找到张某。赵某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就犯罪入狱,已经3个年头了。他想念妻儿,内疚万分,想用铅笔传递浓浓的爱意,表达重生的决心。

人生这张纸,画错可以重来,但从此请悉心画好每一笔,珍惜每一天。”这是义城监狱的民警们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开展教育改造,传递给每一名服刑人员的理念。


来源:合肥市义城监狱编辑:李斌、任芳影审核:黄琦

往期精彩(点击查看)

诚邀您投票~
微访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专访合肥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昌文
名单出炉!快来认领奖品~
游戏上线!快来猜~猜~猜~

点点关注不迷路↓↓



看完记得点个“在看”“赞”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