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诗

武帝


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本书后面还有以此为题的歌辞。这首诗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表达了当时曹操对人才的强烈的渴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这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凯旋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籁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薤露


《薤露》为乐府曲调名,本诗是送葬的挽歌。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执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古人称死人居住的地方为蒿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却东西门行


这首诗以深沉悲壮之笔写征夫思乡之情。钟嵘《诗品》评曹操诗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馀,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文帝


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涟涟。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善哉行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猴猿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回转,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杂诗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至广陵于马上作


此诗是魏文帝黄初六年,文帝幸广陵故城,在江边参观军队时,作于马上。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卤,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寡妇


潘岳《寡妇赋序》记载:“阮瑀既没,魏文悼之,并命知旧作寡妇之赋。”可能即是此诗。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怅,白日忽兮西颓。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怅延佇兮仰视,星月随兮天迴。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燕歌行


本诗写妇人秋夜思念自己身在异乡的丈夫。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甄后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贤豪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明帝


种瓜篇


种瓜东井上,冉冉自逾垣。与君新为婚,瓜葛相结连。

寄托不肖躯,有如倚太山。兔丝无根株,蔓延自登缘。

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被蒙丘山惠,贱妾执拳拳。

天日照知之,想君亦俱然。




曹植


朔风诗


雍丘王曹植屡遭朝廷贬谪疑忌,一年前被“徙封浚仪”,而后,又被责令“复还雍丘”。诗人壮志难酬、浪迹在外无法归家,按耐不住心头的悲戚,在风雪交加之际,写下了这首名作。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弦歌荡思,谁与消忧?临川暮思,何为汎舟?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谁忘泛舟,愧无榜人。




泰山梁甫行


曹丕做了皇帝后,曹植的生活变得艰难不幸,在这种苦闷中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本诗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边海农村的荒凉景象,体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箜篌引


本诗是宴请宾客时的歌辞。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辨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年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泫涕常流连。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名都篇


本诗属于乐府诗《杂曲歌·齐瑟行》。名都是指邯郸、临淄等大都市,该诗讽刺时人耽于骑射之妙、游骋之乐,而无忧国之心。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寒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美女篇


美女,喻指君子。说君子愿意侍奉贤明的君主,如若君主不贤,便不愿意委屈自己的才德。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白马篇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圣皇篇


本篇是曹丕继位,曹植被迫离开京都时所作的。


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

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藩位任至重,旧章咸率由。

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沉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

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诸王当就国,玺绶何累缞。

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主上增顾念,皇母怀苦辛。

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

乘舆服御物,锦罗与金银。龙旗垂九旒,羽盖参班轮。

诸王自计念,无功荷厚德。思一効筋力,糜躯以报国。

鸿胪拥节卫,副使随经营。贵戚并出送,夹道交辎 。

车服齐整设, 烨天精。武骑卫前后,鼓吹箫笳声。

祖道魏东门,泪下沾冠缨。攀盖因内顾,俯仰慕同生。

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

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




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沈泉。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忽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我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弃妇篇


本篇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弃妇,以弃妇的角度来写自己的哀怨。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

光荣晔流离,可以戏淑灵。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拊心常叹息,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下与瓦石并。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庭。踟蹰还入房,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抚弦弹鸣筝。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




当来日大难


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广情故,心相与,阖门置酒,和乐欣欣。游马后来,辕车解轮。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野田黄雀行


朱乾说:“此自悲友朋灾难,无力援救而作。”朱乾的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本诗的思想内蕴。沈德潜评论其语悲而音爽。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当墙欲高行


这是一首表达怨愤的诗,怨恨小人搬弄是非,致使骨肉无法亲近。用“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来反衬自己被小人诬陷。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众口可以铄金。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愦愦俗间,不辨伪真。

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赠徐干


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

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顾念蓬室士,贫贱诚足怜。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亮怀璠玙美,积久德愈宣。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




赠丁仪


丁仪兄弟二人是曹植的至交好友,生前曾劝曹操立曹植为世子。后曹丕继位,诛杀了丁氏兄弟。


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

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

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




又赠丁仪王粲一首


从军度函谷,驱马过西京。山岑高无极,泾渭扬浊清。

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员阙出浮云,承露扢泰清。

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权家虽爱胜,全国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丁生怨在朝,王子欢自营。

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赠白马王彪


黄初四年(223年)正月,白马王彪、任城王彰与曹植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奉节气。到达洛阳后,任城王不幸身死;七月,曹植与白马王返回封国。后来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地之故,使二人在归途上的住宿起居相分隔,作者心中时常忧愤!诀别只在数日之间,悲愤之下,作成此篇。同时也是曹植作为一个政治囚徒愤怒的呐喊。


序曰:黄初四年正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瞻顾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高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赠王粲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送应氏诗二首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杂诗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去去莫复道,沈忧令人老。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翔南征。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并。

佳人在远道,妾身独单茕。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束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傥终顾盼恩,永副我中情。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七哀诗


据《韵语阳秋》记载:“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谓之七哀。”此诗盖取此意。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情诗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遥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七步诗


魏文帝曹丕与东阿王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位后,唯恐曹植谋权篡位,处处刁难。有一次魏文帝迫令东阿王曹植七步内作诗,否则就对其动刑,于是曹植作了此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王粲


赠蔡子笃诗


这首诗是王粲避难于荆州时所作的。彼时他与蔡子笃交好,不久蔡回故里,王赠诗一首。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我友云徂,言戾旧邦。

舫舟翩翩,以泝大江。蔚矣荒涂,时行靡通。

慨我怀慕,君子所同。悠悠世路,乱离多阻。

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人生实难,愿其弗与。瞻望遐路,允企伊伫。

烈烈冬日,肃肃凄风。潜鳞在渊,归雁载轩。

苟非鸿雕,孰能飞翻?虽则追慕,予思罔宣。

瞻望东路,惨怆增叹。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不迁于时。及子同寮,生死固之。

何以赠行,言授斯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嗟尔君子,如何勿思?




七哀诗


沈德潜评第一首:此杜少陵三别《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之祖也。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馀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边城使心悲,昔我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本诗反映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沈德潜评:无问答之痕,而神理井然,可与汉乐府竞爽矣。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间。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刘桢


赠从弟三首


作者是位很有骨气的文人,这篇文章中也同样充满了文人的铮铮傲骨。作品分咏苹藻、松柏、凤凰三物,以其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鼓励堂弟的同时也用来勉励自己。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纷何扰弱。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徐干


室思


本诗是托言闺人之词,自处于厚,而望君不薄,情极深至。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犹讥。寄声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杂诗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应玚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一首


这是应玚在建章台公宴时给曹丕的献诗,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曹丕的恩遇。沈德潜评论道:魏人公燕(宴),极具平庸,后人应酬诗从此开。篇中代雁为词,音调悲切,异于众作,存此以备一格。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欲因云雨会,濯翼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别诗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应璩


百一诗


《百一诗》原序曰:“时谓曹爽曰:‘今公闻周公巍巍之称,安知百虑有一失乎?’百一之名取此。”应璩诗百馀篇,大率讽刺时事,此篇亦是。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




杂诗


细微苟不慎,堤溃自蚁穴。腠理早从事,安复劳针石。

哲人睹未形,愚夫暗明白。曲突不见宾,焦烂为上客。

思愿献良规,江海倘不逆。狂言虽寡善,犹有如鸡跖。

鸡跖食不已,齐王为肥泽。




缪袭


克官渡


本诗与下面的《定武功》、《战荥阳》同为歌功颂德之诗,为颂扬曹魏功业所作。


克绍官渡由白马,僵尸流血被原野。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

沙塠傍,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今日不胜后何望?

土山地道不可当,卒胜大捷震冀方。屠城破邑,神武遂章。




定武功


定武功,济黄河。河水汤汤,旦暮有横流波。袁氏欲衰,兄弟寻干戈。

决漳水,水流滂沱。嗟城中,如流鱼,谁能复顾室家?

计穷虑尽,求来连和。和不时,心中忧戚。贼众内溃,君臣奔北。

拔邺城,奄有魏国。王业艰难,览观古今,可为长叹。




屠柳城


本诗原名《巫山高》,后改为《屠柳城》,记录的是曹操讨伐乌桓的事情。


屠柳城,功诚难。越度陇塞,路漫漫。北逾冈平,但闻悲风正酸。

蹋顿授首,遂登白狼山。神武慹海外,永无北顾患。




战荥阳


本诗改汉代《思悲翁》为《战荥阳》,也是写的曹操之事。


战荥阳,汴水陂。戎士愤怒,贯甲驰。

阵未成,退徐荥。二万骑,堑垒平。

戎马伤,六军惊。势不集,众几倾。

白日没,时晦冥。顾中牟,心屏营。

同盟疑,计无成。赖我武皇,万国宁。




挽歌


此诗表达了人生短暂,朝生暮死的忧郁愁苦之情。


生时游国都,死没弃中野。朝发高堂上,暮宿黄泉下。

白日入虞渊,悬车息驷马。造化虽神明,安能复存我?

形容稍歇灭,齿发行当堕。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




左延年


从军行


苦哉边地人,一岁三从军。三子到敦煌,二子诣陇西。

五子远斗去,五妇皆怀身。




阮籍


咏怀


沈德潜评:阮公《咏怀》,反复凌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为阮公之诗也,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矣。其原自《离骚》来。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车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耀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灼灼西日,馀光照我衣。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雁飞南征,发哀音。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皦皦今自嗤。


裴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君子在何许,叹息未合并。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飘飖恍惚中,流盼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岂与鹑 游,连翩戏中庭?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儒者通六艺,立志不可干。违礼不为动,非法不肯言。

渴饮清泉流,饥食并一箪。岁时无以祀,衣服常苦寒。

屣履咏南风,缊袍笑华轩。信道守诗书,义不受一餐。

烈烈褒贬辞,老氏用长叹。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慷慨将焉知?忽忽朝日,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大人先生歌


大人先生不是历史现实的人物,而是阮籍幻想出来的,一位超然于世外的人物。


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




嵇康


杂诗


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

兴命公子,携手同车。龙骥翼翼,扬镳踟蹰。

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辉,华幔长舒。

鸾觞酌醴,神鼎烹鱼。弦超子野,叹过绵驹。

流咏太素,俯赞玄虚。孰克英贤,与尔剖符。




赠秀才入军


这是作者写给自己的堂兄嵇熹的诗。其堂兄曾考中秀才。本诗共十九首,这里选五首。沈德潜评:首章赠入军,以下皆相思之词。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仰落惊鸿,俯引渊鱼。盘于游田,其乐只且。


轻车迅迈,息彼长林。春木载荣,布叶垂阴。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咬咬黄鸟,顾俦弄音。

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心之忧矣,永啸长吟。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鱼龙瀺灂,山鸟群飞。驾言出游,日夕忘归。

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蹯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微风动袿,组帐高褰。

旨酒盈樽,莫与交欢。鸣琴在御,谁与鼓弹。

仰慕同趣,其馨如兰。佳人不存,能不永叹!




幽愤诗


嵇康好友吕安被其兄吕巽诬陷入狱,嵇康被牵连入狱。钟乘机谮之,一代奇士嵇康竟至被杀。这首诗即为嵇康因吕安事被收狱中所作。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余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维尘。

大人含弘,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实由顽疏。

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

实耻讼冤,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

澡身沧浪,岂曰能补?嗈嗈鸣雁,奋翼北游。

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

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只搅予情。

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

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杂歌谣辞


吴谣


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瑜精意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


孙皓天纪中童谣


据《晋书·五行志》记载:“孙皓天纪中童谣。晋武闻之,加王浚龙骧将军。及征吴,江西众军无过者,而浚先定秣陵。”


阿童复阿童,衔刀游渡江。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龙。




抒 情 歌 谣
的 力 量

1798年,一本两人合著的薄薄诗集在伦敦出版了,题名《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 )。1800年,此书再版问世,前面加了一篇序言。这两个诗人是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和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序文是华兹华斯写的。
这本诗集包括两类诗:一类用朴素的语言写有关普通人生活的题材,作者是华兹华斯,当中包括传诵后世的英国浪漫主义压卷之作《丁登寺旁》(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另一类有关所谓“超自然”亦即带点神秘意味的题材,如长诗《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这些是柯尔律治写的。
今天看起来,这本诗集似乎也很平常;但在当时,同18世纪的英国诗一比,它有许多使文坛雅士感到惊讶甚至愤怒的东西。首先,这两个诗人不是流连于庙堂,或高谈于客厅,甚至也不老老实实地读书于小斋,而是深入荒山大泽,或神游异国,写的是这种心灵的旅行中的所见所思。华兹华斯更是从小就爱在山上湖边漫游,现在来写诗,笔下多的是这类的沉思:

And I have felt
A presence that disturbs me with the joy
Of elevated thoughts; a sense sublime
Of something far more deeply interfused,
Whose dwelling is the light of setting suns,
And the round ocean and the living air,
And the blue sky, and in the mind of man,
A motion and a spirit, that impels
All thinking things, all objects of all thought,
And rolls through all things.
(Tintern Abbey)
我感到
有物令我惊起,它带来了
崇高思想的欢乐,一种超脱之感,
像是有高度融合的东西
来自落日的余晖,
来自大洋和清新的空气,
来自蓝天和人的心灵,
一种动力,一种精神,推动
一切有思想的东西,一切思想的对象,
又穿过一切东西而运行。
(《丁登寺旁》,1798)

这是他在一个古寺废墟上的深刻感受。但这不是一般的所谓山水诗,所说的也远远超过了在山野之间寻找诗的灵感之类;然而要替他说出真意却又很是不易,因为诗人自己就不得不求援于一连串的抽象名词和感情形容词(a presence,a sense sublime of something far more deeply interfused,a motion and a spirit),诗句的曲折结构就体现了诗人想把这个难说的事说清楚的艰苦努力,而到头来他也没有能够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科学答案”,只给了我们一种印象,其主旨似乎是:自然界最平凡最卑微之物都有灵魂,而且它们是同整个宇宙的大灵魂合为一体的。就诗人自己来说,同大自然的接触不仅能使他从人世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使他纯洁、恬静,使他逐渐看清事物的内在生命,而且使他成为一个更善良更富于同情心的人:

These beauteous forms,
Through a long absence, have been to me
As is a landscape to a blindman's eye:
But oft, in lonely rooms, and, 'mid the din
Of towns and cities, I have owed to them
In hours of weariness, sensations sweet,
Felt in the blood, and felt along the heart;
And passing even into my purer mind,
With tranquil restoration: —feelings too
Of unremembered pleasure: such, perhaps,
As have no slight and trivial influence
On that best portion of a good man's life
His little, nameless, unremembered acts
Of kindness and of love.
(Tintern Abbey)
我已久离了
这些美丽的形体,
好似盲人看不见美景;
但当我孤居喧闹的城市,
寂寞而疲惫的时候,
它们却带来甜蜜,
让我从血里心里感到,
还进入我更纯的思想,
使我恢复了恬静,记起了一种欢欣,
它曾产生多大的力量,
影响了一个善良人最可贵的岁月,
使他做了无数早已忘怀的无名小事,
其中却有他的善意和爱。
(《丁登寺旁》)

这就是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这就是《抒情歌谣集》多数诗篇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内容是18世纪英国诗里所没有的,而表现这内容的形式——从诗体到语言和韵律——也不是18世纪所习见的。
论韵律,华兹华斯在这里用的是五音步抑扬格素体无韵诗(blank verse),但在《抒情歌谣集》的其他部分还有别的诗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歌谣体(即四行一节,二、四两行押韵的诗体),然而有一个显著的例外,即没有18世纪诗坛上占统治地位的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这后者在18世纪前半叶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的手里曾经达到最高的艺术顶峰:

Then say not man's imperfect Heaven in fault;
Say rather, man's as perfect as he ought:
His knowledge measured to his state and place,
His time a moment, and a point his space.
(An Essay on Man, Book I)
莫道人有缺点天有错,
且说人不到完美程度,
他所知限于地位和处境,
他空间只一点,时间只一瞬。
(《人论》,第一章)

真是干净利落,匀称优雅,特别是在整齐中求变化(试看每行中停顿处的不同),功力深极了;但是就以蒲柏的匠心,仍然不能改变一个根本事实,即这一诗体平衡、节制有余而奔放、流动不足。而到了蒲柏的模仿者手里,更是弱点暴露,只见他们一行一行写下去,机械、单调得像上操时的步法。不仅如此,连在18世纪下半叶有的人运用起其他诗体来(例如珀西《英诗辑古》[Thomas Percy, Reliques of Ancient English Poetry , 1765]出版后引起不少人仿效的古歌谣体),虽然形式变了,但是每行当中的节奏仍然太整齐、太规则,其灵魂仍然是英雄双韵体。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现在所做的,是要将诗从英雄双韵体的形式和影响下解放出来,而且这一解放首先是内容的解放。试将上引的蒲柏那段诗同前面引的华兹华斯《丁登寺旁》的片断一比,就可看出不但两者诗体迥异,而且两个诗人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蒲柏的满足于现存秩序的世界观需要英雄双韵体的整齐、平衡的表达形式,这诗体同当时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绘画、音乐以至在达官贵人大客厅里跳的小步舞都是在精神上一致的,都是同在牛顿的影响下形成的认为宇宙犹如一具时钟那样有规律地、和谐地在运转的宇宙观一致的。可是华兹华斯却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宇宙。他在法国经历过大革命的风暴,目睹了旧秩序的瓦解,从原来热烈拥护革命转而害怕革命,好容易脱身回到英国,心情很不平静,正是为了要医治这一创伤而更加寄希望于大自然的恢复健康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在山水之间吐露——以至表白——自己内心的原因,于是那统治诗坛的整齐、刻板的英雄双韵体就非突破不可了,人们乃听到了新的韵律:《古舟子咏》里古朴的歌谣体,《丁登寺旁》里的奔放的素体诗,重新出现但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十四行体,以及后来年轻一代浪漫诗人还要采用的更多的新诗体新韵律。
更加明显的则是诗歌语言的刷新。以上面引的华兹华斯的两段诗为例,读者就可以看出诗人用了朴素、平淡的语言,其中有不少过去不常入诗的抽象词,如presence,thoughts,forms,sensations,feelings,influence等,更令人惊讶的是出现了极普通极平淡的日常用语如something,all thinking things,all things,这是一般认为毫无诗意的词,然而华兹华斯经常使用。在句法方面,华兹华斯也一变蒲柏和其他18世纪诗人喜用的行、句合一法,即大致上一行就是一句或至少半句的办法,而是一个劲儿跨行而前,第一段引文里一句跨了十行,第二段里一句跨了十一行。这里当然也要考虑素体诗有跨行先例的这一因素;然而过去运用这个诗体的能手,莎士比亚也好,弥尔顿也好,都没有跨得像华兹华斯这样多、这样远;而华兹华斯之所以这样做,又是因为内容的要求。蒲柏的整齐的一行一句代表了一个秩序井然,对什么问题都有明确答案的社会,所以他的陈述往往就是论断,而论断总是斩钉截铁:

One truth is clear, Whatever is, is right.
(An Essay on Man, Book I)
明白的真理是:存在的都合理。
(《人论》,第一章)

华兹华斯却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革命与反革命的流血斗争猛烈展开,各种思潮涌现,诗人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幻灭,回忆和憧憬,对事物的肯定和疑问,因此当他来写诗的时候,他几乎是边想边写,即使对于他已经深有体会的事情,如对于大自然的看法,他也是感到要一层一层地深挖下去,写诗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所以诗句也是跨行又跨行,产生了一种向前的运动。在这点上华兹华斯也是颇为“现代化”的,即用诗来表达思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思索的结果。
这样的诗歌韵律和诗歌语言已经足够叫诗坛上头面人物摇头的了,但是华兹华斯还有一套理论。这理论是他在1800年 1 写的序言里提出来的,其要点是:

我给这些诗定下的主要目的是:选择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尽可能通篇都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叙述和描绘它们,同时又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特别是要使这些事件和情境有趣,其方法是真诚地而不是故作姿态地在它们之中寻求我们天性的首要法则。……

接着,像是预见到人们会提出他的诗句太平淡、太散文化的批评,他明白宣告:

可以很容易地证明:每一首好诗,即使是格调最高的好诗,总是有大部分的文字同好的散文并无差别,只有格律不同;不仅如此,而且最好的诗的最有吸引力的部分也严格地是散文的文字,只不过这是一种写得出色的散文。

宁可散文化,而不要“诗意词藻”(poetic diction),亦即那些代代相传、公认为属于诗的语言的美丽词藻。他以18世纪著名诗人格雷(Thomas Gray)的几行诗作例:

In vain to me the smiling mornings shine,
And reddening Phoebus lifts his golden fire:
The birds in vain their amorous descant join,
Or cheerful fields resume their green attire:
(Sonnet on the Death of Richard West)
我眼前徒有微笑的早晨在闪耀,
徒有红脸的菲勃斯高举金色的火,
徒有鸟儿演奏多情的曲调,
大地也空把愉快的绿衣披裹。
(《悼韦斯特》)

这里reddening Phoebus(红脸的菲勃斯=太阳),golden fire(金色的火=阳光),amorous descant(多情的曲调=歌),就是“诗意词藻”。他认为只有去掉这类浮华的词藻,而用一种来自农村下层的纯朴语言——这种语言“更朴素又更强调”,“更永久,而且更哲学化”——才能写出真正的、强烈的、“带根本性的”感情,而这一点正是诗的目的:

因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且出自这样一个诗人,即他具有超过一般的内在的敏感,而又曾经长时间深刻地思考过。

后面这一点,华兹华斯曾在序言的后面部分加以解释,指出他所说的强烈感情不是当场写下,而是经过“冷静的追忆”(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才入诗的。
换言之,用什么诗歌语言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同写什么内容密切结合起来的:

如果诗人的题材是经过审慎选择的,那么只要情况适合,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出某些情感,而这些情感又必然会——如果真诚而又审慎地加以选择——引出一种庄严、多样化而又颇多比喻和词藻的文字。

这样经过选择的适应内容需要的语言应该又是能给读者“愉快”的。这一点也是华兹华斯一再强调的,然而他又把他所谈的愉快同18世纪一些文人所谈的严格分开,这些人:

把诗当作娱乐和消遣来谈论,还俨然要同我们讨论人对于诗的趣味,好像它就像对于跳绳或喝麝香葡萄酒和雪利酒之类的事的趣味一样,是无关紧要的事。

而他们之所以有如此低级的趣味,是因为他们完全不懂诗的崇高性质:

我听说亚里士多德说过,诗是所有写作中最有哲学意义的。 2 这话一点不错。诗的目的是真理,不是个别的、局部的真理,而是普遍的、经常起作用的真理,它不靠外面的证据存在,而依赖热情打进心里。……诗是人和自然的形象。

他又进而论述诗同科学的关系(这一点也说明他比许多人所估计的要“现代化”得多),诗人同科学家的关系,最后写出了这样富于雄辩色彩的对诗和诗人的颂歌:

诗是所有知识的气息和更纯净的精神,是呈现在所有科学面容上的热烈表情。完全可以强调地宣告:就像莎士比亚说“人瞻前又顾后” 3 ,诗人也是这样。他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卫者,他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尽管有土壤和气候、语言和风气、法律和习俗的种种不同,尽管有些东西被悄悄地遗忘了,又有些东西被粗暴地摧毁了,诗人却用热情和知识把人类社会这个极大的团体联结在一起,而且是在全球范围之内,在一切时间之内。诗人所思索的对象到处都有;他虽然主要依靠人的眼睛和感觉的引导,却又愿意去到任何地方,只要那里有可以让他的想象之翼活动的空气。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

确实是新时代的声音!许多话是前所未闻,许多观点是前所未见,整部序言是一个对18世纪诗坛余风的宣战书!附带说一句,结成同人小集团来写诗,并且发布战斗性的宣言来宣传自己写诗的主张,这种后来20世纪的“先锋派”常做的事也是华兹华斯开先例的,这也是他“现代化”的一端。
然而在这篇序言里华兹华斯却有一点未加发挥,那就是在他的诗歌理论里居核心地位的想象力的作用问题。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使英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不论其政治倾向与写作风格是怎样不同,又不论其属于第一代或第二代——都趋于一致的话,这就是他们对于想象力的作用的共同重视。华兹华斯在这里曾经提到想象力,上面引过的“想象力的色泽”便是一例,但是语焉不详,也没有理论上的阐述。这后者就要留待他的朋友柯尔律治来补充了。


* * *

柯尔律治关于想象力(the imagination)的观点也是结合他对诗的性质的看法提出来的:

诗是什么?这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几乎是同一问题,即:诗人是什么?答案也是互相关联的。因为诗的天才的特点正在它能充实、润色诗人自己心里的形象、思想和感情。
最理想的完美诗人能使人的全部灵魂活跃起来,使各种才能互相制约,然又发挥其各自的价值与作用。他到处散发一种和谐一致的情调和精神,促使各物混合并进而溶化为一,所依靠的则是一种善于综合的神奇力量,这就是我们专门称为想象的力量。这力量是由意志和理解力所发动的,而且始终在它们的不懈的但又是温和的、难于觉察的控制之下(即所谓“驭而不紧”);它能使相反的、不协调的品质平衡与和谐起来,例如同与异,普遍与具体,思想与形象,个别的与有代表性的,新奇、新鲜感与旧的熟悉的事物,不寻常的情绪与不寻常的秩序,又例如清醒的判断力和始终如一的冷静的一方面与热忱和激荡的深情的另一方面。但是它虽调和自然与人工,却仍置自然于人工之上,内容于形式之上,对诗本身的感应于对诗人的赞赏之上。
…………
最后,诗的天才以良知为躯体,幻想为外衣,运动为生命,想象力为灵魂——而这个灵魂到处可见,深入事物,并将一切合为优美而机智的整体。
(《文学传记》,1817,第14章)

从此可以看出,想象力实是柯尔律治关于诗的理论的中心点:有了想象力,诗才有了灵魂,诗人也才成其为诗人。
然而想象力作为诗人所能具有的最高品质,不是可以轻易获得的。柯尔律治为了强调这点,曾经力图将想象与幻想(fancy)区别开来。他没有能够给这两者以清楚的定义,但是他举了足够的例子使我们明白他的意思。他说:

弥尔顿有高度的想象力,而考莱 4 只是很会幻想。
(《文学传记》,第4章)

后来,他又以他的诗友华兹华斯本人作例,认为后者具有:

最高和最严格意义的想象力的天赋。就我的感受而言,华兹华斯运用幻想并不总能做到优雅,有时还失之于古奥。他所作的比较偶尔太奇特了,或需要一种特别的观点才能了解,或像是预先研究好的产物,而不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但是就想象力而言,他是近代作家里最接近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一人,而且他从不乞灵别人,而是一切独创。他有几行诗可以作为他的想象力的例证,同时又能点明他如何给一切思想与事物
——增添光彩,
一种大海和陆地从未见过的光,
一种神圣的光,和一个诗人的梦。 5
(《文学传记》,第22章)

换言之,庸才只有幻想,而真正的诗人则有想象力。如果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诗。
柯尔律治的这一理论是在19世纪德国唯心哲学家特别是谢林(F. W. J. von Schelling)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奇怪的是,别的没有读过多少德国哲学的英国浪漫诗人也有同样的看法,只是在细节上有些不同。在他之前,布莱克说过:

这个想象力的世界是永恒的世界,是我们所有的人在我们的物身死亡之后都要返归的神圣之怀。这个想象力的世界是无限的,永恒的,而繁殖的、生长的世界是有限的,暂时的。
(《最后审判之一瞥》,1810)

在柯尔律治之后,雪莱说:

从其普遍意义来说,诗可以解释为“想象力的表现”,而且诗与最初的人同寿。……诗人不仅强烈注视今天的现状,并寻求应使今天事物井然有序的法则,而且在今天中看见明天。他的思想是一种幼芽,最新的时间之花果从它而开。……诗人参与在永恒与无限之中,参与在一体之中。……
(《诗辩》,1821年作)

与雪莱大体同时,济慈也在他的信札里写道:

我别的不能确定,但能确定心的感情的神圣性和想象力的真实性——凡想象力认为是美而紧抓不放的必是真实的。……想象力可以比作亚当的梦:他醒来发现梦中的一切是真的。 6
(1817年11月22日致班杰明·贝莱信 7 )

济慈还进而论述他自己与拜伦的不同在于:

你谈到拜伦勋爵同我。其实我们两人大为不同。他描写他所看到的——我描写我所想象的。我所做的是最难做的事。现在你该知道我们之间的大不同了。
(1819年9月20日致其弟乔治夫妇信 8 )

是的,重要的浪漫诗人之中,拜伦是唯一不谈想象力的绝对重要性的人。但是除了拜伦以外,从布莱克到济慈,所有当时的第一流诗人都强调这一点。不仅是主要论点差不多(试看华兹华斯的“诗人瞻前又顾后”与雪莱的“诗人在今天中看见明天”),连用词也差不多(试看布莱克的“这个想象力的世界是无限的,永恒的”与雪莱的“诗人参与在永恒与无限之中”),而且后来济慈还发展了这个理论,走到把想象力与真实等同起来的地步。这当中,作为理论的阐释者,比较全面、比较系统(但也只是针对浪漫派诗人的灵感式的片言只语才显得有点系统)的则是柯尔律治。他既是诗史上重要的诗人,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批评家。 9
以上是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关于诗和想象力的理论。我们已经说过:他们这理论道前人所未道,是伴随新的诗风而来的。现在我们可以进而一问:它对于后来的诗人又意味着什么?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暂且提供一个简单的回答:
一、它把诗提到了最崇高的地位。“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华兹华斯)。这同18世纪把诗看成是模仿自然的镜子或调剂人生的“娱乐和消遣”是截然不同的。这一提高带来了一系列的重大后果,如一方面发挥了诗的陶冶与净化人的思想、情感和灵魂的头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诗即文学的绝对的独立性。
二、它把诗人也提到了最崇高的地位。18世纪把诗人看成是自然与社会的写照者或解释者,现在他却成为在精神上与情感上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与探索者。诗人或则干预生活,干预政治,成为革命者,或则独立孤处,钻进象牙之塔。近代世界中许多人心目中的诗人的形象——街垒后面的叛逆者或长头发的梦幻者或一身而兼两者——就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
三、想象力成为诗的最重要的因素,许多诗人更加听任想象之翼高飞天上,更加着重形象思维,在这过程里产生了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的好诗,也使得不少诗人更深地钻入自己的内心,钻入潜意识、下意识,开了后代各种新奇流派的先河。
四、诗歌语言的刷新成为诗人们特别关心的事,迎入了新词、新形象、新节奏、新韵律、新的句子与篇章的结构,而在这样的过程里不仅刷新了语言,而且表达了新的现实和新的敏感。




历代诗话:

[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明]俞弁撰《逸老堂诗话》

[清]贺贻孙:诗筏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清]杨际昌《国朝诗话》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

[清]沈德潜《说诗语》

[宋]吴聿《观林诗话》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清]方世举《兰丛诗话》

[宋]刘攽《中山诗话》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明]顾元庆《夷白斋诗话》

[清]毛先舒《诗辩坻》

[宋]许顗《彦周诗话》

[清]冯班《答万季埜诗问》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

[宋]吕本中《紫微诗话》

[宋]吴可《藏海诗话》

[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

[清]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

[清]宋征璧《抱真堂诗话》

[清]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唐]崔融《新定诗格》

[唐]张为《诗人主客图》

[元]蒋正子《山房随笔》

[明]徐祯卿《谈艺录》

[宋]严羽《沧浪诗话》

[明]瞿佑《归田诗话》

[唐]王昌龄《诗格》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清]刘熙载《诗概》

[宋]张戒撰《岁寒堂诗话》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明]都穆《南濠诗话》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梁]钟嵘《诗品》

[清]周春《辽诗话》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元]杨载《诗法家数》

[唐]僧皎然《诗式》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钟嵘《诗品》校定本

[清]周容《春酒堂诗话》

[清]尚镕《三家诗话》

[清]梁章钜《闽川闺秀诗话》

[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明]顾起纶《国雅品》

[清]袁枚《续诗品》

[元]范德机《诗学禁脔》

[唐]王睿《炙毂子诗格》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唐]徐衍《风骚要式》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