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下的全球化陷阱

韩葵 韩葵布拉格 2020-03-19
疫情下的全球化陷阱


简单回顾并粗略分段。


第1局

中国


第2局

周边国家开局,伊朗、韩国爆发

中国继续猛攻


第3局

欧洲开局,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周边

中国情况趋稳,伊朗、韩国严峻


第4局

欧洲遍地开花

西班牙、法国、德国...沦陷

中国情况稳定,伊朗胶着、韩国舒缓

意大利继续恶化中

(其他国家和地区略)


分局分阶段回顾。


第一局

星星之火,燎原之前,如果及时扑灭,所有人都没事儿。但回头看,这是避免全球爆发的唯一机会,全世界很多人心里的痛。原因何在,不展开。



第二局

一个中心,向四周扩散。

中国在扩散中作为。

中国之内,封了武汉,内部各地区之间互相封闭,分别歼灭。

这里不讨论由此带来的次生灾难,是否有更好的程序和程度,这些都不说,只说效果,有目共睹,效果显著,没错。

中国之外,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而真正绝对的对外封国,事实上做不到。

首先,武汉封城之前,已经有病毒出国。

其次,武汉封城之后,有些国家切断和中国的直航,但是,从决定断航到事实断航,这中间的过程,又有一些病毒出国。

再次,切断直航更多是经济性的,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部分切断直航的同时,各国并没有限制来自中国的旅客入境。只不过道路曲折了,前途都在;病毒的流向复杂了,传播没停。

所以,中国武汉之外的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处境相似,区别在于时间早晚,但是,绝对的阻隔已不存在。



第二局有根本解决的方法吗?有。全球大隔离。

病毒已经出境、蔓延、扩散,难于捕捉。即便是慢,早晚会流行。

唯一有效的,是像中国那样隔离一切、全面隔离。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要说的,不是别人有没有举国体制,好不好做全面隔离的事情,而是任何一个单一国家都毫无意义,只有全世界全面互相隔离才有效果。



单个国家不能自保吗?能。封闭自己。

某一个国家也可以在这个时间点,采取完全封闭的措施,把自己绝对孤立起来,一枝独秀,出淤泥不染。

就像朝鲜。

朝鲜做到了,独善其身。

他们第一个和中国封闭边境,此处不谈朝鲜封关带来的喜感。

客观情况是,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往来极其有限而且本身体量小。

也就是说,客观上,他们自己一直比较封闭,关门带来的影响对比其他国家小很多。

所以,能做到。

其他国家做不到,因为要冒着支付巨大代价的风险。

换一个角度想想,假如,是俄罗斯或者美国,率先爆发了疫情。当时的中国是否会立刻对他们封闭边境?(不仅仅是切断部分直航),又是否会立刻开始对外全面管制边境,就像现在实行的那样?

这真的不是一般的代价,而是超过一般人想象力极限的代价。



全球因此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武汉封城、湖北封省、中国封国,不能否认,在第一局耽误之后的第二局,为世界其他地方争取了一些时间。

但同时意味着,所有其他国家,只要没有把自己完全关起来,你就只知道病毒一定会来。

但是,你不知道病毒什么时候来,跟谁来,从哪儿来,以及一下子哪一波来多少。

瓶盖打开,魔鬼放出来了,看不见的青烟四散。

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做不到完全封闭,就根本不能预测什么时候堵、堵谁、从哪儿堵、堵多少算个头。

现在回头看,就理解了为什么当时有专家发出大流行的预警。

所以,中国的第一局,给大家争取了时间,也同时出了一道难题。

这道题之所以难,主要在于看不到什么时候发卷子,还看不清题目。



距离中国较近的国家基本上控制有方。

距离中国首发较近的国家,不利的一面是,准备的时间不多。

但有利的一面也是,恰恰因为时间不多,反而比较容易看清答题时间。

以及,题目也相对清晰。即,当时的危险来向,主要来自中国。后来发生的欧美国家反向流入亚洲,是下一个回合的事情,为时尚早。

事实证明,台湾的严防死守,新加坡、日本、香港纵使不同,防守的基本原则是相似的,韩国疏忽之后的补救,也是相似的。而且有效。



第三局,欧洲国家遍地开花,就不能做的再好一些么?

能。

但是,客观上,欧洲这一局,虽然有了足够的准备时间,也有被动的地方。

多点开炸、流向复杂,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即,如前面所说的,知道一定会来,但更加显然,更加典型,不知道病毒什么时候来,跟谁来,从哪儿来,以及一下子哪一波来多少。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早也不是,晚也不行。

当然,这只是客观上的难度。

同时,还需要承认他们的局限性——

让他们自以为是的政治正确跑一会儿;

让他们的贪心和侥幸跑一会儿;

让他们的瞄准镜跑一会儿;

也让他们的尊重现实的理性跑一会儿。

什么时候上什么疗法,才精准,而代价最小,效果最好。比如,我们注意到,他们会考虑诸如人被禁足的忍耐极限等问题。

各国政府的判断、细节上的失误、之前医疗体系的惯性、人们放松的惯性,都是另外的负面因素。

他们必须做更加具体的检讨。



意大利如同中国的武汉吗?

意大利之于欧洲,的确如同武汉之于中国或者亚洲。

意大利为什么成为爆点,已经有很多相关探讨,比如关注——

客观上的输入点

意大利人的生活习惯

意大利原本的医疗条件和就医习惯,爆发流行的应对,这二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而意大利人没能及时调整

意大利的经济应对能力

意大利的人口结构

适逢滑雪季节的群聚

……

很多分析,我们能看能思考,但没有追究全部真相的能力。

有人会追究的,然后,选择记住。

结论是,虽然处在世界范围的第三局,却如同轮回了区域性的第一局。



第四局

从第三局开打的前沿国家,作为下半场先锋,率先付出沉重的代价,代价还在继续。

处在第四局的国家,也并不轻松,但,的确,没错,其他欧洲国家,被挡在近处的意大利后面,相比之下,主动得多。

从单个国家来说,处在各自地区里,被波及的国家,大可参照第一局之后的第二局——台湾、日本、新加坡的经验,一定有效。

从全球形势来讲,对,看截止到3月17日的统计,已经波及到全球一百七十一(171)个国家和地区。

武汉、中国,真造成了惊天动地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已于3月11日宣布全球大流行。



终于开始封地球了

差不多每个国家和每个国家之间都在封闭边境,欧盟从个别国家对外封闭边境,直到达成协议,互相封闭边境。

大家都自封了,就等于地球大隔离。

单纯从病毒传播说,事情变得好办多了。

回过头来看,假设有后悔药可以吃,第一局和第二局的时候,直接封地球不就行了么?

但是,人类有无法超越的各种局限,那个时候,真有可能果断封地球吗?

如果答案还是不可能,那结果还是差不多这样。

只不过,有可能有些国家再早点警醒,第三局开局更有前瞻性、更加合理调配资源有序管理,可以有局部的缓解。

当地球开始大隔离,我们略微感到安心。知道距离此事的终点不那么遥不可及。



有没有第五局和第六局?

我们担心非洲,也观望南半球。

但是,好在,当地球开封的时候,他们那里还没有大流行,那么,事情会相对简单。

希望如此。

另外,有经验的医生,发出了非常多的专业分析,都可以参照。



终于,地球大隔离,我们被一种诡异而魔幻的感觉击中。


一个直径为0.125微米的病毒,致死率其实没有那么恐怖,当然每一粒尘埃都是一座山,这点同意,我想说另一个角度,一个直径为0.125微米的病毒,就能让人类社会集体示弱,一步迈回解放前。近年的全球化新常态,在病毒面前终于漏出马脚,脆弱得不堪一击。

拿什么保护自己?

千百年来,人类前行的路上,险象环生,一代又一代,摸索、创造并积累保护自己的武器。

人类所谓的进步,也可以说,就是在寻找并提升安全感,持有自卫的武器,便有了安全感。

各种真实的叫做武器的武器是保障、药物是保障、疫苗是保障、医保是保障、养老金是保障、各种社保是保障、法律是保障、社会制度是保障、国家边界也是保障。

所有的“武器”叠加在一起,以对付明确的或潜在的风险。

我们称之为文明的生活,从表面上看,其基础在于提供了各种保护。

但我们自以为是的保障,仅仅来自过去的经验,而未来的生活是未知的。

这个未来已经在加速度的惯性中,猝不及防地到来,而我们的内心,恐怕还仅仅停留在一种迎接新时代的狂喜之中。

如同打游戏过关升级,我们的社会生活进入另一维度,那些基于已经过去的摸索和积累而形成的经验成果——令我们自以为是的自卫武器,在新维度上,荡然无存。而我们在新维度上,却仍然仅仅沉迷于解决过去的危险。

这一维度,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了什么?

诡异而魔幻的现象。

一月份,全球华人给中国寄口罩,包括无偿捐赠、寄给家人亲友,也包括平价代购和囤积居奇。其他国家,也给中国捐口罩、卖口罩。

三月份,中国开始给全球寄口罩、卖口罩。

还有比如环境。

单个地区的环保成果软弱无力,单个地区的环境破坏,却需要区域甚至全球承担其结果。

其他方面亦如此。

也许,因为我们的目光并不深邃,也并不存在那个想象中的游戏界面,来明确提示过关升级。

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是生活上具体而微小的改变,于是,全球化的欺骗性大行其道。



全球化陷阱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全球化的意思,是我们只有一个篮子。

全球化的特征,所有的获利绝对属于部分人群,而所有的伤害却不选择人群。

我支持自由主义,全球化表面上看,是自由主义现象。但当其带来的获利与伤害如此不公平,则值得警惕。

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在获得利益与享受方面,拓展了空间,造成了全球化加速发展。

但人类保护自己的武器,包括思维模式和具体方法,仍然是原始的。比如封闭边界带来的启示。而我们所掌握的科学,仅仅是一个非常局部的技术,并不能承担全人类的重量。

我们尚存的安全感,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危险而已,事实上,这个全新维度的世界,是一个我们不曾积累过任何保护经验的世界。

人类如同踏入了一片未知的沼泽地,没有任何自卫能力且并不自知,但在欲望的驱使下,义无反顾。

0.125微米的病毒,让我们突然意识到,迫不及待进入全球化这片沼泽,如同现代社会里没有医保全凭运气的裸奔,如同不戴口罩不戴护目镜不穿防护服进入传染病房。



太快了?还是天然无解?

走得太快了,还没有准备好,会有一天准备好么?我们有不打碎鸡蛋的方法吗?或者少打碎鸡蛋的方法?

人类的天然反应、属于基本人性的组成,如同基因,这部分或者不存在所谓的“进步”,或者所谓的“进化”。

或者根本不应该迈出这一步?人类不会停止冒险的脚步。

这构成了天然的矛盾。

我本人也是移民,我算是全球化的一粒尘埃吗?

当我站在一个真实的位置,发现我所反对的全球化,并非个人的流动,并非边界的开放,而是全球化背后的集体化流向,才会带来火烧连营的危机。

当我们只有一个篮子的时候,民主国家的自由和民主,变成了局部的自由和民主,还是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吗?在一个有大家长的家族里,小家庭的气氛又有多少力度和真正的价值?



谁又是那个独裁者?

哈维尔曾经说过,国有化的集中的经济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灾难性的影响没错,但像IBM这种“大机器”般的生产模式,也不是以人为尺度建立起来的,这是另一种面目出现的集团化、集体化,看似自由的人还是被奴役的,他质问这种生产关系“是把人类从末日中解救出来,还是使末日更快来临?”

是时候认真思考这句话的意义了。

这种生产关系,是把人类从末日中解救出来,还是使末日更快来临?





其他相关文章

1.《那种感觉,不要像一只N95》

2.《疫情时分说谣言》

3.《我们能做的自我管理》

4.《疫情时分说品质》

5.《疫情时分说敬畏》

6.《疫情时分说结构》

7.《疫情时分说口罩》

8.《疫情时分说添乱》

9.《疫情时分说慌》

10.《疫情时分,痴人说梦》

11.《感动我的不是话语而是声音》

12.《信息透明有助于舒缓情绪》

13.《为什么抢购?》

14.《灾难过后以及看过孙杨事件之后,为自己和孩子做些什么》

15.《对比歧视,更应该重视人道》

16.《疫波未平,疫波又起,我们要戴口罩吗?》

17.《示弱即正视现实》

18.《欧洲国家的应对有错吗?》

19. 《走不出去的十四天》

20. 《瞥一眼疫情之下的意大利》

21.《捷克宣布紧急状态:活着,要有温度,要有刻度》

22. 《布拉格紧急状态第一天实拍》

23. 《捷克紧急状态升级,曾经的难产政府这么能干?》

24. 《我们要逃回国吗?疫情下的国籍观和民族观》

个人网页:

https://kuihan.webnod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