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批某媒关于病毒来源报道并说说原文

韩葵 韩葵布拉格 2020-04-02
批今日头条关于病毒来源的报道

今日头条内容:

捷克分子生物学家,索尼娅·佩科瓦博士向公众阐述了COVID-19病毒起源于美国的某个实验室,而不是中国。

2020年3月30日在布拉格,捷克分子生物学家索尼娅·佩科瓦博士详细解释了她为什么认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美国的实验室,而不是中国。她还试图驳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关于病毒是从自然突变进化而来的说法。


评论

这个标题和导语非常不负责任。

看底下的留言,也有一看就是没看正文,直接跟着标题留言的。

标题和导语下面引述的内容,是翻译了捷克一篇报道的前半部分,是忠于原文的(不是原文全文翻译)。

但是,这部分内容里,完全没有标题和导语上的内容。

标题党可以,但至少至少哪怕用个问句好吗!也不能这样罔顾事实啊!



原文出处

找到原文,刊载在POKEC 24网站上(3月25日),上面有视频和采访文章。

这个网站不是捷克主要媒体。没有找到它的背景。

看了一下这个网站,首页上都是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全是负面的。

负面没关系,但是,整页全部都是负面的夸大的标题,这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严肃的网站。

再说一遍,我们容纳这样的新闻网站存在,但在新闻自由的环境里,我们会看不同的声音,并且得到判断。

阅读新闻的时候,看到不同声音的时候,需要用多元的接受方式。



再说说这篇原文



索尼娅·佩科娃(Soňa Peková)博士是谁?


捷克分子生物学家兼Tilia实验室负责人。

她的实验室是捷克共和国第一个检测首批感染Coronavir的病例的实验室

她开发了一种新颖且廉价的检测方法病毒。



索尼娅博士最近做了啥?


接受斯洛伐克TA3的电视采访,公开谈论了病毒的起源——

透露了太多令人不安的“真相”(引号的真相,是她的判断)。

文章说,“她在视频中向普通百姓解释了那些本应被永久禁止的普通知识!”



索尼娅的观点是什么?她如何解释的?


病毒通常由RNA链组成,这些RNA链易于突变、改变、融合和变化,特别是在RNA中负责蛋白质生产的片段。

RNA这一区域,是动态的自然而然的变化,自然周期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形式。

但是每种病毒和每个RNA都有一个如同控制室的元件,是控制其余RNA突变的控制位点。

想理解这个东西,可以将它想象成相当于计算机的初始系统(boot system)或者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在博士看来,好像是病毒的控制中心好像被人翻转了,而且效果很“好”。

形象一点解释,就是,好像有人入侵了控制室,把所有东西都翻到了,扔掉了橱柜和抽屉。这样的情况的发生,是难以置信的,因为——

一方面,这种颠倒和混乱是随机随意的。

另一方面,这样偶然的混乱,并没有使病毒丧失活性。

即,博士之所以认为实验室造,是因为颠倒混乱变异,而没有破坏病毒,这种巧合在自然界概率很低。

即,如果是自然变异,按理说,不应该一边混乱,还能一边维持这么强大的运转能力和功能秩序。



我的评论(注:通篇仅判断来自实验室,没有说哪国)


这位博士的这种观点一直有看到。

个人观点呢,二战中的希特勒,不也是一边疯狂一边强大运转吗?我认为科学家研究具体科学现象的时候,需要哲学观的指引,更有格局。

当然,我的观点只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观念,不代表认可或不认可这位科学家的判断,我只有好奇的能力,没有判断的能力。


这里引发了一个问题:向普通公众普及解释她的判断,越界了吗?



有一种观点,对于一些科学研究的内容,在得出结论之前,对公众解释,需要考虑公众能够综合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如果超越了这个边界,就容易造成恐慌。

也就是说,科学结论对大众解释,是科普。

尚未形成结论的判断,对大众解释,意味着,没有科研能力的公众,会用降低了对群众性逻辑参与到专业判断这个活动 里,会造成混乱。

大众按照她的推理逻辑走,会误会并被夸大成为结论。

而事实上,的确发生了局部的社会影响。



文章还提到一个情况


2天前(按照采访日期,2天前应该是3月23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发表文章,驳斥了实验室说。

文章说,呈现出来的情况是,捷克的Sona Pekova博士在她解释她的研究判断时,提到了武汉的实验室,并没有提到美国。

文章说,驳斥实验室说,并在驳斥中提到捷克科学家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



捷克采访文章中对美国人驳斥实验室说的评论


(美国)文章不是全面的科学结论,而是旨在说明美国实验室和病毒基因操作无关。

(美国)文章中有很多专业术语,也有基因组特征等专业叙述,来说明认为是实验室产物是不合理的。

采访文章认为,获得更多样本数据,以及动物研究,都是必要的。

采访文章还认为,目前没有支持与反驳的足够证据。

 

原文文章的后半部分


接下来,采访文章中引述了一些坊间猜测,并且结合了自己看到的捷克本地的情况,也描述了关于北约军演因此受到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疑问。



阅读到这部分


感觉像是散文。

采访者提到的内容,比如北约取消军演、捷克人民做口罩等等,都是实情,也的确和疫情有关联。

但是,后半部分天马行空地描述现象并放出疑问,并不是一步一步严谨地追究疑点。

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文风。

不管喜欢不喜欢,采访中并没有说病毒是哪里来的这样的结论。



延伸的问题又来了?


如何理解科研判断的公布边界和疫情信息的透明呢?

疫情情况,也可以因为避免误会和恐慌而不公布啊,是这样么?



不是的。

科研判断是没有得出结论的非常专业的技术问题。这是专业的科学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公众都参与科学研究。所以,某一个研究过程是否科普,这个边界值得讨论。

而疫情情况的真相、疑似和确诊的情况发布(无需公布病人隐私)、数字的真实公布,都是真实的已发生的社会情况,而每个公众都参与社会生活,所以有权知道。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