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芒因何亮起——在抗震救灾中书写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的“青春答卷”

甘肃青年 2024-04-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共青团杂志 Author 中国共青团杂志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4年第4期


   导语

2024年2月5日,团中央召开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和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时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党的主题教育总结会议精神和党中央指示要求,对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进行总结,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出安排。省、市、县、乡镇、村和高校、企业有关团组织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在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下,2024年第4期《中国共青团》杂志推出专题《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中激发青春的朝气和锐气》,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对13家发言单位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深入报道。本期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章《光芒因何亮起——在抗震救灾中书写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的“青春答卷》,介绍团甘肃积石山县委的具体做法。






      那一夜,积石山县突发6.2级地震为甘肃共青团出了一张检验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的“应急考卷”。那些青春的身影风驰电掣地来了。星空下,你能听见驰援的脚步声;寒冬中,一双双温暖的手掌从废墟里托举起希望。经过系统的理论武装和深刻的思想洗礼,广大团员和青年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抗震救灾的有形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于是,祖国的大地上,无论哪个角落都被光照亮。

1

信仰

      2023年12月18日深夜,家住20层的团积石山县委书记马婧和同在县政府工作的丈夫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此时整幢楼已经剧烈地摇晃起来。两人带起分别只有3岁和7岁的孩子冲向最近的安全通道,随着慌乱的人群往下跑。一声声抑制不住的哭泣刺入马婧的耳膜,她不止一次感到:这楼梯永远走不完。

“后来,我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刘集乡支援,有位一辈子住在村里的老人说,自己今年95岁了,还是第一次经历地震。”马婧说,那一晚是个似乎不会天亮的黑夜。

开车去往县政府的路上,马婧已经接到了各种救援电话,除了甘肃本省外,还有不少电话从贵州、四川打来。凌晨三点半,在县政府大院,马婧见到了带领蓝天救援队赶来的团省委书记董安宁。经过一番简要周密的工作部署,董安宁抽调了两名团县委的男同志带路,星夜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积石山县大河家镇。

那一夜,县政府灯火通明。有时候,大家会忘了,那些顶着不断的余震坚守在岗位上的人,生活中,他们也只是普通的爸爸、妈妈。和许多人一样,马婧的车也停在了县政府的楼下,车上坐着自己的小孩儿。突然,裂缝的房子又晃动了,大家就匆匆跑到楼下,等到晃动停止,又径直回到办公室。只是,每一次上楼前,许多人都忍不住再去看看车里的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彼此的最后一面。根据团省委的指导,这一晚,留守在后方的马婧开通了接收捐赠物资的账户,并在5000人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微信群里做好了志愿者与青年突击队队员的招募工作。天亮前,她还和一家本县的餐饮老板对接,为群众送去爱心早餐。

95后积石山县郭干乡王家小学教师贾亮第一时间报名加入青年突击队,并在此后的十余天,通宵达旦奋战在抗震一线。地震发生1小时后,贾亮开车到县城去接正在读高中的弟弟。此时,动脉似的G310国道上,运送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车辆络绎不绝,仿佛血小板源源不断赶赴祖国的伤痛处。一路上,贾亮拍下了很多视频。

夜尽了,不觉间已然天明。19日清早,当受灾群众吃上热腾腾的早餐时,各个安置点的应急救灾帐篷已经陆续搭建起来。帐篷里都装着火炉。贾亮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帐篷外为群众发放保暖大衣。寒潮中的积石山,多少人正与子同袍。那天早上,贾亮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顶帐篷还被打造成“共青团爱心家园”。

昨夜似乎已经很遥远了,贾亮的眼前却仿佛还能看到一簇簇燃烧的火光:积石山零下15度的深夜,被安全转移的群众聚集在广场,燃起了熊熊篝火。村民们纷纷主动奉献出从家中抢出来的柴火,大家不分彼此,把能点燃的东西都点燃。温暖的火光刺破了夜的黑暗,恰如信仰般耀眼、神圣、庄严。

挺立的民族精神是归属感的来源。


2

力量

      地震当晚,团甘肃省委干部秦铁岩正在北京出差。由于许多在京干部、专家正连夜飞往甘肃,秦铁岩没能抢到19日的机票。清晨7点,秦铁岩线上参加了团省委书记董安宁组织的视频会。根据上级指示,元旦前要保证灾区群众全部入住安置房。甘肃共青团至少要完成1200套板房搭建。

通过与省青基会、青企协、希望办和其他省内外爱心企业对接,团省委迅速筹集到1482套活动板房。22日6点,秦铁岩带着部分救灾物资,乘坐越野车经由高速转国道来到大河家镇,与另外一名团干部共同负责板房建设。

彼时,所有的帐篷都被优先安置给群众。第一夜凌晨3点,回到墙壁裂缝的宾馆,秦铁岩算了一笔账:考虑到还要为群众预留出入住时间,团省委最迟应在27日前完成板房交付。就着冷水泡面,秦铁岩又拿出了施工进度方案,琢磨着哪里还可以再快一些。

那几天,所有支援单位都在紧锣密鼓地与当地住建部门沟通板房安置点,选中地点后就立即紧急施工。20日中午,中铁二十一局在积石山地震灾区完成了第一个安置点板房搭建任务;22日18时,首批搭建的500间安置房率先投入使用。沟通板房选点、卸载陆续到位的装配板箱、督促工人施工……平均每天只能休息三四小时的秦铁岩常常从睡梦中惊醒。他曾先后三次调整施工进度,每半天,更新一遍共青团的物流清单,跟踪每辆车的位置。施工现场,秦铁岩还得不时处理一些车辆受震后寒潮影响突然抛锚的电话,确保安全第一的同时,协调其他在途的物资车快速跟上。

价值7443.66万元的捐赠物资正陆续抵达团省委设立的“共青团抗震救灾转运站”。站边,1000余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协助着车辆引导、物资签收、卸货等环节。由于车辆进站时间不定,即便备饭,大家也经常来不及吃。

24日,在添源大饭店广场前的安置点,秦铁岩完成了团省委第一批200间板房搭建,宣传部的同志在板房侧面贴上了“感恩党的政策好,共同努力向前跑”的标语。秦铁岩再回到添源大饭店时已接近次日黎明。那晚近乎满月,安置区上,每一面板房上的团旗都在招展着迎接曙光。

旗帜因人民闪耀,那是我们血红的过去,更是我们千红的未来。当人们不再以孤单的个体聚集时,才迸发出整个中国的力量。


3

希望

      为助力青少年走出震后心理困境,作为省台12355负责人,张莉在灾区支援近20天。从22日开始,张莉先后带队四批服务台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共47人进驻6个乡镇,在“共青团爱心家园”、日间照护站、童心港湾、伙伴领航站、乐童空间等阵地,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为灾区青少年开展团体辅导。

“在乡镇干部的引导下,我们还对罹难者家庭的青少年进行了逐一走访。这里的人民非常质朴,当我们问他们缺什么时,他们总是感激地说着‘不用不用,你们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八方支援共渡难关,也要自己挺起脊梁重建家园。在张莉的脑海里,那些感恩、自强的面孔始终历历在目。

31日那晚,在各个安置区,不同民族的受灾群众聚在一起迎接新年。挥舞的小呲花迸射出耀眼的火花,板房里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迎光的生活在烟火气里升腾起无限希望。

今年寒假,在团省委的支持下,团积石山县委组织36名受灾青少年开展为期一周的敦煌研学。在包括马婧、张莉在内的16位老师的全程陪伴下,孩子们游览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嘉峪关城楼、方特丝路神话、酒泉1969航天科技体验馆、敦煌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等著名景点。当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身着宇航服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的双眼不约而同地亮了起来。日益强大的祖国,每个人都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机遇。

希望之光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何止亮起过一次?2月22日,马婧记得,那一晚在方特丝路神话,孩子们望着漫天璀璨的烟花,透过一双双星光般的眼眸,仿佛能看到祖国的未来。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这场地震可能只是生命里的一段插曲。但如果他们生活在这世界上许多正在经受苦难的国家,每一次灾难都会伴随他们一生。张莉不由得想到。

当然是大国崛起,才能有人民尊严。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甘肃青年

编辑 | 王童校对 | 马潇校审 | 李钰洁

投稿邮箱丨1287749141@qq.com



精彩推荐 



都看到这儿了

记得点个赞,

点亮在看~


戳“阅读原文”,开启青年大学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