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你看,这里是兰州大学!”

青春兰大 甘肃青年 2024-04-20















我叫杨杨,是两当县西坡学校的一名学生,今天,在兰州大学积石堂前,我用老师的手机拨通了妈妈的视频电话。“妈妈,你看,这里是兰州大学!我终于来到兰州大学参加研学了!”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激动的声音响彻校园,校园里的飞鸟被我的喜悦感染展翅飞向高处,它们把我们的喜悦告诉了春风,告诉了白云,告诉了蓝天……所以今天,蓝天白云下的春风,格外甜!















7年,风自兰大来














 能来到兰州大学参加研学活动,我想这一切都要从兰州大学的哥哥姐姐们来到我们西坡学校支教讲起。妈妈告诉我,7年前的夏天,小镇的街道上来了一群拉着行李箱的年轻人,他们问妈妈:“阿姨,我是咱们西坡学校的支教老师,来自兰州大学,请问西坡学校怎么走啊?”


图为西坡镇火车站


也就是从那个夏天开始,美丽的小镇上来了一群“兰大娃娃”。上一年级时,我成为了这群“兰大娃娃们”的娃娃。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舞蹈、合唱、足球……在我的记忆里,这群支教老师无所不能,他们认真解答我们学业上的各种困惑,耐心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悉心陪伴我们每个快乐难忘的瞬间。

在兰大支教老师的教导和陪伴下,我开心快乐地拥抱童年,但是“兰州大学到底长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解答方式,他们用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和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逐渐完善着自己心中兰大的画像。我也在这些照片、视频和故事里明白,兰州大学是他们心中最好的大学。而老师们也在我的一遍遍询问确认再询问的过程中明白,兰州大学是我心中最向往的大学。

我想,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向往着兰州大学,我的支教老师们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帮我们去认识“兰大之大”。

 王鹏举老师之前是我们学校的支教老师,现在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辅导员,他指导成立了“身边化学”科普志愿服务队。队伍一成立,哥哥姐姐就通过线上的方式为我们带来有趣的化学实验;2022年春天,我们的“博士老师”郭娟梅为我们带来了那年春天的第一个礼物,她联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捐赠了刻有每个人名字的水杯。李万琦和王晓花两位老师在返校以后联系新的支教老师,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带我们“云游”兰大。李杰老师带来了兰州大学的木板画,我们挂在墙上,把兰大直接“装进”了温馨的教室。林令辉老师将兰州大学团委的吉祥物“杨杨”玩偶送给了我,他说我与“杨杨”有一样的名字,希望我像“杨杨”一样,勇敢坚韧,积极向上!

可是,兰大到底有多大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快就能有答案吧!















答案,就在春天里














3月25日,每周一次升旗仪式后,校长王老师对大家说:“同学们都知道,兰大很大,兰大为‘美’,我们在兰州大学团委和兰州大学后勤保障部的邀请下,这周将前往兰大研学,感受一下兰大之大,兰大之美!”

校长的话音未落,同学们的欢呼声就冲出校园,跑向山间。喜悦与惊喜的声音回荡在嘉陵江畔的群山之间,惊起了山间的飞鸟,它们唱着歌将这份惊喜告诉了春风,告诉了白云,告诉了蓝天。等待去兰大的每一天里,蓝天白云下的春风都是甜的。

“多希望飞鸟能飞到兰大告诉我的老师们,我要来了!”

周五一大早,我们穿上干净整洁的校服,背上书包准备出发。出发之前,我将“杨杨”玩偶带在了身上,这个陪伴了我300多个日夜的“杨杨”此时将陪我奔赴一次特殊的旅途。“这是 ‘杨杨’回家的旅途,也可能是西坡的杨杨‘回家’的旅途。”



在喜悦与期待中,我们用8个小时的时间和25首歌跨域了562公里。下午4点,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兰州大学!

还未下车,我就透过车窗看到了早早等待的老师们,相互挥手,面带笑容,眼含泪花。这一幕像极了我们在西坡镇分别的那一刻,但不同的是,此时的我们没有离别时的不舍,更多是重逢时的温暖和感动。

下车后,我们便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了积石堂前。我的老师们告诉我,这个出现在兰大校徽上的建筑,记录了无数兰大人刻苦学习的身影,也见证了兰大的发展变化,而今天,积石堂见证了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春天,兰大有风来














我们尽情畅游在兰大的校园里,认真记录着听到学到的知识。“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勤奋、求实、进取”“一门八院士”“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坚守在西部,奋斗为祖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兰州大学厚重的历史和一代代兰大人奋斗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我认真记录下这些内容。此时此刻,我好像明白了小镇上为什么来了一群兰大老师,此时的兰大校园里为什么来了一群西坡的孩子。“兰大有多大”这个问题,我也逐渐有了答案。

 在兰大附校的校园里,“兰精灵”见到我们的到来十分开心,亲切地询问我们来自哪里,争相为我们讲解校园里的一切,他们将手中的“兰兰”“美美”送给我,热情的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厅里、在中山桥上、在黄河母亲雕塑前、在牛肉面馆里……支教老师们带我们去到他们之前去过的所有好玩有趣的地方,就像当时在西坡的每个周末,我们带着老师们打卡我们的“秘密基地”一样。我们把彼此最美好的记忆相互分享,拥有了属于我们共同的美好记忆。




图为西坡镇


 在榆中校区足球场,一位兰大团委可爱的胖叔叔对我说:“听说西坡学校足球队是全县冠军?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切磋一下吧!”



 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刘立生老师和兰大女足的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专业有趣的足球课,课后,我们在足球场上与兰大的老师们进行了一场友谊赛。面对由兰大老师组成的队伍,我们大胆拼抢,自信地展示着我们的配合和带球技术。最终,双方共打进6个进球,3比3的比分,双方“握手言和”。而那位可爱的胖叔叔却对我们说,今天的胜利再次属于西坡学校足球队。


哦对了!这次来到兰州大学,除了见到了我们的支教老师之外,我们还与兰大的哥哥姐姐完成了一场“网友见面”。之前,王鹏举老师曾组织“身边化学”科普志愿服务队线上带我们做化学实验,这次研学,在秦岭堂的B105教室,志愿者们现场带我们体验了化学的力量。

 手中燃烧的火焰,通过特斯拉线圈隔空点亮的稀有气体……志愿者陈明富哥哥告诉我,今天的这些“点亮时刻”源于“爱与知识”的力量。


“你们来自远方,也将奔向远方!今天,兰州大学远方合唱团的哥哥姐姐们,来把‘远方’唱给你们!”

 同样在秦岭堂的B105教室,兰州大学远方合唱团的哥哥姐姐用歌声欢迎我们并为我们送上祝福。“远方”,多美的名字。我想告诉他们,兰州大学就是我想追求的“远方”。
















乘风,追逐远方去














3天的研学活动,短暂但充实。

结束了在张一悟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后,我们乘坐上返程的大巴。透过车窗,我们眼含泪花,与老师们挥手告别。这一幕像极了我记忆中的很多场景。

“让我们好好再见吧,再见是为了更好的相遇,你看这几天,我们不就相遇了吗!”

返程路上,我手中一直拿着 “杨杨”玩偶,这次旅程“杨杨”又多了两个新朋友——“兰兰”“美美”。而杨杨也认识了3位新的朋友,他们是即将来到“远方”西坡学校支教的新老师。今天夏天,他们会像7年前的“兰大娃娃”一样,拉着行李箱出现在西坡镇的街头,问街上的叔叔阿姨“西坡学校怎么走”。到那时,我会在街头等待他们的出现,告诉他们答案!

因为兰大,也会给我答案!兰大再见!再见兰大!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甘肃青年

来源丨青春兰大编辑 | 薛丽华校对 | 牛卫华校审 | 李钰洁

投稿邮箱丨1287749141@qq.com



精彩推荐 



都看到这儿了

记得点个赞,

点亮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