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大脑首次接受芯片植入!马斯克称最初使用者将是这些人

易瑾 财经网科技 2024-03-06

脑机接口技术有了新进展,商业化落地尚需时日。

编辑|易瑾


北京时间1月30日早六点半,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在昨天,人类首次接受脑机接口(Neuralink)芯片植入,植入者恢复良好。


当日8点,他再发帖补充道,只需要思考即可控制你的手机或计算机,并通过它们来控制几乎任何的设备。“最初的使用者将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沟通速度比打字员或拍卖师更快。这就是目标。”



马斯克还介绍道,Neuralink的首个产品名叫“心灵感应”(Telepathy)。


8年曲折前进,团队曾分崩离析


Neuralink诞生于2016年,是马斯克与多名科学家一同创办的脑科学公司。该公司旨在通过手术向大脑中植入计算机芯片,将人类大脑和电子设备相连,再利用电流让计算机和脑细胞产生“互动”。


2019年马斯克发布了首款产品,其原理是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然后再避开大脑血管、将一条线路植入脑中。2020年8月,为了对脑机接口的效果进行验证,研究人员在三只猪的体内植入了设备,马斯克在直播时向观众展示了小猪大脑活动的实时传输。


2021年4月初,Neuralink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一只植入其设备的猴子通过心灵感应玩电子游戏,引起巨大轰动。


据新华网财经,视频中的猕猴名叫帕格,今年9岁,在视频拍摄前植入了脑机接口。最初,研究团队教帕格使用游戏操纵杆玩游戏,在这一阶段,脑机设备记录了哪些神经元被激活,在帕格神经活动与预期运动方向之间建模,实现“脑机连接”。



彼时,Neuralink尚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也没获得人体试验的批准。距离马斯克曾对Neuralink的目标(2020年底之前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以进行“将芯片植入人体”的试验,并计划在2022年开始在人体内植入其芯片)也相差甚远。


除此之外,在2021年5月2日,Neuralink联合创始人、总裁Max Hodak在社交媒体上称,已于几周前离开Neuralink,“我在那里学到很多,并将继续看好这家公司。现在我要去探索新事物了。”



同年Max Hodak创立了自己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Science Corp,并在当年带走了一些高级Neuralink员工,包括Neuralink的前生物学主管Alan Mardinly、前硬件工程师Corey Wolin。


实际上,Max Hodak不是第一个离开Neuralink的创始团队成员,也不是最后一个。2018年前首席科学家、神经外科医生Benjamin Rapoport、2020年前科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Philip Sabes都离Neuralinke而去。


再到2022年创始成员Paul Merolla离职,据当时《科创板日报》报道,除马斯克之外,公司仅剩一位创始成员——植入工程师Dongjin“DJ”Seo。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Synchron、脑虎科技、脑陆科技、米哈游等公司,也投身脑机接口赛道,并有不少企业相继宣布取得突破性进展。Neuralink一时之间似乎被套上即将倒下的“紧箍咒”。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3年2月9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运输部正在调查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原因是接到了相关投诉称其实验动物的运输可能传播了有害病原体。


直到2023年5月25日,Neuralink宣布,已获得FDA的批准,将启动首次脑植入物人体临床研究。2023年9月19日,Neuralink公告称,开始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的招募,希望的火种再燃起。


据悉,Neuralink现大约有100多名员工。在该公司官网上,仍有多个岗位仍在招聘新人。



人类首例植入,估值超50亿美元


自招募临床试验人员开始,Neuralink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彭博社去年11月称,Neuralink寻找的理想手术候选人应该是40岁以下四肢瘫痪的成年人。


据每日经济新闻2023年11月13日报道,目前,数千人正排队等候,希望能植入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大脑植入物。


但渐冻症抗争者、京东集团原副总裁蔡磊则认为脑机接口不能救命,只能增加交流,他于2023年9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个人目前没有时间参加试验”。


从马斯克公司脑机接口项目操作流程看,手术将由机器人“R1”操作植入物“N1”植入大脑区域。


在Neuralink的官网,分别对“N1”和“R1”介绍道:“完全可植入,在外观上看不见,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控制电脑或移动设备”“R1能够可靠有效地将N1的细线准确插入需要的位置,而这靠人手是无法做到的。”



据浙江大学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研究员姚林介绍,脑机接口目前的技术路径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目前,大多数脑机接口研发公司都采用“非侵入式技术”,而Neuralink采用更激进的“侵入式技术”。


Neuralink官网介绍,其正在开发一种“完全植入、无线、高通道数的脑机接口”,目标是使瘫痪患者能够直接利用其神经活动快速、轻松地操作计算机和移动设备。


其实在Neuralink成立初期,其研究团队就研发出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即通过动脉将设备及相关信号传输至大脑。但2019年公司否定了上述技术路线,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激进”的侵入式脑机通信。


据外媒报道,早在2023年6月,Neuralink估值已超过50亿美元。在两年前的一轮2.05亿美元的私募融资中,Neuralink估值接近20亿美元。


2024年1月30日,马斯克宣布人类首次接受脑机接口芯片植入后,国内脑机接口公司脑虎科技CEO彭雷在微信上表示:“祝贺Neuralink团队,第一次长期植入的临床试验手术成功,期待几个月康复训练后看到这位先驱者的试验Demo,估计会展示脑机接口对手机及电脑控制,对机械臂控制,以及语言输出这三个主要场景。”


商业化还很遥远


2014年,瘫痪少年借助脑控外骨骼为巴西世界杯开球,显示了人类在运动控制类脑机接口上相对成熟,已经取得了类似《环太平洋》机甲的技术原型。不过,从特殊个例走向广泛应用,脑机接口仍进展缓慢。


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计算认知与转化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李远宁在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举办的一场论坛上表示:“目前大部分的脑机接口还是临床用途,例如帮助脑卒中、渐冻症瘫痪病人恢复特定功能。脑机接口经济成本十分高昂,全世界范围内可能只有几十个人享受过。”


他还称,脑机接口在技术上也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人类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但现在只能记录100—1000个神经元的信号,这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即使获得了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好的神经信号,现在的算法以及最先进的计算芯片也无法实时在线处理几百万级别神经元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在计算理论以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的新突破。


回到Neuralink上,其商业化落地也仍遥远。据Neuralink声称,人体试验为期六年,参与者将首先参加一项为期18个月的研究,在那之后,他们将每周至少花两个小时进行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目前在官网,已设有申请入口。



顾名思义,在这六年时间里,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好坏都是不可预测的。另外根据CNBC报道,医疗器械公司必须经过很多次的数据收集和测试,才能获得FDA的最终批准。


这张“通行证”是相关企业商业化的开始,但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拿到这张通行证,Neuralink也只是允许人体试验。


“人类首次接受脑机接口芯片植入,实现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这一进展表明,脑机接口技术已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为未来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除此之外,对于人类接受脑机接口芯片植入,网友们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有人期待明天就在大脑里装一个,也有人表示被吓到了,不明白其作用。2023年是脑机接口概念提出的50周年,2024年作为迈向第二个50年的开始,脑机接口技术能否有更大突破值得期待。


综合自x平台、Neuralink官网、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等



   推荐阅读   



END

微信号|Taigeeker

新浪微博|财经网科技

财经网科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类大脑首次接受芯片植入!马斯克称最初使用者将是这些人

易瑾 财经网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