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18融媒十年之问——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家沙龙活动侧记 | 德外独家

德外5号 德外5号 2023-09-24


2023年的8月18日,对媒体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亦是一个察今盘故的重要节点——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及“媒体融合”以来,十年已然过去。


当三伏天气接近尾声,暑热渐消,一年一度的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家沙龙活动如约而至,今年迎来了近三十位业内 “大咖”的盛情参加,其中多位外地的专家朋友更是远道而来。一众传媒“高手”齐聚北京,论道融媒,共话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未来。



图注:8·18专家沙龙活动合影




赵梅 

央视市场研究(CTR)总经理


活动伊始,央视市场研究(以下简称CTR)总经理赵梅代表CTR感谢各位新老专家朋友的到来。她表示,不管人最终是否会被ChatGPT所取代,但是人类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是不会被AI取代的。


今年是一个非凡的年份,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第十年,也是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成立的第八年,亦是举办8·18专家沙龙的第七年,她寄语本项交流活动——希望可以一直办下去。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不断面对新的变化、新的影响因素,不离场、不离桌或是最重要的。” 她引用先秦思想家庄子的名言——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表示,如果本活动搭建起的这一方“小平台”,因为各位高朋莅临,最终对参会嘉宾、以及行业发展略有助益,未尝不是一种“大用”。



融媒十年之问


好问题一直比答案更稀缺,尤其是在ChatGPT铺面而来,传媒底层逻辑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本次活动以“融媒之问”为主题,希望通过学界、业界顶流的脑力激荡,助力行业识时达务。参会专家聚焦传媒行业发展的现状、技术带来的冲击等热门话题,提出诸多颇具启发性的问题:


   媒体机构如何穿越经济与技术交织的周期波动?   广电MCN如何持续走下去?   媒体融合如何建立一套统一的话语体系?   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能否共生?   如何解决AI偏见?   如何规避沉浸式AI场景给人类、人性带来的异化和弱化?   …….

围绕上述问题,各位专家金句频出,留下了诸多涤荡思想的话语。小编有幸在旁全程聆听,下文将用“第一视角”摘录此次“思想盛宴”的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如何应对经济与技术周期交织带来的波动



陆小华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提出了今后媒体可能要面对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面对经济和技术的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交织带来的波动,面对ChatGPT等技术的冲击,对于在一线的媒体人,特别是管理者而言,有什么办法能穿越周期,在“牌桌”上不下来,这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这非常考验媒体行业的研究者、管理者、运营者能否清晰地感受到周期的变化,哪怕先别人一步去做出某些调整措施。它考验的是生存智慧,倒不一定是创新能力。
第二个问题:我们面临着诸多意义上范式的变化,模式的变化,底层逻辑的变化。当媒体的运行逻辑发生变化,技术逻辑发生变化,解读趋势、认知变化、应对变革的底层逻辑也应随之调整
第三个问题: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方式去面对新技术?我们要以专业思维来运用人工智能,要以一种大开脑洞的创造性思维来用。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开发大量的行业性应用,大家比拼的是应用方式,是运用思维,是别开脑洞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其他新技术来重新构建人际关系的能力。

黄升民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广告博物馆馆长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广告博物馆馆长黄升民表示,我们以前做媒体的底层逻辑是稀缺,掌握稀缺你就掌握一切。我们现在面对的却是丰裕的,是一个数据无限、内容无限、传播无限、消费无限的新传播环境。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改变是内容由稀缺变为丰裕,而且达到了接近无限的状态,这种无限的状态完全颠覆了稀缺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学经典定义,破坏了传媒业原有的底层逻辑,建立了一个数据在无限流动中增量发展的环境。


所以,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一定要掌握底层逻辑的变化。媒体融合发展逻辑是这样的:无限的内容数据在万物互联的网络中流动游走,形成巨大的全媒体环境。即时互动的网络,奔流不息的大数据“血液”,智能化内容运营的“心脏”,输送氧气的“经营之肺”,以及由智能化算法构成的“媒体大脑”,各部分功能有机结合,高效智能运转,成长为“全媒巨人”。


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以全媒体为主导,要有脑、有心、有肺地完整去发展。面对不断缩小的窗口期,媒体融合要勇于推进改革创新。



李志华 

芒果传媒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副总经理,湖南娱乐频道党总支书记、总监


芒果传媒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副总经理,湖南娱乐频道党总支书记、总监李志华分享了作为广电MCN一线操盘手的思考。


第一,媒体融合作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层的认知变革,敢于打破固有思维,并鼓励多元主体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一定要进场并进行充分的田野调查,进场才能了解一线的底层逻辑,否则难有主流媒体立场的解读,也难以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


第三,传播服务需求走强,随着短视频生态快速演化,涌现出不少的宣传类需求及运营模式,此外,品牌方和机构方的相关投入也在增加,传媒机构在传播端能提供哪些服务,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之一。


潘红梅 

爱上电视董事长


爱上电视董事长潘红梅分享了IPTV的发展情况。她表示,我国有4.5亿家庭用户, IPTV目前的家庭用户已达到3.92亿,IPTV的用户量一直在攀升、成长。虽然经常能听到一些唱衰客厅端大屏的声音,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悲观。如果将IPTV行业比作一座城的话,现在依然不断有人在“杀”进来,包括相关的通信运营商和内容运营商,都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我们可能严重低估了客厅端大屏的价值




谭  天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谭天表示,媒体融合要跳出广电思维,要以互联网为坐标去看待融合。比如,湖南广电新媒体收入占比为整体收入的70%。浙江安吉县级融媒体中心去年的营收达到4.87亿,非媒业务正在成为包括安吉在内的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营收新增长点。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应用需要创新机制的支撑,这或将进一步推动媒体转企改革。




曾会明

中广互联创始人


中广互联创始人曾会明表示,传媒行业既有宣传属性,也有产业属性,建议在对内容统一审核标准的前提下,将宣传服务与产业服务将进行分类管理,新闻、时政、公共文化服务等频道/内容由财政出资,娱乐类频道/内容则主要遵循市场规则。



宣明栋

罗辑思维副总裁


罗辑思维副总裁宣明栋现场分享了《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一书的核心观点:在转型的过程中,如果目标太确定,会窄化人探索的范围,人可能就走不远了;在探索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即使不是终极方案,但一个个新方案可能就是终极解决方案的“垫脚石”。



生态演变蕴藏新机遇




沈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介绍了最近的三点研究发现:


第一,在人工智能兴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度利用大数据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国际化传播,如为“出海潮”中的互联网企业提供数据观察服务;


第二,可以用情绪刺激来测试和你正在聊天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还是AI。前沿的问题,比如元宇宙的相关研究,AI并不擅长,因为它拥有的是“过去式”的语料。但AI未来会掌握一定的话语权,AI偏见、AI共识、AI评优,以及人机共识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第三,虚拟人和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比如非遗文化中残败的洞穴壁画可以尝试用AI训练来修复。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一起相信时间和周期的力量。”他最后说道。




李勇 

谷元文创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诚美资本合伙人


谷元文创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诚美资本合伙人李勇分享道,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近代明清小说到白话文,内容表达形态的不断简洁直白、通俗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之一


我们看到,一方面,一代代UGC(当年的非专业人士)基本都会被当时的PGC(内容专业人士)诟病。同时,历史上一代代的PGC也在努力结合新表达形态的基础上持续薪火相传。


所以,当“火苗”传到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甚至大模型时代,我们到底能做什么?他认为,技术在进步,新业态正迭代,但大众消费者对人类情感、情绪、动机、价值观、态度等需求并没有改变,只是需要用更新的价值主张和更多元的表达形态,同时,要不断以更通俗的方式去满足、去引领,这种坚持与转换是“一体两面”的。


当货架电商、直播电商进入红海,内容营销(种草)或叫兴趣电商正在成为互联网平台、品牌发展的下一个主要增长点。从原来纯内容向的品牌广告,到以信息流为代表的效果广告,现在,品效、品销效需要两者甚至三者深度结合。品牌的需求非常明确,大数据、人工智能要在投放决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同时,PGC们擅长的内容创意优势,要更好、更全域的与效果结合起来,其中有许多具体方法论、工具箱、系统,如直接助力内容营销的SCRM、CDP、MA、创意支持、内容生成等,要再研究、再开发、再落地,也许这是互联网平台、品牌当下最需要的。




周伟 

广告人文化集团首席战略官


广告人文化集团首席战略官周伟从广告营销视角回顾了媒体融合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这个阶段大家在追求组织融合、运营融合、技术融合;第二个阶段是线上、线下现场的融合,内容和营销融合,品牌和效果融合,政务、公益与商业融合…...如地方融媒体中心将媒体融合导入区域发展时,媒体给品牌提供的全媒体营销方案服务;第三个阶段是媒体开始打造超级IP,超级IP将导向、价值观、情感、人设、场景、内容、流量、用户粉丝、知识产权、广告主融为一体,如总台的“品牌强国工程”、内蒙古广电的“爱上内蒙古”、腾讯的“99公益日”…...目前媒体融合营销正在进入第四层——媒体营销与GPT内容生成融合,从底层内容去埋伏、包围用户搜索。


过去广告的目标是打造品牌、生成流量、转化购买。今天广告又派生出一个目标和一套新玩法——“埋伏搜索”:在用户提问和搜索的富集地带埋伏与用户情绪一致的场景化需求、“品牌价值观”、情感化金句、关联热词,用大模型思维构建用户搜索提问的结果生态,影响用户购买决策。搜索比流量更有价值,因为流量是用户相对被动地消费内容;而搜索是用户有需求的、主动查找的状态。




技术蝶变引发新思考




张志君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分享了ChatGPT引发的相关思考,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机喻文化,所谓“机喻文化”, 是指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有意无意地承担起了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施教者或晓喻者的责任。


在他看来, “机喻文化”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一是晓喻主体的“非人化”。二是晓喻能力的“超能化”。三是存续时间的“永生化”。四是“范式”上的“倒逼化”,倒逼很多领域的固定范式做出新的改变。五是未来走向的“或然化”,或者是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可以并行不悖,抑或在某些领域碳基生命将被硅基生命所取代。




李岚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原信息所所长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原信息所所长李岚分享了5G互联网场域下沉浸式场景视频消费的研究心得。


她表示,当处在人类越来越人工化,人工智能越来越人性化的发展历程中,对人机共生的伦理和发展前景的研究,将影响媒体融合的走向。未来沉浸式场景,将以超真实,强互动等特性,通过影响用户消费心理、行为和感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但同时如何规避人的异化和弱化,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栾轶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年来,媒体融合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特别是今年随着ChatGPT的问世,大家有三个层面的焦虑,分别是“人到底有什么用?媒体到底有什么用?作为媒体融合主体的广电媒体到底有什么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栾轶玫表示,首先,我们愿意相信即使机器往前走,人工智能进一步进化,但人的主体性不应被消灭,借用控制论先驱诺伯特·维纳话所言,毕竟“人有人的用处”。人的用处应在跟机器、与智能赛跑的过程中不断被发现、挖掘、激活。


其次,社会仍然需要主流媒体发出“定风波”的声音来引导舆论。特别是在AIGC对媒体生态产生新一轮影响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的作用被再次期待。


当我们以更开放的姿态来看待媒体融合,用更开放的姿态来拥抱一切新技术,媒体融合可能就走到一个更大的范畴,比如从传统广电圈到建构“大视听生态”,这一切取决于我们以何种心态、何种姿态来对待新技术。




秦新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不久前从北京广播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调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的秦新春表示,不管是媒体还是文艺文化单位,能够锻造成为“金字招牌”的内容,一定包含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文化沉淀、积淀,其本质在于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不管是人机共生,还是数字技术的高频发展,传媒要满足人最本初的需要,关照和回归人的心灵。




黎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与新媒体研究部主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部黎斌主任表示,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是一个全新的物种,社交传播是其基本特征。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已经又到了一个新的非常关键的节点,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兴起,对以内容为生的传统媒体正形成巨大冲击,当内容分发与内容生成都被AI大面积“接管”之后,传统媒体将迎来真正的革命时刻。



赵树清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原院长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原院长赵树清寄语“新媒体应该属于新青年”,10年、20年后,当这些年轻人掌握了技术,形成了新生代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精英,媒体融合的深刻变革就会到来。



穿插两个小彩蛋,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为本活动赋诗一首,并将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赠送给活动主办方,赵梅代表CTR媒体融合院接受赠礼。诗词如下,和大家共享:


临江仙-818雅聚

癸卯燕京欣聚首,坐中皆是精英。

犹记去年今日中,传播依旧在,场域已不同。

论道问剑美克洞,如琢如磨交锋。

场庆典喜相逢,许多未尽语,期待再相逢。


左:赵梅,右:张志君


此外,才华横溢的新生代,也在张志君老师的带动下,现场作诗献礼本场活动,获得参会专家的连连点赞。


结语


“我们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这是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桃皇后的一句经典台词。CTR媒体融合总经理万强在活动结束时表示,在媒体融合的10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尝试,我们正在努力地奔跑。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当太阳重新升起的时候,或许就能找到融媒之问的答案。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作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融合的研究院,集结国内外一线专家学者、媒体、互联网操盘手,为传统媒体探求破冰之路,解决之道;为互联网企业找寻与媒体基因的融合之法,跨界之路。


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莅临,期待下次的“思想盛宴”再会。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