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醉翁 || 读书笔记甄选九篇

六瓣花语 六瓣花语 2022-06-16

第693 篇

  • 点击上方六瓣花语我在这里等你来


▲识别二维码

关注

边走边记

老了回忆


本文由作者

授权六瓣花语发布



读书


醉翁

>>>编辑 晴天雪<<<

>>>图源 醉翁提供,致谢<<<

上一期(点击→):醉翁 || 人世素描


醉翁专注于签名本的收藏和出售,就有了机会读到不同体裁的书,并在读书的时候随时做读书笔记,以下是醉翁自选出的九本书与大家分享。




毛尖《一寸灰》

1

活在芸芸现世,很难找到让人莞尔一笑的好文字了。但,毛尖的文字足够温暖,足够幽默,足够机智,也足够辛辣,每每让人笑出声来,也让人心头一暖。

《一寸灰》选集的文章是好的,但也有不足吧。序言没说为什么做这样的分类,三辑的文章里或有评论,或有个人回忆,显得有几分凌乱。

如果把毛尖的文章和美食来比对一下,我想有时候是火锅,各种味道浓烈的在心头对峙;有时候是沙拉,虽然是不同的水果蔬菜却清清爽爽的让人欢喜;有时候又是一碗粥,喝进去,暖暖的,舍不得一口气喝完。但,终究还是傍晚路边摊的最后一口啤酒,略苦涩,不乏回甘,引人轻叹:真爽。

读毛尖的文字,真爽!





刘以鬯《对倒》

2

《对倒》的结构确实是非常独特而新颖的,通过两位主人公的并行又交错的活动,构成了整个小说的内容。这里的活动,一个方面指现实的生活轨迹,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指内在的心理活动。因为人物在同一个时空内,但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是反差,非常具有对照性。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应该说是刘以鬯老师所要突出的,也是本书核心观点所在。当然仁者见仁,这只是个人的感受。

长篇的内容比较庞杂,短篇的结构非常精妙,这也是短篇胜出的地方,使得作者的意图得到了凸显。但是,就删减的部分而言,我们又少了对旧日香港的了解和认识。不过,不可惜,小说毕竟不是历史课或者导游册,人物塑造的需要对情节和文化背景的交待需要是有限的。短篇很好的达到了这种平衡。

对于刘以鬯老师的了解的确是有限的,就是近两年来的事情吧,看到老先生的作品也是近年来的事。可惜老先生于去年仙去,留下的是现代文学的经典著作。人以文名。作为一个创作者,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褒奖。对于这样一篇经典的作品,我们只有敬仰的份儿,感怀老先生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以此为念,多读经典。


【鬯发音chang,在古文中,该词通“畅”,表达畅快的意思。】(编者注)





刘亮程《当诗歌忘记我们》

3

喜欢诗歌的人,心中都有一方故乡,这个故乡是诗歌的缘起,也必然会成为诗歌的归属。诗人的刘亮程老师用诗的语言和形象,书写了诗一般的故乡。这个故乡只属于诗人一个人。

故乡本身容纳了许多人,许多事,许多回忆,但真正读懂这些人事的也许只有那么寥寥几人吧。所以,当诗人站在沙湾这个故乡的时候,难免是喜悦又孤独的,因为沙湾属于他一个人,但不只有他一个人。他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收割,在这片土地上长大恋爱结婚,在这片土地上长出对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无限遐想,于是沙湾变得独特而神圣。

这些朴素的诗歌,平实的形象,游走于梦幻和现实的想象,让我回忆起自己的故乡。故乡是实实在在的,在回忆中被赋予了无数的意义,那些曾经熟悉的人事也变得别有韵味。当你生在村庄的时候,村庄是不存在的,那里只有一个日子接着一个日子。当你渐渐走远,村庄开始成为村庄,成为你安心立命的地方。一切从这里出发,终将在这里结束。

今夜,我思念故乡,思念父母和儿女,思念你——我的爱人。





流沙河《诗经点醒》

4

流沙河老师对《诗经》的解读实在是高,具体的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脱离固有的认识,回归自然本真,即是人性的特点,普遍的最纯真的价值认知,所以突破了后世儒学对诗经的解析;二是复原历史现场和情境,以情入境去解读诗经,这样使诗还原到了它本来的样子,具有纪实感,非常真切而鲜活;三是古文字学和天文学等方面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音韵研究非常深,使得解字非常准确深入,让人信服。最后想说的是,流沙河老师不是在赏读诗经,而是在还原历史文化,他的解读将心中的知识融汇贯通,敢于挑战敢于质疑敢于假设,许多解读都是多方寻找历史渊源进行求证,令人钦佩。





门罗《亲爱的生活》

5

我总在想,人生中有许多事没有对错,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在判断而已,有些事在我看来我是错了或者需要被别人谅解,有些事是别人错了应该祈求得到我的谅解,但随着时光流逝,往事渐渐模糊,能够被记忆的都是让自己无法心安而需要别人宽容的事情,而忘记的都是已经被宽容的事情。也许,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漫长,我们内心会得到自我救赎和自我和解吧,终究我们会原谅了自己,安静地离去……

门罗的故事简单朴素,但饱含对生活的睿智观察与思考,所以读来感到真实真切,流溢着真情……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反复去读,去回味。读这些故事时,我更深的感受是在读我自己,读那些逐渐流逝的岁月往事和爱恨情仇。不过,人生不就是因为这些故事而美丽吗?虽然有时并不幸运或幸福,但依然精彩。

你好,亲爱的生活。





葛亮《问米》

6

点评一本书真难,首先你得放弃作者对你形成的一贯影响,放弃对作者的偏爱,要不然公允就谈不上了。然后,才是你的学识对于书的认识,对于它本身存在的价值的解读,以及牵扯进去的关于写作的方方面面。

读好这本《问米》,我看还是要读好他的后记。后记是这本书的眼,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推荐语其实是个幌子罢了。什么悬疑?什么推理?大抵都是挂出来的羊头。其核心还是人性,只是用了一个个案例罢了,有其深刻的悲剧色彩,也有作者内心的对于人性褒有的温暖地赞美。不过,人性终究是复杂的,故事简单,却出人意料,她的精彩就在这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当然,我们讨论故事,不是做价值的判断。故事的精彩更加有赖于作者高超的布局能力。例如《朱鹮》《罐子》。有时候觉得如此水准,应该只是他在大布局里的小故事吧,是在保持一种旺盛的创作状态。毕竟,一个长篇就是一次受难。

最喜欢的还是,作者精彩的描写,特别是对人物心理的掌控和精准的展现。例如《不见》。关于此点,在书中已多有标记。实在感佩作者的能力,当然,也期待作家的宏篇巨制,相信离读者越来越近了吧。





周云蓬《午夜起来听寂静》

7

我手边有这本纸质书,而且是周云蓬签名的,笨笨拙拙的一个“云”字,因为他失明。失明是一个标签,有时候甚至是一个诅咒,但它又何尝不是一个走向自己内心的机会?!是,所以我们看到了他不一般的诗,还有听到了他的歌。

还是说一说他的诗歌吧。这本选集的诗歌应该分为四个部分,主要以时间为序。第一部分2005年之前,北漂的诗,狂放不羁,风格各异。第二部分,2005至2013的诗,诗集中只有两首,《母亲节》《远望北方》,这一块是很大的缺失,不过从桑格格的跋里和周的故事里,我们大抵也可以想到原因的。第三部分,2013到2016,大理半隐居时间,诗歌趋于平稳,内涵意蕴拓展,好作品很多,也被编排到了整本诗集的第一第二章里,全书近一半的分量。第四部分,2016之后,病后的作品,两首。

周云蓬的诗,最可读的还是在大理的诗,不再绚烂多彩,却意蕴深潜。诗人多以梦境入诗,透出内心的孤独,有时候有一种凄凉感,也许正是他对于过往的思考或者追悔……





双雪涛《平原上摩西》

8

双雪涛是我喜欢的小说作家之一。这个集子让我看到多面的他,其中不仅有他的模仿之作,比如大师,也有他的自我突破,比如,自由落体,更有他的独特佳构,如平原上的摩西。

关于《自由落体》,我写了一段话。应该说这个小说是他转型的一个例子,也是自我突破的见证。

突然想,易逝的时光不可追忆,追忆只是让人更加感伤。从小学已经不再记得的同学,到高中正在远去的好友,冥冥中也许会重逢。可是,那时候我们是否已经遍体鳞伤,早已遗忘了呢?当我走过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物是人非,重逢却无语……

如果说这是一个小说,我也愿意把它当作一部自传意义上的小说,只不过这个人不是“我”,而是闷豆,或者说主体是闷豆。“我”只是一个客体存在着,反照着那个愈走愈远、义无反顾、不再回头的他。所谓自由落体,当是随波逐流吧……大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活着,随着时代的浪潮,按着社会所设定的样子活着。跳脱这个既定的圈子,太需要一份勇气。闷豆做到了,小凤呢?张舒雅在努力,我呢?一个遍体鳞伤,所谓“一二三四五六”,一个依然如故,一首一杯贪欢。我不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但我晓得一句话:人要活得精彩一些,才不辜负对自己的期许和奢望。

透过这个小说,我内心里是悲凉的。有人评论说,这个小说是关于缺失的小说,父爱的缺失。在我看来,应该是父性的缺失,一种雄壮的男性力量的缺失。这种力量应该成为人格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你内心有安全感,支撑你自信得活下去,甚至给你以无穷的力量,使你坦然面对生活和自己。在当下,这种力量是缺失的。小说中,这种力量的影响只有在张舒雅身上有所展现,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她的故事里看到,她的力量来源于虚构远远超过于现实。其他几位或多或少的都是缺失的,闷豆和小凤讲述的故事,将这种缺失展露无疑。而“我”呢?从外祖父,再到父亲,我们不难感受到,这种父性力量的消解。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这样的现实,不可或缺的父爱抽空之后,父性力量的缺失,给个体生命的成长造成的创伤是隐形的,是很难被补足的,无形中影响着个体的抉择。

这是关于这个小说的两个层面的解读。





阮义忠《正方形的乡愁》

9

读完的第二本阮义忠老师的书,非常好的体验,尤其是对照着老师的摄影作品来读更是让人沉醉。

乡愁,是永远不竭的话题,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乡,就有对熟悉的人事的追忆和感怀。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记录下来,形成一张张图片或者一段段文字,然而并不妨碍我们透过摄影师的镜头和无数文人墨客的文字去感悟、去追思。

阮义忠老师黑白摄影作品里的乡愁非常独特,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在他的摄影机面前都展现了独特而本真的一面,独具魅力,生动感人,值得细细赏读和回味,那些人物的背后潜藏一颗怀乡的心。




醉翁

原名张成鹏,80后,钟情于诗文,擅长短诗创作与鉴赏。爱好买书、藏书,专注签名本收藏和出售。出版诗集《安静地爱你》。微信号:honghong2578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诗同行 || 花事

音画典藏·只要平凡

呆呆 || 挂住白云的秋千

李元胜 || 被朗诵最多的十首诗

西卢 || 你在千里之外问我,这边的天

胡小白 || 春天里,万物都长出了影子

花无期  || 你的诗句总在午夜开出花朵

于海棠 || 就像蝴蝶遇到蓝 我,遇到你

谋朵 || 春光美好,万物被我看过又遗忘

古韵·梨落, 染尘 || 章柳纤纤谁个裁?折作相思令



六瓣花语

liubanhuayu-0326



主编:晴天雪

编委:西卢 阿玛多吉  夕岚花雨


主编微信:1611476531

接洽赞助和商业合作

后台回复“投稿”,了解投稿及稿费事宜


长按识别,敬请留下您的名字以及所打赏的作者或者文章的名字。❤


更多,点击文尾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