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9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科技新闻

Telegram与腾讯合作,果然社交软件的尽头是微信

三易菌 三易菌 2023-09-29

“微信是一切带有社交性质互联网产品的最高级形式”这句话。在2023年看来似乎显得愈发正确,学习微信更是成为了几乎每一款即时通讯工具或社交平台的宿命。就在日前海外科技媒体TechCrunch爆料称,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正与腾讯展开合作,有望将Telegram打造为一个类似微信的“超级应用生态平台”。



据Telegram方面透露,他们一直在开发一个平台,使得从游戏到餐厅的第三方开发者都可以在该平台构建“迷你应用”、来与用户互动。Telegram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小程序生态的未来,“开发人员可以使用JavaScript创建无限灵活的界面,这些界面可以在Telegram内部启动,并且可以完全取代任何网站。”


为了将Telegram打造成为类似微信的“超级应用”平台,他们选择了腾讯作为合作伙伴。不过按照TechCrunch的说法,Telegram的开发人员将“如何适应该平台”,以及Telegram将从微信的成功中“吸取什么经验”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作为全球最为知名的即时通讯工具之一,Telegram早已开始向微信学习。



此前在今年7月,Telegram推出了限时功能“故事(Stories)”,只需进入Telegram的主界面、点击右下角的“+”图标,选择“创建故事”即可开始编辑。用户在这里可以上传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还能添加文字描述和位置信息。该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发送仅限好友查看的图片和视频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筛选条件,来让不同的好友看到发布的内容,基本可以视为微信朋友圈的翻版。


其实Telegram选择学习微信、打造属于自己的小程序生态,并不难理解。因为创立于2013年的Telegram如今已经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8亿月活的产品,然而它的营收规模和体量完全不匹配。目前除了海外互联网产品标配的订阅服务外,就只有极为有限的广告收入了。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测试,Telegram在2022年的广告营收仅有100亿卢布(约合1.04亿美元)。



一个如此大体量的App只能拿到每年1亿美元的广告收入,相比之下,月活只有它四分之一的哔哩哔哩去年都有近7亿美元的广告营收。而Telegram广告营收与月活数据不匹配的原因也很简单,其出色的加密机制导致了广告主很难将广告投放到目标受众群体。因此Telegram选择将自身超级App化,通过小程序向用户提供游戏、餐饮、外卖等等服务,反而就成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如今,微信已经证明了小程序的商业化潜力十分巨大,别的不谈,此前在国内掀起热潮的《羊了个羊》,就让开发这款小游戏的吉比特大赚10亿元人民币。过去几年间,靠着微信小程序发家的开发者不知凡几。


对于游戏厂商来说,小程序是轻量级游戏的廉价流量入口;对于垂直电商和新零售公司来说,小程序在用户画像精准、直达原子化用户的同时,还保持了极高的垂直性,甚至能打通线上线下的客户资源、实现一鱼两吃。即便是对于内容平台而言,小程序可以承载的上限更高,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互动。



再加上在Telegram之前,马斯克也曾多次公开宣称要将推特(X)打造成微信的样子,所谓的推特2.0基本就是微信的翻版。从推特到Telegram,它们学习微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超级App在商业化上可谓是潜力无穷。而超级App则是中国互联网厂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出的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也成为了国内互联网行业输出海外的代表。


在马斯克口中,中国人“基本上生活在微信上”,也就是“微信教父”张小龙当初希望,“用户任何的需求都可以在微信端口直接被满足”时设计的蓝图。有了小程序的帮助,微信的任何一个用户都只需要在微信上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体验。而一款App包办用户所有需求这一事实,带来的结果就是用户在App上会花费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



但想要实现一个App就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显然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现实的,这一点哪怕是腾讯、阿里、Meta、苹果等巨头都不做到,所以通过小程序来借助第三方开发者的力量是必要的。再说了,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互联网产品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就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一位用户花在Telegram上的时间多了,在WhatsApp上消耗的时间自然就会变少。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超级App俨然成为了一切带有公共属性互联网产品的尽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