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南海北遵义人丨舒文燊:以墨筑梦“舒蝴蝶”

瞭望遵义 2021-08-13

Hi!读懂遵义,请点上方“遵义日报社


在市声鼎沸的红花岗区中华路苟家井市场的一住所里,记者见到了舒文燊老先生,他把家安在这里,似乎与人们“书画家喜欢住在安静的地方”的惯常印象恰好相反。起居室和一大一小两个画室连在一起,床小而书柜大,窗外不时响起刺耳的电钻声,但舒文燊竟能做到每天在这样的声音里作画数小时而不受干扰。


舒文燊,1945年生于遵义老城,自幼习字画,长国画、精工笔,为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个人艺术简历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等多部辞书。


“以前是住白沙井的,但那边的屋子潮湿,字画容易坏。这里房间向阳、干燥,可以放心存放字画。”在满屋满柜的藏书、书画艺术品中,舒文燊道出了自己居于闹市中的“秘密”。



舒文燊对蝶情有独钟,以画蝶著名,被画界称为“舒蝴蝶”。在他的画作中,飞舞的蝶不是为了使画面动静结合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象而存在的,因此常常只见一只只淡雅缱绻的蝴蝶似要飞离画卷,却不见花。他说:“庄周梦蝶是蝶的物化,这给了我灵感,在《百蝶图》的创作中,我舍弃了花鸟画以蝴蝶为花卉搭配物的创作传统,在似与不似间,画出我心中的蝶。”四十多年来,舒文燊画的蝴蝶从工笔向写意转型,遵循道法自然,结庐在人境,醉心于创作自己的“一蝶一世界”。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舒文燊创作了数百幅反映遵义本土题材的写生画作并小心保存至今。他说,那时照片太少,他希望用艺术形式让后人记住乡情,留下老遵义的回忆。


舒文燊热爱文学,他的家中及仓库摆满了数以万计的书籍。


“画画的人必须要精通传统文化,如果没有文学作铺垫,画出来的东西就难免有匠气。”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反复品读岑参的《碛中作》一诗,灵感迸发,创作出《边塞行旅图》。画中大量留白,体现出沙漠的苍凉、空旷,孤独的诗人背着行囊、骑着倦马,马蹄处的虚化处理表现出细沙飞舞,一轮硕大的明月悬空而照,以夸张的艺术形式出现在背景中。当时,著名作家蹇先艾在看到这幅画后十分喜爱并希望收藏,他称赞:“画家真正把这首诗读懂了。”


舒文燊坚信,书画家应从传统中走出,但作品又需要具有时代感。“如果艺术脱离了社会现实,就是脱离了人民。”他说道。



正是这样的艺术求索精神,舒文燊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晨唱》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胜春光》入选全国梅兰竹菊精品集,《花鸟》入选《中国美术选集》等,参加日本、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的画展。他创作了《百梅图》《百蝶图》《百雀图》等精品力作,出版了《舒文燊书画作品选》《名城画影》等多部画册。


如今,舒文燊退而不休,依然在坚持创作。最近,他正在创作《遵义珍稀古树百图》,希望为展现遵义风情风物、保护乡土文化继续发光发热。由于白内障术后尚未痊愈,作画时间久了腰椎疼痛难忍,在病痛里作画成了他的常态,但老先生依然孜孜不倦。他说:“画家总是愿意为画为生、为画而死。我是遵义人,我热爱我的家乡,理应尽绵薄之力。”


签发:周俊南

记者:刘伊霜

视频:遵义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熊俊  陈娟


党媒业务电话:19908522221

党报邮箱:2373232113@qq.com

更多精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魏树旺:借力酒博会 全面提升遵义酱香白酒知名度

·巩文 | 何家巷农贸市场污水垃圾全不见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