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晚“花花”的帽子、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竹编小金龙,成工师生在寒假绽放异彩!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这个假期

有这么一群师生

将竹编工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在非遗文化研究实践中

探索前进


春晚舞台上

熊猫“花花”的帽子

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展览的

卡通龙与黄金面具结合的竹编小金龙

都是他们全情投入的成果


人文与设计学院青年教师贾彦琴依托工业设计专业《民族艺术考察》课程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课程专周,带领学生团队参与调研设计,在实践项目中锤炼学生的设计本领。

作品登上春晚舞台



春节期间,贾彦琴团队为春晚“女明星花花”设计了竹编龙头帽,登上《大家的春晚》舞台。

《大家的春晚》“女明星花花”佩戴龙头帽


贾彦琴老师为“女明星花花”制作竹编龙头帽

作品受邀金沙展览

2月8日,正值金沙遗址发现23周年纪念日,2024成都金沙太阳节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太阳节推出六大展览、文艺演出、古蜀祭祀祈福等板块,我校人文与设计学院教师贾彦琴团队受邀设计作品《辰龙贺喜》作为今年太阳节“巧匠传童心,一起向未来——金沙主题非遗作品展”的重点展陈作品进行展示。

《辰龙贺喜》作品金沙遗址博物馆内现场展陈

作品设计采用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工艺通体制作而成,将金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面具与卡通龙的造型相融合,这次是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两大IP的首次跨界联合,也是古蜀金沙文化首次以竹编新姿惊艳亮相。

一条可爱俏皮的竹编小金龙,躲在神秘的金面具后面探出小脑袋,翘起傲娇的小尾巴,作出“比耶”造型,引导游客在此驻足拍照打卡的同时也开启游客对古蜀文明与非遗传统工艺创新的思考和探究。

反哺专业和课程建设

此次作品设计初期依托于工业设计专业《民族艺术考察》课程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课程专周的开展,多名工业设计专业同学参与到本次项目设计过程当中,同学们通过对竹编工艺的了解和金沙文化的调研,将传统工艺与文化相融合,开展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与金沙文化衍生IP设计。

《民族艺术考察》课程期间邀请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省级传承人杨隆梅老师团队到校授课。

老师针对学生创作纹样进行指导

学生基于金沙文化的IP形象设计

贾彦琴老师表示

“此次作品设计初期结合2022级工业设计专业专周开展,同学们将专周所学的基础竹编知识运用到此次设计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项目历练与实践。项目实践虽然是在寒假春节期间,但设计团队都抱着极高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创作,作品也获得了金沙遗址博物馆、春晚导演组和广大市民游客的肯定与喜爱,也让参与的同学深刻地体会到了所学专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贾彦琴老师作为年轻的非遗研究实践者和青年教师,通过她在假期所展开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地将非遗文化与工业设计专业相结合,为我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新。这次假期社会项目的实践,是学校工业设计专业与非遗文化的融合发展的创新尝试,也是学校推进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开展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大胆尝试。


PROFILE

贾彦琴

个人简介: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成都工业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非遗文化数字化与文创产品设计;品牌策划与设计;主持主研课题15项,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5项;设计产品获2023红点奖1项;获得外观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2021 年度四川省青春健康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第十届、十一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2023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四川赛区)优秀指导教师;2021.08 获工业和信息化人才专业知识测评证书(艺术衍生品设计高级科目);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共获奖项 40余项。



-END-

来源丨人文与设计学院

编辑丨高凤、卢璇、罗雨欣

责任编辑丨高凤

审核丨常淑丽

成都工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往期推荐——


@用人单位,4000+成工应届毕业生“就”等你来!


收藏校历!强势开启“热辣滚烫”新学期!

点亮“在看”和“赞”

一起为成工师生加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