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的综合治理模式,成功的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平安池州 2024-05-02

“无论是周末还是晚上,只要群众需要,你们就会为大家解决问题,这些都被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受教于行!”在刚刚成功调解一起东至县尧渡镇高岭村邻里宅基地纠纷后,当事人双方真诚地对调解员赞叹道,“镇村干部肯吃苦、肯吃亏、肯奉献,遇到事情,群众才愿意跟着上。”平安建设是当前基层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乡村形势纷繁复杂,帮助基层实现矛盾纠纷“零提升”已经迫在眉睫。对此,东至县尧渡镇探索出一套以“真心换民心、耐心换欢心、细心换舒心”的为民服务法,落实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综合治理模式,擦亮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01

干群同心 孕育“自治”民风


近年来,全镇平安建设工作稳步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面对百姓心中的担忧和疑虑,尧渡镇一直在谋划布局。“过去,群众一发生矛盾就来到镇里进行调解,很多小事都被层层扩大,严重阻碍办事效率。”尧渡镇综治中心主任孙先强说出之前工作的弊病。为了推动村民自治,将矛盾内部消化,镇村开始联手搭建“理事”机制。将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村中德高望重人士纳入联合“理事”队伍,利用“五老人员”的威望协助处理本村矛盾纠纷等工作,让他们细辨曲直、理清脉络,充分发挥“夕阳”余热。在理事队伍的助力下,孙先强表示工作进展顺畅多了。原先必须要综治中心出面调解的杂乱琐事,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有效找到“病症”,光靠老干部与村“两委”主动排查化解的民事纠纷就高达100余起,村民们也开始主动化解积年矛盾,“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风正在“风靡”全镇。




02

真情服务 引领“德治”民风


“群众到镇里反映情况时泡一杯热茶、不断茶,到群众家里一次亲密的握手、不松手。”在尧渡镇副书记胡源的案牍前,有这样一句话时刻提醒着他。在基层,他一直积极鼓励各级干部“亲民以德,爱民以才”,要由此及彼的为人民着想,做事公允、以理服人。他率领各级干部主动将“德治”作为助力乡村治理的首要之法,打造集思想引导、礼仪文化、道德教化等内涵于一体的乡风文明新风尚。在此基础上,综治中心联合文明办主动挖掘宣传身边优秀典型,23年评选“最美婆媳”“东至好人”“池州好人”等道德典范19人,逐渐形成孝老爱亲、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依托“周馥故里”的深厚文化底蕴,开展“以好家风带民风促社风,用好家训弘正气促德行”系列活动30余次,组织党员、村民集中参观学习周氏家风,让“道德之花”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此外,还根据尧渡镇姓氏祠堂众多的情况,用心挖掘德治资源,以德治促自治,培育好基层“自治基础”。




03

久久为功 推动“法治”民风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一首配乐诗朗诵《宪法,在我心中》,正在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梅城村周村组村民活动广场上空传递,这样的法治文艺汇演不仅有原创黄梅戏《环境整治尧乡美》,还有鼓书说唱《学习宣传民法典》等15个节目,传统经典文艺与现代法律完美交融,深受村民喜爱。为倡导法治文明,尧渡镇积极创新形式,以“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法治文艺演出”“银发普法”等宣传活动109次,不断面向基层、深入村居进行法治宣传,把厚重的文书法典转换成生动的民间案例,让“法言法语”与方言土话有机融合,使群众对法规内容听得懂、记得牢,让村民在参与平安建设中有温度、变鲜活、更走心,也使得平安建设和基层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村风民风向善向上发生积极转变。平安建设惠及千家万户的安宁和谐。接下来,东至县尧渡镇将不断推进“三治融合”的平安建设之路,实现乡村发展有进步、百姓参与有意愿、推进工作有实效,不断塑造良好文明的乡风民风,让基层治理成为焕发勃勃生机的源泉,成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




来 源 | 东至政法

编 辑 | 周婷婷

声 明 |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中央纪委公开通报!

2024-02-04

池州城市公交通告

2024-02-04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2024-02-0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