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莫迪急赴中国的真相曝光!印度真的是“急眼”了!

2018-04-28 三军急先锋


小编微信:lym1802209083


来源:中国搜索(ID:chinaso_com)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2日在北京与来华访问的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共见记者时宣布:经中印双方商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将于4月27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非正式会晤



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24日强调,此次非正式会晤必将加深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为中印关系发展把握大方向、树立新目标,引领中印合作开创新局面。这不仅将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也将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重要积极影响


完成了一个积极转向


王毅在与斯瓦拉吉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将确保非正式会晤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中印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斯瓦拉吉表示,会晤将促进亚洲两个大国的双边关系。“非正式会晤将是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和国际事务交换意见的重要场合,将对两国增强相互交流产生深远和长期影响”。


这将是2015年以来莫迪第四次中国之行。这一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印度媒体一片赞扬。



习近平和莫迪这次非正式会晤表明两位领导人都在努力为陷入一系列争端和分歧的双边关系寻找未来的新范式。”《印度时报》称,这次会晤将是中印关系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印度也处于其发展和复兴的关键阶段,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决定举行非正式会晤。


印度《经济时报》称,莫迪即将访华是两国关系在2017年洞朗对峙中降到低点之后为改善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报道称,自2015年以来,莫迪每年都会访问中国。在中印交往过程中,印度领导人这样连续访问中国还不多见,因此在推动双边关系方面显得意义重大。2015年莫迪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2016年他到中国参加20国集团领导人会议。2017年9月,在洞朗危机过后不久,莫迪到厦门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与习近平举行了会谈。从那时起,印中举行了一系列会晤推动两国关系“向前看”。



参考消息网文章指出,在去年洞朗对峙危机后,中国和印度都提高了进行对话的调门以降低紧张关系,并在各个层面展开了一系列高层交流和会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4月13日在上海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会谈。今年早些时候印度外交部常务秘书顾凯杰访问中国,两国还成功举行了中印经贸联合小组第11次会议和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

此外,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指出,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和防长西塔拉曼相继于4月22日及24日访华打前站。算起来,从去年紧张的洞朗对峙,到现在密切的高层往来,中印关系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一个积极转向


印度缘何如此“着急”?

 

有舆论注意到,印度总理将在一个多月内两次来华进行外交活动,这样的频率实属罕见,其背后亦折射出洞朗对峙结束后,印度渴望修复对华关系的焦急心态



“特别是在中印洞朗对峙后,印度总理这么快访华,是十分罕见的。”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莫迪2015年已经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出于外交上的对等,应该是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但是莫迪再次来华访问,表现出印度政府对改善中印关系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从印度年初释放的一系列信号也能看出来 ,这次会晤打破了中印高层交往的惯例


就在中印联合宣布双方领导人会晤消息之前,印度媒体亦放出风声,刊文称印度最近收到中国提交的正式提案,列举双方军队今年可以进行增加互信活动的日期,希望恢复中印军队每年固定的交流和演习活动。此前,中印两国在每年年初举行的国防部门的对话中,决定这一年双方军队的交流与联合演习日期,但这项每年固定的交流活动,在2017年6月印中军队于边界爆发对峙后暂停。



除政治、军事方面的期待,印度还在经贸方面向中国伸出“橄榄枝”。据新德里电视台报道,近日“印度提出向中国出口大豆和其他农产品”。在这家印度媒体看来,印度大豆将取代美国进口大豆。

 

梳理印度近期表现,有舆论认为,印度在修复对华关系方面,已呈现出“全方位”的积极。

 

那么这一次,印度缘何如此“着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李莉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称,一方面,印度内部的经济遇到了一定问题。莫迪上台后始终将发展经济作为重要抓手,但此前因推行废钞、税改等政策,印度经济出现了一定起伏,超出了政府的预期。而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印度对中国有所期待,希望更多中国投资能够进入印度;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整体形势呈现不稳定性,尤其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也让印度的对美合作有所保留。特朗普的保护主义不仅对中国不利,对印度也将构成影响,印度对美服务贸易可能会面临冲击。基于内外双重考量,印度急于“走近”中国。



给了世界无限的想象空间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李莉分析说,去年的洞朗对峙的确对印度形成触动,令其开始反思处理对华关系应该更加理性。近期印度国内开始强调一种共识,即与中国发展关系、维护中印和平稳定实际对印度更加有利。这种声音再次强大起来,其结果就是,在边界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印度将倾向于妥善管控双方分歧,保持中印和平稳定。可以判断,双方坚持和平稳定的共识,维护双边关系大局,未来发展也将会平稳向好。

 

参考消息网评论称,无论从双边、地区还是全球层面看,中印都应是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两国要坚持双方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的基本判断,切实将这些重要判断落到实处,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变成更具体的举措,不断扩大双边关系的积极面,不断积累两国交往的正能量。点击查看:特种兵王为保绝密情报独闯狼穴,被俘参谋长命悬一线......


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文章指出,需要看到,印度的对华心态是复杂的,政策一直在调整之中。不过,作为一个民族自尊心很强的民族,印度不甘做西方列强的跟班,这在客观上为中印关系的友好共处提供了条件


两国有不少合作的空间和机会。维护西北安全,抵抗非传统威胁······



经济上看,两国双边贸易额去年达到创纪录的845亿美元,中国60%的航运经过印度洋。中印两国有很多贸易空间可以挖掘,如果印度不是出于政治考量对“一带一路”冷眼相待,莫迪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从文化科技角度,其实两国人民也没有互相排斥。宝莱坞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热映,又叫好又叫座。中国小米手机甚至已成为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名牌产品



中国愿意和平解决洞朗争端,也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将印度视为“敌人”或者战略对手,看到了与印度仍能坐下来好好谈,给予两国更多和平发展时间和空间的机会。


在当前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之际,习主席和莫迪在武汉的会晤,给了世界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期待,亚洲这两个巨人的携手,为这个世界增加一份安稳和乐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