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5月23日 下午 5:0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社会

唯真话,才有力量!

百越客 冰川思享号 2024-05-20 11:30 浙江

总有一些人,真的能经历风雨而保留纯真,以坚韧的姿态表达对世故、乡愿的拒绝,用不老的笔触展示着对时间的抵抗。风吹浪打,依然故我。《不服软的时代》每篇文章后面站着的,就是这样一个个本色的灵魂。


撰文丨百越客

王小波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年轻时,我们一般不太相信这样的言辞,以为理想无敌,自己能扛住所有的风雨。多年之后,经过社会的磨砺甚至吊打,终于与现实和解、向时光妥协,把自己沉入平常的日子,在柴米油盐的烟火中消磨年岁——这应该是许多人的经历,我自己就是如此。


然而,总有一些人,真的能经历风雨而保留纯真,以坚韧的姿态表达对世故、乡愿的拒绝,用不老的笔触展示着对时间的抵抗。风吹浪打,依然故我。


《不服软的时代》里的每篇文章后面,站着的,就是这样一个个本色的灵魂。


令人钦佩!



01


20多年前,我在杭州一所校园里,研读中国现当代文学,除了翻阅那些学院派论文外,也经常阅读或写作一些文化评论,顺带拓展读了不少经济、社会评论。由此,知晓了当年评论界的许多“大牛”,从他们的文章中学到不少知识、信息。


后来,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一些评论人陆续离开传统的新闻单位,投身新媒体,开启另一种评论模式。“冰川思享号”下汇聚的,便是当年的一群评论“大牛”。《不服软的时代》收录的,就是这个公众号里的精品评论文章。


依然有锋芒!依然有激情!


图/杭州晓风书屋


岁月似乎并未在他们的文字里留下痕迹——除了文笔更加洗练、说理更为通达。


在他们的文章中,读到的依然是对正义的呐喊、对不公的批判、对善的赞美、对恶的鞭挞……


这是他们写给这个时代的情书。



02


网络时代,戴着面具生活已成常态。网络上的观点,真真假假,难以辨别。而讲真话,直陈意见,却似乎是《不服软的时代》的作者们一致遵守的法则。


比如,面对一、二线城市高企的房价,有人说,不如把房子卖掉,回到位于小城市或农村的老家去生活?这可能吗?魏英杰一篇《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别以为还有回老家这条退路》,一针见血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解释道,只要一句:孩子读书怎么办?一般来说,就足以让人打消回老家的念头。当然,还有自己的工作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等,可能都难以克服——这真是击中了我们的痛点,老家乌托邦就这么被消解掉了。


所以,对于众多从农村挤进城市的人来说,老家只能是一种乡愁,是用来怀念的,不是用来真正生活的。


再如,一个从小被抛弃的女婴,被美国人收养,长大后进入耶鲁大学。她回到中国试图寻找生身父母。结果,有50多个家庭前来“认领”,实际上,他们没有一个是她的父母。真叫人大跌眼镜!这些“父母”,廉耻心到哪里去了?


侯虹斌在《弃婴从耶鲁衣锦还乡,那些赶去认亲的父母难道不是嫌犯》中,对这种现象发出了严厉批评。“对于这些前来领养的‘父母’们,唯有‘恬不知耻’可形容”。更进一步,他对那些遗弃女婴的父母作出挞伐,“这些父母们,难道不是应该被通缉追查、逮捕入狱吗?”——现象使人痛心,批判却让人感到痛快!


唯真话,才有力量!


也许,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他们说的是真话,难道不是带节奏?我只能说,我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有因阅读和实践而习得的常识。


只要真的坚守常识,基本就不会错。



03


《不服软的时代》里,有不少个人小叙事常将我打动。这些小叙事里蕴蓄了一种深沉而柔软的情愫,不经意间就能拨动人的心弦。


我觉得,张弘那篇《父亲走后,老家再也没有我的家》,写的不单纯是他一个人的经验,而是我们这些60后、70后几代人的经验。特别是那些从农村走到城市、父母还固守在农村或县城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大概都会共情。


他细致记录与父母相处的一些细节,絮絮叨叨往日的一些点滴,不断把自己拉回曾经的时光。然而,父母如果不在了,老家便只是符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以我自己的经验而言,父母住在湘西大山深处的村里时,我隔三差五会回去看望(每年至少一次)。


后来父亲去世,母亲和姐姐住到一起,我过年便回姐姐家。母亲去世后,就很少回老家了。张弘在文尾感叹:“我和弟弟,以及两个妹妹,已经变成了故土的陌生人。”我觉得,他说出了我们一代人共同的心声和宿命。


个人小叙事里,并非都是悲伤。


连清川对自己高三生活的回忆,充满了一折三回的流连(《高考是一场噩梦,但我怀念它》)。那段日子肯定是相当艰苦的,但在他笔下,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好。文中的王秉节、杨金涌老师和几位同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想,他关于高考的记忆应该佩戴了时光的滤镜,可这并不影响其中优雅的诗意。就像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所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图/杭州晓风书屋


《大师归矣,只留下我们,作青春的遗民》是讲金庸的。金庸去世,勾起许多人关于读武侠的追忆,也引发了对大师的怀念。关不羽这篇文字,回顾了自己读武侠的经历,而且把读金庸和读古龙对照着写,顺带还提了几句温瑞安,有许多真知灼见。


我在杭州念书时,金庸先生是我们学院的院长,我听过他的讲座,也参加过与他的座谈。偶尔回望,一切如在目前。如今,我们都成了“青春的遗民”!


这些小叙事,是留给后世人们的个人记忆标本。若干年后,当我们翻开这些文本,或许别有一番滋味。



04


必须承认,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


《不服软的时代》中的许多文字,对于我来说,有着解疑释惑的功用。


《经济越低迷,人民越需要迪士尼》(龙树)让我知道了“迪士尼效应”这个经济学现象。它的意涵是,经济越萧条,失业人数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长,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娱乐业也越发达。相反,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


《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从未停止》(张明扬)对我来讲,像一支清醒剂。文章中列出了两种偏见:一是“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患有抑郁症的”,二是“将抑郁症患者的不幸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挂钩”。说实话,我就这样的偏见者,但一直不知道这是偏见。


《行纳粹礼为什么在德国是高危动作》(张丰)如题所示,阐明了战后的德国是如何“自我反省”的。在德国人看来,“如何面对希特勒与纳粹的价值观,这个民族为何会出现种族主义思想,只有清算了希特勒和纳粹的思想根源,这个民族才能面对明天”。因而,德国对那些模仿纳粹的行为,“持一种绝对零容忍的态度”。


……


写作评论的知识门槛不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知识均要储备一些。并且,作为长期写作评论的人,大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那是他的专业特长所在。


因而,阅读《不服软的时代》,也如同享受一场丰盛的知识宴飨。


同时,作者们在写作评论文字时,一定查阅和消化了大量资料,那些数据和引文,足可说明他们所下功夫之深。


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给我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知识上的疑惑。



05


在开放时代,了解外面的世界,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如果能多方面获取一些信息,就具有了“兼听则明”的可能,不至于被那些耸人听闻的大言所骗所惑。


《不服软的时代》中,不少作者以自己的亲历,介绍了异域的情状,以及他个人的真实感受,很是拓宽了我的视界。


罗红昌的《泰戈尔故居被垃圾包围,印度是怎样的国度》展现了印度的一个侧面,贫民窟,垃圾,尿骚味,……这些词汇,至少让我对一度流行的“印吹”产生了怀疑。


《阿根廷:一个尊严与苦难并存的国度》(马黛)以详尽的数据,让人看到这个拉美名邦的贫富分化之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阿根廷需要面对的发展难题也不少。


长年生活在英国伦敦的安光系,带着家人去了法国巴黎一趟,详细记录下这次旅行的经历。他的这次旅行,使人对巴黎这个西方时尚之都的社会治安大失所望。


然而,这并非个例。几乎到过巴黎的朋友,无不对这座城市的小偷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安光系《在巴黎遭遇黑车、偷窃、罚款,难道我碰到的是假的西方国家》)


图/杭州晓风书屋


还有,美国影视界为了“政治正确”,不惜强行在影视作品中塞入黑人面孔。小美人鱼变成了黑美人鱼,同时有了黑人龙妈、黑人精灵。反对种族主义当然没有错,影视界错在哪里呢?


柳展雄在《龙妈、美人鱼、白雪公主的审美“变色”》中有个很精辟的说法,“老百姓不讨厌黑人演员,讨厌的是强词夺理,用促进社会公平、反对种族歧视的冠冕堂皇名义,强行塞入黑人面孔”。


他强调的是艺术规律、艺术质量,“十年磨一剑,做出一部完美呈现黑人文化的电影电视,哪怕全黑人阵容,没一个白人、亚裔演员,大家肯定不会说三道四”。


……


世界如此丰富,社会如此多元。《不服软的时代》从不同的维度,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理解,这些“不服软”的评论员们,孜孜不倦写下这许多文字,是因为他们对这个时代仍然怀有深深的热爱。


而这个时代,也需要有人独立思考。多年以后,这些文字,将为回顾这个时代提供佐证。


(《不服软的时代》,冰川 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24年2月)


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题图来源于杭州晓风书屋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百越客 · 目录
上一篇唯真话,才有力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河南富士康,事情正在起变化
强省会的故事,说不下去了
福建贫困小渔村,批量生产“霸道总裁”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