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省新首富都来自新能源!经济的风向变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易简财经 Author FFH

老铁们,最近微信改变了规则,推送不按时间顺序,常有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经济学博士”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来源 | 易简财经

作者 | FFH

责任编辑 | X博士


随着新能源革命的进展,这个行业正在取代互联网行业,开启新一轮的造富神话。
 
据易简财经整理发现,目前已有六个省份的首富来自于新能源行业,分别是福建、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江西。
 
具体来看,他们的身家有多少?
 
曾毓群为2385.89亿元、刘汉元为791.05亿元、李振国为535.85亿元、李晓明为274.66亿元、邓伟明为278.67亿元、李良彬为317.02亿元。
 
数据统计时间:2022年5月18日

锂电池产业链捧出三位首富
 
上榜首富中,有三位来自锂电池产业链。
 
第一位,自然是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了。它也是唯一一个创始人身价达到千亿以上的企业。
 
2020年1月23日,宁德时代的市值为2884亿元。
 
但截至5月18日收盘,其为9766.27元。按曾毓群持有宁德时代24.43%的股份计算,身家约为2385.89亿元。
 
两年时间,曾毓群身价就增长了1600亿元,更不用说它曾经还是“万亿宁王”了。
 
曾毓群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工程系本科毕业,之后又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硕士学位,还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在他的办公室,挂着“赌性坚强”四个大字。现在公司能成为行业龙头,其实也是他“赌”来的。
 
第一次,放弃铁饭碗,来到珠三角淘金;第二次,和梁少康、陈棠华一起创业成立了新能源科技(ATL),主攻聚合物锂电池;第三次,43岁再创业,转做汽车电池。
 
当大家还在信奉“爱拼才会赢”的时候,这位福建人靠“赌”成为了赢家。
 
而第二家叫中伟股份,主要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
 
在这几家公司中,它是最晚上市的。2020年12月23日上市当日,市值约为518.5亿元。
 
截至5月18日市值657.4元。按创始人邓伟明持有中伟股份42.39%的股份计算,其身家为278.67亿元。

和曾毓群一样,邓伟明也爱“赌”。他是太原科技大学毕业,毕业后就在邵东焦化厂担任技术员。
 
同样放弃铁饭碗,他辞职下海,却在于海南房地产行业输得一塌糊涂。
 
沉淀几年后,他再次创业,成立了中伟集团,踏入了能源领域。2014年,他又投资创办了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做起了锂电池。
 
最后一家,是赣锋锂业,主要做各种深加工锂产品。
 
2020年1月23日,其市值为619.2亿元。
 
截至5月18日,公司市值为1686.31亿元。按创始人李良彬持有赣锋锂业18.80%的股份计算,其身价约为317.02亿元。
 
没有前两位那么“任性”,李良彬毕业后在国企江西锂厂科研所工作,一干就是7年,从普通技术人员,做到了分厂厂长。
 
直到1997年,行业变革,智利化学矿业公司开发出新技术,大大降低了成本,而所在的工厂还在使用传统的采矿提锂的方法。于是,他选择出来单干,接手了一家金属锂电厂。
 
但由于投资不到位,股东经营理念不同,这家工厂最后走到了濒临破产的局面。
 
1998年,他独自买下工厂,开始负债经营。直到2006年,工厂才回到正轨。
 
四川、陕西首富靠太阳能电池
 
除了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也捧出两位首富。
 
一位是四川首富刘汉元。
 
与其他家企业专注新能源不同,刘汉元的通威股份以农业、新能源双主业为核心。农业方面主要是卖饲料,因为刘汉元就是靠它发家的。
 
刘汉元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来是水产技术人员,后来在“万元户”政策时期,发现养鱼很赚钱,用500元开始做起了生意。
 
到养鱼高峰期时,市场的鱼饲料变得稀少了,他就创办起了生产鱼饲料的工厂。据说当时每三条鱼,就有一条吃通威饲料。
 
2004年,公司上市还是一家饲料公司。半年后,刘汉元进行产业多元化,公司才开始“两条腿”走路。
 
在光伏产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刘汉元还做到了将养鱼产业与光伏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也就相当于水面上发电,水下还可以养鱼。
 
通威股份在2020年1月22日,市值首次突破了2000亿元。
 
截至5月18日收盘,公司市值为1887.05亿元。按刘汉元持有通威股份35.08%的股份计算,其身价约为791.05亿元。
 
另外一位,是隆基绿能李振国。
 
该公司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2020年1月23日,其市值约为1110.75亿元。
 
截至5月18日收盘,其市值为3830.75元。按创始人李振国持有隆基股份14.08%的股份计算,其身价约为535.85亿元。
 
李振国毕业于兰州大学半导体材料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的工作。
 
之所以会创立隆基,是因为在入学教育时候,新生们在江隆基老校长塑像面前约定“今后出去做企业就要取名隆基”。
 
最后,这个专注的新生完成了这个约定。他始终认为:“我只了解单晶,一辈子就只干了这一件事”。
 
2000年,李振国创建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如今隆基绿能的前身,专注于半导体和单晶硅生产制造。
 
别人做电池,云南首富做电池隔膜
 
有人做电池,也有人另辟蹊径做电池供应商。恩捷股份就是做电池隔膜的。
 
该公司主要为提供多种包装印刷产品、包装制品及服务,涉及锂电池隔离膜、铝塑膜、水处理膜等领域。
 
这个全球领先的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恐怕没有人想得到,它是从香烟的包装膜做起的。
 
创始人李晓明24岁时就入职了昆明塑料研究所,两年后担任副所长。工作期间,他得到了去往美国高校深造的机会,在1992年拿到硕士学位,然后留美工作。
 
1996年,他看到国内薄膜市场存在巨大空缺,决定回国创业,在云南创办红塔塑胶公司,为烟草集团供应香烟盒上的包装薄膜。
 
在云南这个烟草大省上,李晓明积累了第一桶金。
 
2006年,李晓明收购了云南玉溪的创新彩印公司,10年后实现了上市。
 
2018年,他又收购了上海恩捷企业90.08%的股份,并更名为恩捷股份,开始介入锂电池隔膜的领域。
 
公司能完成三级跳,最终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相信不少中小企业都佩服李晓明的身上的智慧。
 
2020年1月23日收盘,其市值约为524.59亿元。
 
截至5月18日,其市值为1942.42亿元。按李晓明持有恩捷股份14.14%的股份计算,其身家约为274.66亿元。
 
结语
 
曾经,各省首富大多来自互联网行业,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基本上都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而上面这六位新首富,则大多毕业于材料、半导体等专业,这意味着,造富的领域,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同时,近年来,互联网中概股的大跌和新能源板块的大涨,也反映了互联网行业的高潮已过,而新能源领域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任泽平也表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大概率会在新能源领域发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未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等都会出现,且带来的产业都将是万亿级别,引爆新能源革命。
 
可以预见,未来新能源领域将会是新的中国经济支柱产业。这一领域将会有更多首富诞生。


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


>清华大神带你读研报<   

| 金投研好文推荐:汽车下乡补贴3000,补得回长城汽车的4000亿市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