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此打工30年”的几个细节

张3丰 城市的地得 2024-01-22

网易的这个视频是新年以来最好的节目,大家可以在各个平台搜一下看看,据说有的平台已经“账号异常”。


有几个细节:


在合肥劳工市场找活儿做的农民工,大部分都在55岁到60岁。但是他们要瞒着年龄,因为超过55就没人愿意要了。


感谢那些愿意睁只眼闭只眼的包工头吧。这个年龄问题媒体也报道多次了,没有什么改善。


“老年”农民工在老家要交社保,300多块一年。这是农村的“新农合”,很有必要,但是也从十几年前的几十块,涨到三百多了。视频里的大哥说,去年的还没交,没钱。


一个“日结工”机会,通常十来个人争抢,视频中还有人为了抢工作打起来了。


这个视频拍摄的是合肥的劳务市场,以前也看过郑州等地的,都差不多。


一个感人的细节是有人在那里给大家做饭,没钱吃饭的可以免费吃一顿。这种自发的互助和支撑很让人感动。


我看这个视频很难过,因为基本上不用看字幕,都能听懂。苏北、皖北、豫东一带,“老年”农民工的处境就是这样的。


从90年代初他们开始进城务工开始,差不多正好30年。这是城市化和房地产大发展的30年,他们亲手建造起了一个个城市,现在他们老了,只能在城乡结合部的劳动市场游荡。


他们得到了什么?“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儿花了二十多万,现在媳妇儿经常威胁说不要儿子了”。


一种残酷的生命传承。


在感慨之余,其实可以呼吁政府多少做点什么。一个人一年300的社保,能不能“国家”给交了?按照2亿农民工算,一年也就600亿——看一下各级政府的各种报告,这实在不算什么。


实际上,如果国家每年能拿出2000亿元,全部用来补贴最低收入者,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他们的处境。


不要信胡锡进“都发钱等于都没发”那种说辞。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这么做的,补贴最低收入者,和通货膨胀没一分钱关系。


中国有着最发达的大数据监控,完全有能力做到让这些钱真正流向底层而不被截流,在技术上这也没任何问题。


这才是“社会主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如此打工30年”的几个细节

张3丰 城市的地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