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0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社会新闻

当务之急,是赢回民心

李蓓 半夏投资 2023-10-10 23:36 Posted on 上海

评论区能看出民心的失望和痛苦。当务之急是打破资产价格和信心的恶性循环,赢回民心,重建信心。



5天前,麦卡锡被罢免后,我分上下篇发了2篇文章

美元黄昏(一)

美元黄昏(二)人民币资产崛起

阐述我最新的市场观点,认为美元将进入面临几年的贬值周期,人民币资产包括人民币和中国股市,会进入牛市。

两篇文章的阅读量合计超过了60万,这不是让我意外的。让我意外的是,这两篇看好中国的文章的评论区,是我所有公众号文章里怨气最重的。大部分点赞高的评论都是质疑,反对和讽刺。如果按点赞数来汇总,评论区总体 不好看中国,看好美国。

我并不介意自己的观点被批评被反对,我只是一度想不明白。

我之所以愿意写公众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评论区,它是我认知世界的一个窗口。我一直都在评论区保留各种不同的意见。读者点赞的机制,算是一种投票,最后的合力,让我了解读者的想法,认知市场的情绪在什么方向什么水平。

过去一年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上了一个台阶,很多文章都到了几十万的阅读量。公众号的订阅用户,之前90%集中在北上广,现在北上广只占40%,二三线城市占比更大。如此庞大且分布广泛的群体,他们的投票结果,甚至可以算民心所向。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因为我的策略可以在不同的资产里做选择,所以对于任一资产,我从来都不是死多头,也不是死空头。无论对美元还是人民币,无论对股票还是债券,基本都是客观分析,理性判断选择。而且我的言论和自己的持仓,从来都是一致的。

历史上我写过不少看空市场,或提醒风险的文章。
2017年年底,公开说2018年A股是熊市
李蓓:A股市场2018年也会是熊市
2020年,提醒核心资产的风险,认为高估
李蓓:是什么在支撑核心资产?
上面这篇文章后来被删了,又写了下面这篇继续提醒核心资产风险

为什么芯片倒了,酱油不倒

2022年6月,提醒当时的A股反弹只是吃饭行情,不能贪心

股市运行的若干一般规律

大家可以点开翻看这些看空文章的评论区,都远远没有最近的这两篇怨气重。

我感到意外和困惑。是因为我看多中国的问题吗?难道世界上大部分人不喜欢别人看多自己祖国的股票市场,反而喜欢看空的。

似乎也不是。因为就在去年11月我也写过一篇看多中国的文章

站在新一轮牛市的起点

那篇文章的框架和方法论,跟最近的这篇其实是完全一致的。其实结论大方向也没有变化,去年11月是中国股市的情绪底和估值底,今年年中还会有一个盈利底。

最新的这篇,补充了更多美国的内容,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更新讨论,得出了中国中长期竞争力没有弱化的结论。并根据最新的企业盈利转正的事实,认为盈利底完成基本面进入右侧。

那篇文章的阅读量大于60万,评论区虽然也有些怀疑的声音,但总体积极正面得多。

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变了?

我一度很困惑,跟几位朋友,甚至在公司投研会在跟同事们讨论了这个问题。然后想明白了问题的答案。

因为读者们自己切实的处境,的确都变差了。

跟去年相比,无论公务员,码农,还是金融从业人员,大部分人的收入下降了,大家的股票和基金又跌了一波,大家的房子也又跌了一波,一些人的房子甚至烂尾了。

去年底我看多中国的时候,大家虽然也受了一些伤,吃了一些苦,但还是满怀希望的。今年生活常态化后,公务员减工资,大厂裁员,外企砍人,金融机构降薪,股市和房市的双双二次探底,局部创新低,大家收入和资产双重下跌,很多人开始绝望,怨气自然也会比较重。

我今年基金净值也跌了一些,我自己的大部分资产也放在自己管理的基金里,跟大家一样遭遇了资产和收入的下行,其实也不好受。

但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定期对中国美国的经济形势的最新发展做数据分析。因为长期的专业训练,我知道一些调整是经济周期的必然,不都是管理层的错误。因为在市场里经历过过好多次牛熊周期,我可以做到冷静客观分析经济和市场波动的原因,展望后续的前景,得出客观的结论。但我不能苛求大部分的读者也都能做到这些。

本号的读者,平均而言,符合以下几个特征:

1,受过比较好的教育,否则读不懂充满了专业术语的文章。
2,有一定的资产,所以有兴趣关心投资相关的内容。

3,勤奋好学,才会愿意看我这些全是数据图表,其实很累人一点不轻松的文章。

符合以上三条的人,算是中国的中流砥柱了吧。他们一定都曾经是努力的积极的向上的。从最新的评论区来看,他们中的很多人很难过,很失望,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相信。

我可以感知到大家的痛苦,体会大家的心情。但是,民心的这种状态,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的资产价格,对大家后续的处境,都是很不利的。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最近的房地产市场,呈现一个现象,虽然政策刺激了地产成交,但新房和二手房高度分化。二手房成交同比高增,而新房持续负增长。这背后就是对期房没信心,怕烂尾。在碧桂园债务展期和恒大许老板被抓之后,这种担心进一步的加剧了。

然而,有限的购房需求都去了二手房,光是二手房热是不行的。新房起不来,从建材到家电到土地到地方财政,整个产业链带动就起不来,健康的经济循环就起不来。新房起不来,存量地产公司财务情况进一步恶化,爆雷烂尾的风险就变得更大。

最近的股票市场也呈现一个特点,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已经回升了,甚至企业利润都已经同比增长了,但是大家不敢加仓买股票。这背后也是没信心。担心外资砸,每天焦虑的盯着看北向。北向继续卖,市场继续跌,一些投资人本来看好,却被迫止损卖出。

以我自己为例,我是真的很好看,但我现在只能留60%多的股票仓位,因为我的净值也回撤了,我需要遵守风控纪录。最的数据显示,8月以后,无论私募还是保险,仓位都是下降的。

越是没信心,资产价格越是起不来,大家的资产约是缩水,更加没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即便近期实体经济的热度已经出现了切实的改善,无论PMI,信贷,企业盈利,沿海工价,都出现了明显回升,但资产价格下跌和居民信心下滑的恶性循环依然没有打破。

所以,当务之急是拉回民心,重建信心,打破恶性循环。其中的关键,就是打破资产价格下跌对居民的伤害,对民心的伤害。

而因为之前大家伤得有点深,恶性循环已经形成,现在政策不能犹豫拖沓,需要出狠招,直击要害,快速切断循环。

具体到地产

靠逼着开发商自己保交楼可能是不足够的,财政出钱,地方政府自己买断烂尾楼来保交楼可能才是有意义的。

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在项目层面对债务和资产进行市场化评估重组,减掉一部分债务,保证项目净资产大于0。然后地方政府收购债务重组后的项目,已经卖出去的保交楼,剩余的部分可以先市场化出售,暂时卖不掉的部分,地方政府留着可以做长租保障房。

既解决了保交楼问题,又解决了保障房问题,又解决了局部过剩,托底了房价,扭转居民信心。

具体到股市

光是刺激经济,改善利润,鼓励分红,限制减持也是不够的,因为市场还在跌,国内机构还在受伤,伤得越重,就越是没能力加仓。北向还在卖,市场继续跌,大家越是伤。心里也伤,身体也伤。

之前北向持续卖。大家以为外资不好看中国经济,但最近中国政策持续支持,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很多外资卖方的态度已经有变化,高盛最新建议四季度超配中国股票。但是北向还在卖,非常稳定的每天卖几十亿,直到今天依然。

还有一些人以为是因为之前中美关系恶化北向才卖,但最近中方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也表达了诚意,最近若干外交事件都显示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但是北向还在卖,非常稳定的每天卖几十亿,直到今天依然。

市场也曾经一致认为是因为美元走强,美国利率上升,全球股市下跌的大环境,外资被裹挟,连A股一起卖。我在10月5号写的 美元黄昏(一)就是考虑这一点进行的分析,现在看,大概率我对美元和美债的判断是正确的,9月的非农工资增速环比只有0.2%,年化只有2.4%了。最近几天美联储官员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止一位开始转鸽。美元指数已经连续走出5根阴线,美债利率也有所回落。美股和港股最近几天都有所反弹,唯有A股的沪深300还在创新低。因为北向还在卖,非常稳定的每天卖几十亿,直到今天依然。

现在看,大概率就是有一些长线的,决策周期很长,规模特别大的机构,他们几个月前彻底绝望了,已经做出决策清仓A股,因为体量太大,所以需要每天卖几十亿,持续卖一段时间。我们在媒体上也能看到一些信息,比如##主权基金关闭上海办公室之类。

如果是这种情况,无论短期美国发生什么,中国发生什么,无论监管多么努力,上市公司多么努力。北向每天卖几十亿这种情况,都是改变不了的,需要等到他们卖完。我们如果不愿意坐视 

北向持续大幅卖出,股市下跌,人民币承压,国内机构和居民受伤,被迫止顺,股市继续下跌 的恶性循环

唯一的办法,就是平准基金入市。

有人说:

这里涉及谁来出钱,以后谁来担责任的问题,这是个烫手山芋,部委之间会有很多的博弈,不容易成行。

我觉得这种说法属于对现状的认识不够深刻,其实是

谁来赚钱,同时还立大功的问题。

因为现在股票太便宜而国内利率太低,平准基金非常显然是一个赚钱生意,不是说预期将来会赚,是立刻就能赚。

沪深300指数,现在的PE是11倍,2021年总体的股息支付率35%,2022年是38%。按现在证监会的减持新规鼓励分红的趋势,后续可能会更高。而最新企业盈利已经转正。这也就意味着,按当前价格买入沪深300一揽子股票,分红收益率可以达到3.5%以上,甚至更高。

无论央行还是财政部成立平准基金,如果滚动发行2年期国债(或类似工具)融资,负债成本只有2.3%,跟3.5%的分红收益率相比,有1.2%的正息差,如果1万亿的规模,每年120亿的现金净流入。

账面价格可以参考持有到期类的债券,按成本计价就可以。

为了避免随意操纵市场,引发知情方内幕交易等嫌疑,避免未来背锅担责任,具体的机制上,可以提前设定公开透明的买卖规则。

比如,

沪深300指数3700点以下,每天买入60亿;
沪深300指数3600点以下,每天买入80亿;

沪深300指数3500点以下,每天买入100亿。

沪深300指数3700点-3900点,不行动。

沪深300指数3900点以上,每天卖出10亿;

沪深300指数4000点以上,每天卖出20亿。

这样的机制,每年有正的息差,大量的现金流入。托底不追高,中期能稳定市场,既防超跌,又抑制过热和急涨,同时还能赚差价。当前又解决了迫在眉睫的人民币资产和民心信心恶性循环的问题。

应该是能立功的吧。



声明:

文中表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写作时的想法及投资过程中的个人记录。作者保留根据市场环境、新信息等适度修正观点的权利。基金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政策、价格、基本面等的变化不断做出适当调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作者对市场、行业、投资标的、基金等的看法或展望,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承诺、暗示或者诱导。文中若涉及到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行业、公司等的评价,仅为学术讨论,请勿断章取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美元黄昏(二)人民币资产崛起
美元黄昏(一)
写给经管的同学们:上一次熊市我的故事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