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有一个朋友,又当家教又当保姆

十三姐 格十三 2023-03-14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前两天,一个北京的朋友带着她的闺蜜来上海,约我一起吃个饭。我一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啊,有大餐吃怎么能不去啊。

到那才知道,人家就是纯纯地来度个周末吃个小笼包......这魄力我真的慕了。我问她们为啥不带孩子一起,她们说:“我们是出来享受的,又不是出来受罪的。”

当我问到她们“谁带孩子”的时候,那位闺蜜轻松地飘出一句:“还能有谁,家教和阿姨呗!”

那语气,平淡中透露着一丝平淡,还有些许的平淡,甚至还夹杂一点点的平淡在里面......就好像每个人家里都24小时拥有家教和保姆这两种带娃基础装备一样。

我朋友问她:“你请的家教贵吗?”

她说:“还好吧,就一个家教挺贵的,因为他母语是英语,另外两个一般......”

好家伙!已知:一个家教贵,另外两个一般,问:他家一共有几个家教?

我朋友又问她:“那保姆呢?”

她回答:“保姆也是正常费用,不过她挺会种菜的,好多人想挖她,所以我又给她涨工资了,比一般的贵一点儿”......

短短20秒,我怕是要用整个后半生去治愈了。

果然啊,一个女人的潇洒与自由,不一定来自她背后的男人,主要还是来自她背后的家教和阿姨。

直到饭快吃完了,我才知道原来她来自顺义。乖乖,一不小心见到了活的中国教育顶流,领教到了云淡风轻的“凡尔赛”。

这个世界的参差,确实比我们平时文字和画面里描绘得要精彩多了。

这位北京的朋友在饭桌上一边讲着自己家的家教和阿姨的各种超能力,一边聊“上海保姆歧视链”,跟我说:“你家阿姨的故事在北京也流传甚广”,我不知道我该高兴还是高兴。

她说的是我的那篇魔都硬核保姆歧视指南,我在里面讲了我家的钟点工阿姨对我们小区的教育环境不满意,她说“好的小区,晚上7点多孩子都在练琴,练书法,练一字开,怎么你们小区的小孩都在外面疯玩。”

见过世面的阿姨,真的在教育内卷中推波助澜而不自知。

很多一线城市小朋友童年快乐不快乐,至少四分之一取决于他们的阿姨见过多少世面。

想象一下,你带娃屁颠屁颠玩捉迷藏好好的,你家阿姨不经意地来一句“我昨天去的那个东家孩子2岁半就会讲英语了......”捉迷藏还香嘛?冲进衣帽间一看,柜子里躲着的不是你的小可爱,这不是个已经3岁了还没背完四六级单词的小废物嘛......

不过比起顺义的那些住家阿姨,上海的阿姨们似乎温和多了。

我也听说,现在好多家教和阿姨都形成了结对联盟,互相帮对方做中间人,阿姨把张三家的家教老师介绍到李四家,李四家的家教老师把阿姨介绍到推荐给王五家......

通常一个社区里,很多人家共用同一拨老师和同一拨阿姨。我常常想,这样时间一长,他们每家饭菜口味也差不多,孩子学的东西也差不多,谁倒是也没有比谁更优秀,只是这个地区房价又涨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个家庭应该更和谐了。因为一个优秀的保姆就可以解决家庭中90%的矛盾,实在不行再加一个优秀的家教。

最近我也看到中部某城市有一个高知家庭招聘“高级家教”:

三个孩子分别8岁、6岁、4岁,都上国际学校。

待遇是每月60k,工作满一年提供国家教育部认可本科大学的教师工作编制(雇主本人集团下属单位)。

要求:女,本科阶段清华北大毕业,40岁以内......

这还不是一二线城市,家教的段位已经上升到如此之高了,招聘者甚至还承诺提供“正式编制”,这是有多卷啊。

很多有实力的家庭,真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人分担教育精力,这就叫“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努力”。
道理谁都懂,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有一群家教和好几个保姆在家里团团转,说不定能把孩子卷哭,很多妈妈不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搞不定一个娃(毕竟妈妈免费)。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有娃后自己又当家教又当保姆。
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相信人定胜天,曾做两千多张手绘图教孩子认字,数学启蒙,拼音,英语口语......还雄心壮志地打算学会八大菜系,担当孩子的营养师......

后来她逐渐发现孩子的学习应该靠自己(孩子的题她开始看不懂了),家庭的工作应该靠大家(她实在懒得干了)。

再后来,有人问她家里有没有家教和阿姨,她说没有,别人不信,“你怎么会有空自己辅导孩子和做家务啊?

她说:“我会让孩子他爹做啊!”

别人又问:“孩子他爹要是做不好呢?”

她说:“那我就开个公众号吐槽他......”

好吧,这个朋友又是我自己。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