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产品出口有争议,三大锦囊解燃眉之急


真案例|少踩雷|多当心


2023/3/15

第108期

本期案例来自:@中国信保黑龙江分公司




农产品质量有争议,三大锦囊解燃眉之急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相距遥远,发货后能否按时收到买方货款成为出口商关注的核心问题。从近年来中国信保赔付案件来看,买方拖欠成为第一大损因。国外买方发生拖欠原因各不相同,此次分享一则国外买方因与玉米深加工行业出口商其他销售合同项下产生质量争议而引发的拖欠案件。



案例概述

因货物质量,买家拖欠货款


黑龙江L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9年起与澳大利亚A买家合作,向A买家出口动物饲料等玉米深加工产品。2022年11月,L公司向澳大利亚A买家出运一票货物,合同总金额1.2万美元,付款方式为提单日后30天内付款。应付款日后买方仍然拖欠货款不付,在出口商一再追问下,买方才吐露实情,L公司与A买家因前序出运货物质量问题导致A买家产生损失,A买家表示在L公司对该笔业务造成损失全额赔付前拒绝支付本案项下应付货款。L公司于2023年1月正式向中国信保通报可能损失。


受理可损后,中国信保立即展开本案理赔勘查工作,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出口商前序出运货物质量出现问题在先,导致A买方拒绝付款,本案项下拖欠是否属于保单项下保险责任。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尝试与A买家进行联系在收到中国信保书面函件后A买家配合度较高,主动与中国信保举行电话会议说明本案项下拖欠行为产生具体原因。在本案项下出运货物报关出口前,L公司已与A买家就前序出运货物质量问题达成书面和解协议,双方约定A买方因货物质量问题产生损失金额将从后续与L公司订单金额中按一定比例扣减。L公司在协议签订后均按照协议规定对后续订单价格进行了调整,该案件可正常进行定损核赔工作。


▲本期案例人物关系图



案件启发

合理约定销售合同条款


玉米深加工行业涉及产品众多,尤其像氨基酸、葡萄糖这样的食用级产品,买卖双方发生质量争议频率较高。因此出口商与买家需要就质量标准做清晰准确的约定,需要合同中事先约定质量问题的检测机构,需要约定好合同争议解决方式,避免双方陷入质量争议之中无法获得有效解决,这既会影响到双方未来的合作,也会影响在保险项下的理赔权益。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


本案出运产品为动物饲料,此类产品在欧美国家都有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产品清关前需要第三方出具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产品的使用也会被追踪和回溯,一旦产品质量出现瑕疵或问题,轻则影响出口企业的自身信誉和与买家的合作关系,严重的将会带来大额的产品质量问题反索赔,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国外买家的信用风险,但出口商违反合同约定及由此带来的反索赔是没有保险机制能够预防和分担的。


出现险情及早报案


按照中国信保保单条款规定,出口商应在国外买家发生拖欠风险后30日内向中国信保通报可能损失。本案中L公司在买方出现拖欠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中国信保取得联系,积极配合案件理赔勘查工作,避免了损失进一步扩大。在此提示广大出口企业,国外买方出现破产、拖欠、拒收货物等风险后要及时联系中国信保,避免因未报、迟报可损等操作风险导致自身权益受到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产区,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一直较为重视农产品产业链承保工作,不断出台专项支持措施。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依旧扑朔迷离,出口信用保险仍将继续作为广大出口企业出海的“压舱石”,帮助企业更好拓展海外市场。


责任编辑:武博


一定分享

点赞发财

必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