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关订单!出口仍有不确定性风险!【服务节专刊】

广东分公司 中国信保企业服务 2024-01-09

作者:廖晓红


2023年服务节期间,

中国信保将持续从各行业规律总结中,

为您提供独家的出口市场洞见。

助您行稳致远,扬帆远航。

本期为您带来中国信保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好消息是:海外订单预计回流,

外贸向好有望进一步延续。

坏消息是:市场需求改善拐点尚未明晰,

未来仍有不确定性风险。


2022年家电产业链

海外信用主体回款表现


2022年,根据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对所承保的家电产业链超过100家海外信用主体项下应收款回款及时性跟踪分析,回款表现如下图:


图1 2022年家电产业链海外信用主体回款走势图

(单位:万美元)


图2 2022年家电产业链海外信用主体逾期频率

(数据分析来源:2022年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已承保的家电产业链业务数据)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家电行业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4%和22%,2022年家电行业出口额同比减少13%1。同时结合图1及图2数据分析图示及逾期原因跟踪分析,2020年和2021年疫情对家电消费需求整体呈现正向的推动作用,行业下游出于对2022年订单的乐观预期以及前端供应链不稳定的考虑,在2021年底提前为下一年加大备货力度。


到了2022年,在全球通胀加剧、前两年的“宅经济”效应弱化、地缘冲突高涨等影响下,市场需求走低,一、二季度终端销售遇冷,库存积压明显,开始蓄力清库存,与此同时,资金短期内无法周转,还款速度放慢,在三季度形成逾期高峰。


为了缓解库存压力,下游家电品牌及零售商在二三季度减少采购并加大促销力度,四季度资金逐步回流,逾期频率有所回落


点评:市场遇冷,各使神通应对周转。



欧美家电企业/零售渠道的

库存情况简要分析



制图/表:中国信保

(数据来源:根据各企业披露的财报信息计算得出)


结合欧美零售商、大家电企业及小家电企业存货环比变化来看,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及仓储成本的提高,大部分企业过去一年呈现去库存化趋势,旨在减少额外的仓储费用和优化生产效率。


以De'Longhi为例,据其FY22披露内容,De'Longhi通过开源节流,采取加大营销投入(较之2021年,促销费用同比+4.5%、广告费用同比+5.5%)推动产品售卖、下半年大幅放缓生产和采购等措施,使得库存消化成效明显(1Q22、2Q22、3Q22、4Q22存货/收入比27.8%、29.1%、27.9%、17.4%)。


进入2023年,疫情缓解、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等推动下,部分零售商存货环比即于1月末实现较大幅度下滑。海关总署发布的家用电器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家电累计出口额1412.4亿人民币,同比+3.2%。其中,2月家电出口额339.3亿人民币,同比-10.8%;3月家电出口额569.8亿人民币,同比+20.3%,增速环比+31.1%1。随着海外零售商库存回落,为应对将近的旺季,新一轮备货启动,海外订单预计5、6月份回流,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


点评:寒意渐退,铆劲扩大份额。



行业展望与建议


根据Euromonitor统计的往年全球家电销量及未来预测,2022年家电全球销量约30.7亿件,同比减少0.8%。从往年销量来看,疫情期间(2019-2022)家电销量较平稳,未出现跌至疫情前销量水平,行业需求展现了较强韧性,预计未来销量缓速提升。分类来看,2022年小家电全球销量约25.2亿件,大家电销量约5.5亿件;2017-2022期间小家电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1.4%、大家电0.5%,预测2022-2027期间小家电年均复合增长率1.9%、大家电2.4%,相比之,受品类属性和购买习惯影响,大家电备货和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导致其市场表现有一定滞后性。综合不同维度的预测情况,行业走向谨慎乐观。


图3 全球家电零售销量(单位:千件)


图4 全球家电零售销量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Euromonitor数据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2.8%,较1月预测值降低0.1个百分点,经济放缓主要体现在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由2022年的2.7%降低到今年的1.3%2


近期欧美银行业风险频发,显示出相关地区银行系统超预期的脆弱性,如进一步发酵,全球经济或将受到更大冲击。随着经济增长下行,失业率预计提升,家庭支出进而收缩,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消费者信心下降,市场需求改善拐点尚未明晰,加之全球家电库存压力,行业未来仍有不确定性风险。


点评:机遇与挑战并存,摸着石头过河


总而概之,家电外贸既迎机遇又临挑战,何以平衡发展,建议供应商在出口贸易中需持续关注


01

发达国家银行违约风险。今年3月以来,美国SVB、Signature Bank、First Republic Bank等银行机构因出现流动性危机而被关闭或被接管,类似银行机构潜在因此遭遇挤兑而资不抵债最终走向“倒闭”的可能,银行业进退维谷,信用证业务并非必然安全。

02

新兴市场国家外汇管制风险。近两年来,埃及、埃塞俄比亚、阿根廷等国家随着本国货币的急剧贬值和国内经济的通胀严重,实施严格外汇管制,由于外汇短缺,所在国进口订单付款账期普遍延长,拖欠频发。

03

买方信用风险。若市场下游销售不畅,库存消化不理想,买方存货贬值压力转换成坏账率高,影响对供应商的回款。在买方财务信息可获取条件下,需重点关注其负债率、销售及库存情况。

数据来源:

1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7/302276/4966286/index.html

2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WEO/Issues/2023/04/11/world-economic-outlook-april-2023

一定分享

点赞发财

必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