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付款”校验“买方”信用?大招失灵!

浙江分公司 中国信保企业服务 2024-01-09


真案例|少踩雷|多当心


2023/7/10

第121期

作者:毛洁 杨灵琴



《“预付款”校验“买方”信用?大招失灵!》



国际贸易中,囿于时空距离限制,出口商有时无法辨别真正的交易对手。有些出口商要求买方以公司名义支付预付款,以此校验所谓的海外买方是否真实存在。这一招曾屡试不爽,现在却可能变成国际骗子的“障眼法”。



案例概述

浙江某出口商A公司通过中间人介绍,收到美国B公司(位于纽约州)订单,产品为衬衫,约定货物出口后45天内付款。签订合同后,A公司要求对方先支付2万美元预付款,经查验收汇水单,汇款人与合同上的买方名称一致,故虽是首次贸易,但A公司放松了警惕,陆续安排货物出运,货值近30万美元。


应付款日后,买方失联,A公司遂委托中国信保向纽约州的B公司开展追偿。而后纽约州的B公司出具律师函,否认与A公司签署贸易合同、否认支付预付款、否认收取货物。


经审核贸易单证,预付款的汇款人名称与前述B公司一致,但地址在新泽西州;提单收货人也位于新泽西州。经进一步调查,新泽西州确实存在一家注册企业,名称与B公司一致,负责人为JIN某某,但注册地址是一座废弃工厂,并无企业实际经营;货物到港后,被第三方清关公司安排卡车拉走。




案例启示

美国公司注册制度需留意


据了解,美国不同州允许注册相同的公司名称,国际骗子会在其他州注册一家公司,与资质较好的企业名称保持一致,利用信息差、地域差,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本案中,骗子利用美国公司注册制度的漏洞,通过支付预付款骗取出口商的信任,并扰乱了出口商的判断。而此类案件中,往往存在华人身影,他们深谙出口商心理,以中间人、代理人等不同身份出现,借助信息不对称和出口商急于接单心理,巧设陷阱,使国内出口商遭受大额损失。


核对买方信息需要细致再细致


老子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云谲波诡的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需要更细致地评估信用风险,仅靠“预付款”校验“买方”信用这一招,可能流于简单粗暴。


信用风险评估需要系统性,至少应包含以下要点:


1.联系人身份是否有权代表买方;

2.相关邮箱是否属于官方邮箱;

3.合同买方是否与限额买方完全一致;

4.收货人是否与限额买方完全一致;

5.汇款人是否与限额买方完全一致;

6.付款路径和付款工具是否安全(部分信用卡付款可撤回);

7.付款人或开证行是否符合相关反洗钱要求。


对于贸易单据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环节存在不一致或其他可疑情形,务必多方确认印证。当然,出口商还可借助中国信保自主研发的“信步天下”APP,或调取海外买方资信报告获得更多交易对手信息,了解买方的组织架构及官方联系方式,进行充分解读比对,并通过投保准确的买方主体来有效规避风险。


一定分享

点赞发财

必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