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务经验】安徽省“醉驾”案件裁判规则

点击获取➤200+份起诉状范本(可下载)


笔者在威科先行上检索安徽省因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的案例,一共检索到5000多份《不起诉决定书》,60000多份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其中最近五年的一审判决书将近50000份。经过仔细研究司法机关处理醉驾案件的裁判规则,梳理辩护要点。


 01 不起诉的规则

经过对安徽省5000多份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的研究,因“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有以下特点:


(一)血液中的乙醇含量:所有不起诉案件中,被不起诉人的血液中乙醇含量均不高于150mg/100ml,绝大多数血液中的乙醇含量都不高于130mg/100ml,血液中乙醇含量超过130mg/100ml且被不起诉的案例,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不高于130mg/100ml的,不起诉的理由大多为“犯罪情节轻微,归案后自愿认罪认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当然,如果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更加可以获得不起诉的决定。


(三)血液中的乙醇含量高于130mg/100ml但是没有达到150mg/100ml的少数几个案件中,不起诉的原因是包括:1、具有自首情节;2、系短距离挪车;3、认罪认罚。


 02 无罪判决的规则

经过查询,仅查询到两起因醉驾被指控危险驾驶罪但最终一审判决无罪的案件,至少其中一起案件经人民检察院抗诉后,二审法院改判构成危险驾驶罪。相对5000多份不起诉案例,数量可以忽略不计。判决无罪的原因如下:


(一)血液抽取过程中存在不当情形;


(二)血液酒精含量的司法鉴定意见书不能作为定案证据;


(三)认定醉驾的证据不足。


 03 宣告免于刑事处罚的规则

经过对安徽省1400余份一审判决免于刑事处罚的案例的研究,因“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人民法院判决免于刑事处罚的,有以下特点:


(一)血液酒精含量未达到130mg/100ml;


(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130mg/100ml以上,尚未达到150mg/100ml毫升,系短距离挪动车位、非因检查原因自动停止驾驶、隔夜醉驾等情形的;


(三)上述(一)(二)情形中不具备从重处罚的情形的,从重处罚的情形是指《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醉驾”刑事案件量刑工作指引》第三条规定的情形;部分案例中具有自首、立功、认罪认罚及积极赔偿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等从轻处罚情节。


 04 宣告缓刑的规则

经过对数万份一审判决书的研究,判处缓刑的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血液酒精含量未达到200mg/100ml;


(二)具有自首等从轻处罚情节。


 05 判处实刑的规则

经过对判处实刑的一审判决书的研究,判处实刑的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mg/100ml;


(二)血液酒精含量虽然未达到200mg/100ml,但是具有《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醉驾”刑事案件量刑工作指引》第三条规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06 醉驾案件的处理思路和辩点

(一)审前辩护非常重要,在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应当全力争取不起诉,起诉到法院之后,获得无罪辩护的难度非常大;


(二)重点审查血液中的乙醇含量,特别注意是否达到80mg/100ml、130mg/100ml、150mg/100ml、200mg/100ml这几个节点;


(三)重点审查是否具有《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醉驾”刑事案件量刑工作指引》第三条规定的情形:

1、发生非单方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具有追逐竞驶等其他危险驾驶行为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驾驶校车、危险品运输车、中(重)型货车、工程运输车,或者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机动车资格驾驶,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驾驶,明知是不符合安检标准或者已经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逃避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或者在诉讼期间拒不到案的;    

7、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8、其他应予从重处罚的情形;


(四)重点审查是否系短距离挪动车位、非因检查原因自动停止驾驶、隔夜醉驾等情形;


(五)重点审查有无自首、立功、紧急送医等情形;


(六)重点审查血液酒精含量的司法鉴定意见是否能作为证据使用,尤其要重点审查血液的抽取、保管、送检等程序是否合法;


(七)重点审查能否排除是副驾驶乘客等情形;


(八)合理采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获得对当事人最有利的结果。



附:《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醉驾”刑事案件量刑工作指引》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醉驾”刑事案件量刑工作指引

(2019年6月10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行政审判专业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        


为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尺度,确保审判质量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的相关规定,就审理“醉驾”刑事案件量刑有关问题,制定本工作指引。    


第一条 审理“醉驾”刑事案件,应当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量刑时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事实、情节,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对于事实、情节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二条 醉酒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可以在一个月至二个月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血液酒精含量每增加60毫克/100毫升,增加一个月刑期。  


第三条 醉酒驾驶机动车,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发生非单方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二)具有追逐竞驶等其他危险驾驶行为的;

(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四)驾驶校车、危险品运输车、中(重)型货车、工程运输车,或者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五)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机动车资格驾驶,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驾驶,明知是不符合安检标准或者已经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六)逃避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或者在诉讼期间拒不到案的;     

(七)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八)其他应予从重处罚的情形。    


第四条 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情节较轻,且具有自首、立功、认罪认罚及积极赔偿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等从轻处罚情节的,在量刑时充分体现从宽处罚政策。


第五条 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并处罚金,应当根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认罪悔罪态度等情况,确定与主刑相适应的罚金数额。判处拘役一个月的,可以并处罚金1000至3000元;拘役刑期递增的,可以按照此比例确定相应的罚金数额。    


第六条 醉酒驾驶机动车,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得适用缓刑:     

(一)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二)血液酒精含量虽然未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但是具有本指引第三条规定的从重处罚情节的。     

对于具有前款情形,又同时具有本指引第四条规定的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综合分析各量刑情节对刑罚的影响;从轻处罚情节更加突出,符合缓刑条件的,对被告人可以适用缓刑。    

醉酒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未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且不具有本指引第三条规定的从重处罚情节,符合缓刑条件的,对被告人可以适用缓刑。    


第七条 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不具有本指引第三条规定的从重处罚情节的,可以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     

(一)血液酒精含量未达到130毫克/100毫升的;     

(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130毫克/100毫升以上,尚未达到150毫克/100毫升,系短距离挪动车位、非因检查原因自动停止驾驶、隔夜醉驾等情形的。     

对于具有紧急就医、见义勇为等特殊情形,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当从宽把握,对于    对于具有紧急就医、见义勇为等特殊情形,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当从宽把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    


第八条 本指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指引下发之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不按照本指引予以改动。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自:孔律法语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律师必备326份文书大全(2022版,附下载方式)

点击阅读➤律师办理民商事业务操作指引大汇总!(共21件,2022.7整理)

点击阅读➤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法规汇编(2022.7整理)

点击阅读➤公司法律法规完整梳理版(2022年)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精品法律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