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富》榜单,“巨无霸”朋友圈里的中美两国

2017-10-14 杭子牙 杭子牙

本文是受宁南山《从千亿美元公司看未来中国产业的世界竞争》启发,根据2017《财富》榜单入选企业名单,继续深谈中美经济竞争。文中有引述宁文内容亦有不同观点争论,特此注明。



当今世界各国竞争基本上是经济竞争,其它领域的竞争实际上也是经济竞争,而经济竞争,又集中体现在作为经济载体的企业竞争。


因此,哪个国家的企业更有活力和发展前景,哪个国家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保证,哪个国家能有效整合并发挥好经济影响力,哪个国家便能赢得世界和未来。

 

2017年《财富》500强榜单统计了全球范围内由9个国家垄断的53家年营收千亿美元以上的跨国企业,就很恰切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为什么将分析目标锁定在营收千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就像宁南山说的那样,是因为这些企业不仅都是业内的霸主,是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都具备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本文继续锁定这些“巨无霸”企业作为分析样本,不代表就忽视中小企业的意义。事实上恰其相反,中小企业不仅不可忽视,而且还要花大力气投入关注和爱护。

 

这是因为:一,所有“巨无霸”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没有的中小企业就没有“巨无霸”企业;二,如果没有成千上万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一个国家根本就不可能有经济活力,就可能会陷入贫富悬殊,就业会成为问题,政府决策也极容易被“巨无霸”企业绑架。

 

所以,本文主要是从企业规模之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说明“巨无霸”企业确实具有不一样的独特价值,并没有任何轻视中小企业的意思,亦无意为中美孰优孰劣进行任何政治鼓吹。

 


2017年《财富》500强榜单显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9个国家拥有年收入千亿美元的公司。首先是经济实力最强的美中,然后是日、德、法、英,最后是荷兰、瑞士、韩国。

 

荷兰、瑞士、韩国3个国家,共有4家入选。

 

国家

行业

企业

荷兰

金融投资

EXOR

能源化工

壳牌

瑞士

大宗商品

嘉能可

韩国

电讯科技

三星

 

人们印象中四处都是郁金香和风车磨坊的浪漫之国荷兰有两家公司进入。一家是石油巨头壳牌,石油行业500强第一名,年营收达2,722亿美元,另一家EXOR主要做股权投资,是尤文图斯、法拉利、菲亚特、Jeep,玛莎拉蒂、SGS等公司的主要股东。

 

精密仪器和钟表大国瑞士有一家进入,不过这家企业却是以做大宗商品交易为主,他家卖的东西说出来大得吓人,主要是矿山。


还有一家是韩国企业三星,韩国人普遍认为其总裁比总统更有影响力,不过其“太子”却因为给朴槿惠输送利益,现在正被关在狱中。


 老牌工业强国日、德、法、英等四强共有14家入选。其中,日本5家,德国4家,法国3家,英国2家,正好是一个递减等差数列。

 

国家

行业

企业

日本

金融保险

日本邮政

电讯科技

NTT

汽车

丰田

本田

日产

德国

金融保险

安联保险

汽车

大众

戴姆勒

宝马

法国

金融保险

安盛集团

巴黎银行

能源化工

道达尔

英国

金融保险

法通保险

能源化工

BP石油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日、德两国的产业机构高度相似,都是以汽车产业为主,分别各有3家入选。法国有2家金融保险类公司入选,另一家是石油化工巨头道达尔,相比上一年又减少一家。日不落老牌帝国英国,则居然沦落到只有两家入选,实在是令人唏嘘。

 

宁南山在文中指出,日德两国的经济结构,以汽车作为绝对支柱,在接下来的互联网时代一定会完蛋,因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高速物流,人工智能等,基本都是中美在领跑,在这些领域,日德已经大大落后。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年日德两国的汽车巨头都在急于打造高科技形象,并纷纷和互联网链接。而另一方面,高科技互联网企业,如谷歌,以及电动车企业,如特斯拉和比亚迪等,也挟科技优势在汽车市场攻城略地。就目前市场看,传统石化能源汽车仍然占据优势。

 

 

然后看中美两国。首先看美国,美国共有22家公司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比上一年减少一家,这22家巨无霸的年营收高达36,019亿美元。

 

美国

行业分布

企业

年营收(亿美元)

医疗

快捷药方控股

1,003

CVS health

1,775

联合健康

1,848

康德乐

1,215

美源伯根

1,468

麦克森

1,985

电讯

科技

Verizon

1,260

AT&T

1,638

通用电气

1,267

亚马逊

1,360

苹果

2,156

零售业

克罗格

1,153

沃博联

1,174

好市多

1,187

沃尔玛

4,859

金融

保险

摩根大通银行

1,055

房利美

1,072

伯克希尔哈撒韦

2,236

能源

化工

爱克森美孚

2,050

雪佛龙

1,076

汽车

通用汽车

1,664

福特汽车

1,518

合计

22

36,019

 

 美国这22家企业分布有个突出特点,是医疗健康和电讯科技行业合计达到了11家,正好为全部22家的一半。这里包括:

 

医疗健康6家,这即和美国在该领域科技研发及市场份额的全球领先地位相匹配,也折射出美国医疗体系巨头在美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力,也正是这个原因,因为这些相关利益集团的压力,美国的医疗体系改革几乎寸步难行。

 

电讯科技5家,这也是美国在该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的象征。这里如果再加上一些在硬件和软件时代曾为行业霸权和那些接近或正在向千亿俱乐部冲刺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如谷歌、facebook、甲骨文、IBM、HP、微软等,更显示出美国在该领域无可匹敌的领先地位。

 

另外,榜单中还有4家零售企业,这也是美国特色,体现了消费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以及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特质。


 

最后看中国。中国共有13家公司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数量上接近日、德、英、法之和,2016年总营收为20,811亿美元,为美国企业的58%,而2016年中国总体经济规模为美国的60.4%,两者非常接近。

 

中国

行业分布

企业

年营收(亿美元)

金融

保险

工商银行

1,672

农业银行

1,335

建设银行

1,479

中国银行

1,223

平安保险

1,103

中国人寿

1,013

电讯

科技

中国移动

1,068

鸿海精密(台)

1,412

能源

化工

国家电网

3,296

中石化

2,943

中石油

2,993

汽车

上汽集团

1,067

建筑

中建总公司

1,402

合计

13

22,006

 

这13家企业,包括台湾郭台铭的鸿海精密。在这一点上,我和宁南山观点相同,之所以将鸿海放到这里,一则是我们“一个中国”价值观的体现,二则是鸿海虽然是个台湾公司,但其投资和就业却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其实没有产生多少经济利益。

 

当然,因为两岸还没有统一,把鸿海作为台湾地区的企业单列出去计算也可以——其实台湾有公司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也不奇怪,因为如果以经济体来说,台湾在全球的排名可以到22位。考虑到台湾只有2300万人口,而且经济停滞已经近20年,这其实很不容易。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进入财富500强年营收千亿美元的53家公司中,除了中国之外,其它都是发达国家。其它8个国家中有5个(美、日、德、英、法)都在当年“八国联军”的侵华名单里。当年火烧圆明园的英法,加上侵略中国最狠的日本,合计10家,也没有中国多。

 

看到这些,中国人当然会扬眉吐气,也应该知道为什么现在全球几乎没人把中国当发展中国家看,而且几乎所有国际主流媒体,一谈到经济,都把眼光集中在中美两国身上,其他国家好像不存在一样。

 

 

再进一步对比中美两国的上榜企业可以发现,相对于中国,美国在各领域仍有领先优势。特别在具有未来竞争力的医疗健康、电讯科技,以及传统的汽车产业上。世界头号强国这个称号可不是吹出来的。

 

在传统汽车产业上,中国是个汽车大国,却只有上汽一家入选。而如果从品牌看,中国国产汽车品牌更弱,还没有一家能进入国际知名品牌。


汽车业作为中国发展最早、政府投入最多、民间期望极高的产业,居然是这个样子,实在令人感慨。中国现在决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突破口试图赶超,不知道这个雄心能否实现。

 

医疗健康领域是中国的最大短板,无论是医疗技术水平、医药及医疗器材研发能力还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中国和美国都完全没法比,在该领域奋斗的企业要继续努力。


为鼓舞士气,宁南山在进行中美产业竞争力对比时,将医疗健康领域抛开,光对比分析中国的强项,我觉得是不妥的。医疗健康是一个决胜未来的极为重要的领域,我们要实事求是的看到这个差距。

 

电讯科技领域,美国具有绝对领先优势,但中国正在急起直追。特别在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中国的阿里、腾讯、华为等,如果不出大的失误,假以时日一定会杀入千亿美元俱乐部,但即便如此,中美两国的差距依旧明显。

 这三家企业中,最有希望的是华为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818亿美元,增长了32%。可以说,华为成为千亿美元企业,就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到时候在电子行业,华为将是继苹果和三星之后,第三家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的电子公司。

 

阿里、腾讯2016-2017财年营均收为1,500多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大约240亿美元左右,虽然规模上和千亿美元差距甚远,但其年增速都高达令人恐怖的50%,而且丝毫没有减速迹象。


在对阿里腾讯的发展上,我同意宁南山的判断,估计在未来5-10年之内,这两家企业也可能会进入,所以大家投资的话可作重点考虑。当然,这两家企业股票在国内买卖很不方便,这一点确实非常讨厌。

 

必须强调,互联网相关领域是中美的战场,除了中美之外,其它国家基本没戏。而像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中国在该领域已处于比美国还领先的位置。

 

 

中美对比的另一个明显差别是,美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拉动,体现在入榜企业中居然有4家零售公司;而中国经济增长则主要靠投资拉动,体现在入榜企业中不仅有“国家电网”这样的电业巨头,还有另一家专门承包大型基建工程的“中建总公司”。

 

事实上,就像《财富》统计的那样,除了中建总公司已经入榜,下面还有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16年销售收入969.8亿美元,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16年销售收入948.8亿美元。这两家也是接近千亿美元的公司,进入千亿行列恐怕只是早晚的事。

 

而国家电网公司,很多人觉得它只是国内的一个垄断国企,其实它早已走出了国门。



宁南山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在欧洲有三张电网的大量股份,分别是希腊国家电网的24% ,葡萄牙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公司25%的股份,意大利电力公司的35%的股权。


另外,国家电网公司在巴西的子公司,先后收购了12家巴西输电企业,是除了巴西国家电力公司之外最大的电力输送和配电企业,也是最大的新能源企业,中国只派出了30人的管理团队,其他全部本地员工,管理了全巴西电力的14%,体现了极高的管理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还拥有菲律宾电网公司40%的股权,另外在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州,国家电网拥有南澳输电网公司41.11%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和其它有企业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的几个国家相比,只有中美两国是在与经济相关的各主要领域几大支柱产业都有分布(只有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国是空白)。

 

老牌工业强国德国和日本,优势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领域,特别是汽车领域。其他各国则零散分布在金融保险和能源化工领域,在代表未来高科技的科技互联网等领域,这些老牌强国基本上没有竞争力。


只有中美两国,在金融保险、电讯科技、能源化工、汽车等领域都有巨无霸企业分布,尤其在最具未来意义的电讯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具有无可匹敌的领先优势。


但和美国相比,中国企业的整体技术含量和美国仍然有很大差距。而且大部分中国企业主要是借助垄断优势,营收和利润来源主要集中在国内,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还不能和美国相比,而美国企业则是在全球范围布局,在全球几乎每个主要市场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除此之外,美国有适合本国消费主义文化的消费零售,中国有适合本国发展阶段和生产主义文化的基建工程,两者旗鼓相当,适合了各自的国情和文化,不能用强弱或好坏形容。

 

从企业性质上,美国入选的都是私营企业,中国则基本上都是垄断性国有企业。这既是两种不同的企业性质,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所以,中美两国竞争,表面上是两国实力竞争,实际上是两国经济竞争,本质上则是两种不同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竞争。

 

到底是美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好,还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好,这个牵扯到人们的价值观差异,真的很难在一时说清。

 

但有两点可以肯定:第一,如果中国照抄美国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经济成绩,想要美国照抄中国,基本也没什么可能。


第二,今天中国已经不是39年前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也不是68年前刚刚建立的中国,更不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间那个总是被列强侵略欺压的中国。


尽管中国还有很多不足,中美仍有很大差距,但依托于这些年的经济崛起,她确实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强之一,而且在我们可以眼见的未来几十年内,世界格局的竞争,恐怕都将主要是中美两国的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杭子牙”

转载分享,敬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