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7年11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还好,我已经不算“低端人口”!

2017-11-24 杭子牙 杭子牙

一场大火之后,北京陡然加大了对外地低端人口的清理力度,有不少地方贴出紧急通知,限五天之内,公寓及出租屋要全部紧急清退,届时将强制断水断电断气。一些在网上流传的视频和照片还显示,有不少租客大包小包的行李被拎出,在寒风中满脸无奈地焦急寻找住处。

 

然而就北京租房市场的价格,对租住在这些地方的很多人来说,找民房或单元楼租住,可能真的无法承受。这些在异乡漂泊、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所谓“低端人口”,在这个新年将近的冬天,有多么力不从心,觉得不为异乡所容的那种凄凉,如果未曾有过切身体会,真的很难理解。

 

我大概是在2004年初到的北京,当时的漂泊经历,虽然没有吃太多苦,到今天都还有很多不愉快的回忆。但我们那一代“北漂”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当时地下室、群租都没有问题。同时因为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各行各业都亟需外地人手,所以当时真的感受到了“北京欢迎您”的热忱,当时那个喧嚣、躁动甚至有点杂乱的北京,真的能让人感到她的脉动。

我经常在想,如果我当时不从地方辞职到北京,或者如果当时到北京后就被当做“低端人口”赶走,我和我的家庭现在会怎么样?我的视野现在会怎么样?

 

我现在当然可以随时带着家人离开北京到任何一个愿去的地方生活,包括海外,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最基本的积累,这些年又经常到海外出差,觉得满世界都是机会。


但问题是,那些还没有完成积累的、没有高学历和特殊技能的、没办法在更广范围内找到更好工作的人,或是那些刚刚到北京打算闯荡一番的年轻人怎么办?


我们总不能过完河,就把桥拆掉吧?!


现在,北京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城市,在国际城市排行榜上都居于前列,对标发展的对象是纽约、伦敦等这样的国际核心城市,我也经常在媒体及国际社会鼓吹,这些年北京的快速发展确实令人振奋。


但是今天变阔了、变干净了的北京呢?国家这些年在这里投入了大量资源,它本来应该更为包容,给更多人成就梦想的机会,但它却令人遗憾的开始驱离外地人口。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外地人不回老家去?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轻浮,真的就如活在梦里,或是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上云端。中国人安土重迁,如果能在家乡找到好的工作,谁愿意抛妻弃子到外地打工?


再一个,对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寻找机遇,本身就是社会纵向流动、打破阶层固化的自发路径,这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好事,就算他们今天还只能住在出租屋内,为什么就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呢?

 

我当然支持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支持北京的城市市容市貌整治,北京的城市承载能力确实有其自然边界,而且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也就应该有现代化的样子。但另一方面,如果咱们的首都,一个已经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对人冷冰冰的城市,那它还符合现代化的定义吗?现代化的主轴永远是人,是为了人的发展,特别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发展,如果现代化偏离了这个主轴,那现代化还有什么意义?

 

这次发生的火灾惨剧,令人非常哀伤,人都有父母亲人,谁也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公寓与出租屋确实需要整治,但整治的方法难道就只有驱赶人口吗?就不能透过强化日常管理进行吗?


或者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要赶人,咱能不能更人性一点,温暖一点,不这样一刀切下去吗?像北京这样的寒冷冬天,如果换了是自己会是什么心情?如果是自己的家人,会让他们就那样在街头茫然无助,甚至裹着被子露宿街头吗?我相信应该不会。

 

我真的好喜欢北京,这些年一直在感受这个城市的进步,也希望她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宜居。但与此同时,我也实在不愿意看到这种令人即悲伤又无奈的事情发生,因为它确实体现不出一个大城市应有的现代与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