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检法基层难熬解析:相信人可以无私是一切乱象的根源

烟语法明 2024-04-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经济犯罪侦查与辩护 Author 老徐

还记得近20年以前,笔者第一次考公务员面试的时候,面试第二题为:作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您的近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夫触犯了法律,你会怎么做?“
笔者思考过后,做出的如下回答:“各位考官,我知道有许多人在此时此刻会选择回答大义灭亲,我也愿意相信他们说的是肺腑之言,但如果是我的近亲属、师长、同事好友触犯了法律,我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我是做不到大义灭亲的,我最多只能做到申请回避,但我会积极选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帮助他们。”

出来和面试完的考生们交流过后得知,也确实如所料,不少考生说出了要大义灭亲的话,我本人对此说法内心是不认同的,甚至是极其反感的,我相信考官们的心态也同样如此,得低分实属应当。

一、相信和要求人的完全无私,是基层干警难以主张自身权利之源

如今的社会某些低级红高级黑宣传就存在着对公检法乃至整个公务员群体的“大公无私”的圣人要求,如“父母妻儿病危进ICU依然主动坚持工作岗位不去探望”等。思想上要极度纯洁、行动上要完全无私,对待公检法工作人员乃至整个公务员群体要求的是“圣人”的标准。
笔者认为,完美无缺的圣人是不存在的,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罔顾这一基本人性的“塑造”,绝对塑造不出什么圣人,只可能塑造出“岳不群”之流。

改革开放、时代已经发展几十年了,还有人的脑子里满是“无私”和要求他人无私,给人的感觉还是“亩产超万斤”的思维模式,如前段时间落马的某位正部级领导傅某,讲究和要求的就是无私奉献,要求警察上瞪眼班、24小时不闭眼,撤床不撤床成了态度问题、政治问题、价值观问题,推行瞪眼班之后,一年有近100人猝死,但消息传到他耳朵里,傅某开大会却讲道:“你们监狱部门的警察素质也太差了,值个班怎么就死了呢?”。

基层公检法难熬难干的深层原因恰是因为在无私圣人要求的标准之下,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关心基层干警的生存工作处境。即使是领导想关心,在无私标准严格要求之下,他也很难做到,他做了没好处出了事要挨整,不做没坏处,大不了被抱怨,普通人会如何选择一目了然。
要求干警们讲奉献、比工作,无私标准之下却没法讲合理对待。言队伍建设必谈从严治警,无私标准之下又忽视从优待警。在工作中提倡无私奉献的多,对民警的合理报酬、休息权、健康权等权益关心的少。民警出于担心争取有关待遇会落上“只讲待遇不讲工作”的“恶名”,违逆了“无私”的要求,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根本不敢出面争取。
正能量的宣传和要求“放卫星”,在对他们的牺牲奉献事迹、案件成绩如数家珍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他们辛酸的一面?他们为了工作抛妻弃子,造成生活上、家庭上、个人思想上有哪些困难,相关部门能否列举一下?他们是只有光辉完美一面的单薄的正面形象,还是他们都是铁人一个、光棍一根、或是对家庭忘恩负义冷酷无情之徒?他们的感情有没有喜怒哀乐、想不想亲友把酒言欢,生活有没有柴米油盐?

所有通往地狱之路,最开始都是准备到天堂上去的。一味的强调人必须无私,这种导向只能迫使人人掩盖真实的人性,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导致那些善于隐藏人性的人或者丧失人性的人更容易上位得势。一个可以“无私”到对自己亲朋好友、同事“大义灭亲”的人还可能对人民群众有慈悲之心吗?
比如在公开的新闻报导中,我们能看到,已落马的王立军在主政期间,其手下的某“得力干将”对自己的昔日同事都可以采取残酷的手段刑讯逼供。其中江北公安分局刑警支队原队长王勇(已平反)遭遇其“得力干将”为首的专案组多次刑讯逼供,乃至锁骨断裂。另一位被“得力干将”毒打的王立军的秘书、副处级干部、一级警督忻建威,被铐在铁椅子上9天9夜,被打得每天脑袋都是蒙的,浑身都分不清楚到底是哪儿疼,上面吐血,底下屙血,一度昏死过去,被送进了医院抢救。两条腿肿得像大象腿一样粗,鞋都穿不进去,整天被铐在铁椅子上,屁股都坐烂了。在被关押339天之后,“得力干将”未能找到忻建威的什么犯罪证据,只得将其释放。

王立军落马后,2012年6月27日忻建威被平反,市局郑重召开了“纠错”会议,与他同时被平反的还有十多个人。足见其“得力干将”对无辜同事看似“大公无私”、“大义灭亲”,实则是无情迫害,啖血上位,所作之恶,触目惊心。而这位“得力干将”被王局称为50年难得一遇奇才,笔者是见不到王局了,如果能见到王局,一定想问问他,这样的人你敢放在身边长期使用吗?

类似这种能踩着同事、亲友、甚至是领导的人头上位的,不正是某些低级红高级黑的宣传稿最喜欢鼓吹的“大义灭亲”“无私奉献”的干部吗?
二、相信和要求人的完全无私,是基层产生懈怠抱怨软对抗风气之源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个著名的论述:面包师清早起来做面包,不是为了怜悯那些早晨上班的人没有早餐吃,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
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面包师主观上的利己之心,创造了客观上的利他之果。这个论述真的非常著名。以至于之后的经济学的核心课题,就是不断优化交易机制,以促使面包师的利己之心,所导致的最终行为,真的是早起做早餐。

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人的无私最大限度只能做到对父母妻儿,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力,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在竞争中,个人的“自私”往往会促进公共利益。利己并不排斥利他,利他也不否定利己。
党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实践证明,利己利他其实是事物的两面,二者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助推。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的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如果基层干警自己的个人权利和休息娱乐长期得不到保障,必然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工作问题、家庭问题、健康问题、心理问题等。这一点国富论也有论述:我们知道,无论谁在精神上肉体上,继续数日的劳动之后,都自然会伴以休养的强大欲求,这欲求,若无暴力或特别苦衷为之拘束,其来势殆不可抵抗。
安息,甚而游惰,乃是自然的欲求。这时,若非任其安息,任其游玩,以图和缓,结果将不免发生危险,丧其性命,不然,迟早亦会迫他染着职业上的特殊疾病。所以,假若能听从理性及人道主义的主宰,就不应常常激励劳动者勤勉,应当让他们紧张的劳作时时得到缓和。我相信,一个人的劳作,若能长此适度,不致中辍,那他就不仅能长此保持健康,一年一年下去,他的作业亦定能出人头地。这种事实,在任何职业上,都可以见到。

然而,在各种限制约束及圣人无私要求之下,为了一份工作,人被折磨的志气全消。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志气全消,则生力从何而来呢?生力无从而来,又怎会又大的作为呢?从反面说,个人活的有尊严,才能保住其志节,个人保持了志节,才会放射出各自的光芒和力量,社会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
有了真正的力量的社会,才可能有大的作为,一个单位或组织对各个人之要求事项愈少愈妙——应须严格限制于最低限度之必要条件上,个人对单位和组织所能付出的多少,与组织对个人过度要求的多少总是逆向反比。组织对各个人所涉及与过度要求者愈增,则个人所能付出者将愈减。

但许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以至对于“被组织者”的要求之高,常高过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光要管其工作,还要管其生活和想法,这样一来,势必难以避免下列结果:自恃有能力的人不愿受其约束管理或鞭策驱使;受其约束管理或鞭策驱使者易被迫为有苦难言,抱怨不断,效率下降甚至躺平。在一些特殊情境之下,如果众人无法脱离“组织之网”,则为生存计,大家对苛烦之要求常应之以软性的敷衍。所以,在一些地区,习惯于虚假的形式主义就成为普遍现象。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公检法一些年富力强的警察、检察官、法官纷纷选择辞职,而无法选择辞职的,往往对那些超乎人性的要求采取消极应付,甚至躺平式软抵抗,用形式主义对抗官僚主义,用魔法打败魔法。

三、“利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社会从本质上说,就是互相交换服务。社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满足人的所有欲望的最佳手段。使人的生活过得更有人味的社会方法,最主要的是克服贫穷。不重视和保护个人利益难以发展到协调完善阶段,这是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社会利益与得到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之间,并非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社会不是需要个人牺牲个性的摩洛神。正好相反,社会是使每一个人获得福祉与快乐的最为重要的工具,是个人得到生存与进步的最合适的武器。

一个社会,如果因为过度提倡“无私”,而人性本就自私,那么就需要强迫“无私”,进而造成对工作的厌恶,就会堕落成由心怀仇恨、互相谩骂和愤世嫉俗组成的大杂烩。
市场经济只所以能成功具有独一无二的效率要归功于它正确对待和激励自私,每个人能竭尽全力服务于其同胞,人们并不因为互爱或应当互爱而分工合作,他们之合作,因为合作对于他们自己最有利。
使人不得不调整他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要求的、不得不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不得不以和平的协作来代替敌对与冲突的,不是爱,不是仁慈,也不是任何其他的同情心,而是来自于利已之心。所以,照顾到个人的利益,并不会损害社会的利益,反而会促进社会的利益。

时任四川广安市委书记的李建勤书记曾讲过:“工作靠谱的同时,对家庭也要靠谱。岗位需要你们,但是任何一个岗位离开你是可以运转的,如果家里离开了你,可能天就塌下来了。家里有紧急事务要处理,那就请假、放假。“
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要赡养好老人,抚养好子女。不要以工作为借口,没有必要,离了一个人地球照转,家里离了你就转不起来。”从他这段话和他对公务人员的要求来看,不愧是小平故乡的市委书记,深得小平理论的精髓,党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在于正确认识和对待“利已”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这个道理。

所以人的私心,既不是坏的,也不是可耻的,它是人类无止境发展的根本动力;相信人可以永远无私奉献,就等于否认真实存在的人性,无疑是一切乱象的根源。因为你相信人可以无私,所以,你就认为追求私利就是坏的,是可耻的,就要通过打、杀和教化来消灭它,这就迫使它进行伪装。

一切兴风作浪的根源都来自被隐藏的私,把私隐藏和伪装才真正是坏的和可耻的。因为你不承认、不允许它的事实存在,也不会想着利用它来更好的激励人,谎言、伪装和虚伪就必然有效。虚象、假象和乱象就必然丛生,造成狂热当道,民粹高涨,谎言就必然铺天盖地,布满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坏人得势而好人被整的现象。
如果人们都不相信人可以永远无私,能够认可并愿意面对人性是自私的时候,私就是阳光下正确的私利,就是人之常情,是完全正当的,它也不再可耻而需要隐藏,所有的乱象就自然无从产生,也就不会有基层那么多的难熬、抱怨、懈怠和躺平。

  往期文章:司法文书校对是个良心活儿,除了增加人手和提高待遇,别无他法


  往期文章:起诉转载裁判文书网案例侵犯其人格权名誉权,获得法院支持的答辩状来了


  往期文章:中纪委要加大行贿不当利益的追缴纠正力度,该倒查行贿律师们不?


  往期文章:县法院里的蹉跎岁月间,圆了谁的梦?碎了谁的梦?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