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周杰伦”走红网络,暴露了家庭教育的3个关键(父母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男孩派 Author 男孩派


真正优秀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始于阅读,成于习惯,忠于父母的榜样力量。
——虎妈

﹏﹏
﹏﹏
作者 | 张可粒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最近,清华大学“周杰伦”火爆全网。

他叫陈逸贤,因为神似各种明星,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与关注。 

更厉害的是,这位小哥不仅长得帅,更是清华大学2020年特等奖学金(本科生)得主之一,毫不夸张地说,那可是“学霸中的学神”。  

(图源:清华大学)

海报上的他,科研成就突出,学艺文体两开花,才华样貌都不落。

海报之外的成绩,也是格外显赫,英语流利,演讲口才惹人注意。 

(图源:都市快报)

连他的老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林潮教授都评价说,陈逸贤是十余年来在清北指导的最优秀的学生。

众多网友也纷纷“吐槽”:“物理系的那个同学也太帅了吧,有颜有才!这次上帝真是太不公平了!”

但当我细看其成长经历,才发现,所谓横空出世的天才,背后都有着父母的奋力托举。

父母的陪伴和努力,才是孩子成材的肥沃土壤。

没有哪一种成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尤其是关于孩子的教育。

他的因,在于家,他的果,也在于家,他的家教理念,值得所有父母借鉴。

重视阅读的家庭

才能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阅读就像是一颗颗种子,经由父母的手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塑造着孩子的言德品行,引导孩子体察与感悟人生。 

陈逸贤说过:

“自己英语好的原因,是父母给自己营造了学习英语的氛围。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妈就拿《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串读,每天给我半英半中地读一点,一周读一章。 
从那时候起,我就特别喜欢读原著,初高中的时候也是一周刷三本这种速度不停地看。”

果然,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因为陈爸陈妈的正确引导和家庭阅读氛围的感染,使得孩子沉迷于阅读之中,无法自拔。

阅读是孩子与知识接触的联结点,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要做好这3点: 

1. 家中有书,创设读书环境

没有书的家庭,怎么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呢?单独给孩子设置一个读书小天地,准备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书籍,方便孩子随时取拿。

同时多购置一些有教育性和科学性的设备,比如地球仪、地图等,激发孩子探索欲。 

总之,一定要让家里有读物,让书本触手可及,这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自然方式。 

2. 常去书店,感受知识熏陶 

俗话说“常在书店逛,自然沾书香”,空暇时间多带着孩子去书店逛逛。

当他看到其他孩子专心阅读的样子,会更容易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 

而孩子去的次数多了,都不需要我们催促,他自己就会翻书来看,享乐其中。 

3. 父母共读,营造读书氛围 

如果孩子被激发了阅读兴趣,一定要再接再厉,固定每天睡觉前的1小时,就是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的最好时机。 

等孩子大一些,可以进行角色互换。

我们“缠着”孩子去讲书中的内容给我们听,恰当提出开放式的问题,督促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 

同时,不吝啬夸奖孩子,因为赞扬会让孩子产生成就感,拥有更多的阅读热情。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只要我们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耐心地引导孩子,及时地称赞孩子,并且给予孩子良好的示范,那么孩子爱上阅读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好习惯

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器

陈逸贤的父亲曾说过:

“学校教育带有普遍性,家庭教育更具有其特殊性,家、校教育中的协同与互补是成就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 

在学校,老师教授知识,在家里,父母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两者齐肩并行,是“教育”二字最好的诠释。 

有研究表明,7-12岁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陈逸贤父母深谙其道,从小就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作业完成了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潜移默化中,也促使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不断变得自律。 

1. 从作业中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这不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 

首先明确孩子的作业要求,拟定以时间、数量、质量为基准的具体目标,比如具体什么时间完成,答对多少题目,字迹是否清晰工整。

其次,我们要科学地检查作业。1-3年级的孩子,要注重于字迹检查,3年级以上,我们要看孩子做题的思路,指出错误,让孩子自己纠正。 

最后,我们一定要留一些给孩子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空间,避免孩子有依赖性,不愿意自我思考。 

2. 从一天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时间习惯 

生活即教育,拥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大小任务。 

让孩子提前一天在便签本上写下第二天的事项与计划,从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午饭,几点进行写作业等,都妥当安排好时间,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拒绝拖拉与磨蹭。 

3. 从做家务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运动对于孩子来说极其重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所有智力发展、心理发展都是建立在身体发展的基础上。 

父母要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小到洗碗、晾衣服,大到除草、拖地,都是特别合适的活动方式,同时也可以渐渐增加户外活动,比如跑步、跳绳等。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给予孩子无穷的精神力量,让孩子身心愉悦,更有利于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为人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恒地陪孩子把好习惯践行下去,才能将好习惯变成助力孩子腾飞的双翼,闯出更为美好的新天地。

父母做榜样
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报道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陈逸贤读初中的时候,总会有家长向班主任诉苦,孩子老是爱玩手机怎么办? 

他的父亲受邀去学校进行交流,当场从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老头机”。 

原来,父子俩当时都用同样的“老年人手机”,只有基本的通讯功能,自然也不用担忧网络和游戏了。 

陈爸爸接下来的一番话,更是令人警醒:

“家长率先垂范,以“理”服人是家庭教育的前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是必须做到,否则是不公平的,也有失公允。”

是啊,教育之难,难在父母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乐于改变,是否能够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永恒的生命范本,身体力行地做出榜样,赢过一切耳提面命与三令五申的教训。 

去年的一则新闻,双胞胎保送博士,暑假期间仍在工厂帮妈妈打工,令人记忆犹新。

而这优秀成绩的背后,更是离不开父亲的榜样力量。

兄弟俩坦言,父亲是自己的偶像,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也会经常购买书籍送给自己,业余时间还会吟诵诗歌。 

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先努力去成为这样的父母。

孩子所有的优秀,都是父母行为用心耕耘后的开花结果。

高层次的父母,从来不靠嘴上功夫去管教孩子,而是用自己的自律去影响孩子的自律。

想让孩子不要总是拖拉、迟到,父母自己就得先做好时间管理,准时守点; 

想让孩子有教养,待人接物有礼貌,父母就不能有粗鄙行为,总是出口成“脏”; 

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父母就应该先放下电子设备,捧起书来细细品读;

想让孩子成绩优秀,父母就应该乐于进取,不断汲取新知识,扩大自身的格局和眼界。 

教育孩子,拼的从来就不是钱财地位,拼的是父母的教育态度,拼的是父母对自身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要求是否一致。 

古语有言:“己正而后能正人。” 

父母的身教是孩子最实际、最生动的学习课堂,因为以身作则的教育,更能润物于无声。

如此看来,陈逸贤的家庭教育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育儿秘诀。

无非就是:阅读养成,习惯塑造,以及父母的榜样力量。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最简单的方法践行到极致便是成功。 

就像教育学家张文质所说的,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在于“教育”,而是在于“还原”。

还原阅读的场景,营造读书的氛围,缕缕书香气,滋养孩子的灵魂; 

还原日常管教,爱与规矩并行,有的放矢,让孩子习得优良习惯; 

还原榜样的力量,父母行动的号召胜过一切刻板说教。

我们相信,当父母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外一颗心灵,用书香喂养,用规矩引导,用行动呼唤,用热情陪伴,自然而然也能养育出充满爱与智慧的优秀孩子了。 

与各位父母共勉。


*本文系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200万精英家长都已关注我们。


麦田诚挚邀请您
和孩子一起成就未来!
支持麦田,我可以
▲加入月捐,成为麦田的播种者▲加入麦田成为一名麦客▲联系、捐赠麦田

关于麦田慈善基金会

 麦田慈善基金会起源于2005年10月,2015年注册“扬中麦田义工服务社”,被认定为4A级社会组织,2018年成立“扬中市麦田慈善基金会”,被认定为3A级社会组织。麦田始终致力于改善贫困孩子的教育环境以及在扬中本地开展公益项目。

 更多内容 

公益项目VS公益产品:名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

叮咚!你的圣诞小精灵已送达~

丁真爆红之后家庭背景曝光,我才知道他的运气从哪里来

北大才女一等奖作品:《卖米》,感动无数人!

湘西麦田『知识新窗』项目第2期反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