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仝麟阁 麟阁经略 2024-02-28
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麟阁经略」→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麟阁经略”

人类社会的三种道路:真正的社会主义、赛博朋克2077和1984


终于结束了近两个月的旅行,我连续去了六个国家,体验到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我将在后续的文章里,和大家聊聊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除了表面上的直观感受,我开始思考一些深层的社会性问题。上周和《海边的西塞罗》的连线中,我们讨论了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在这位奥地利作家的眼中,二战前的欧洲是艺术和心灵的净土,被底层狂热的民族情绪所裹挟,最终化为焦土。对人性和未来绝望的茨威格,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摄于哈尔施塔特)

如果茨威格能看到今天的欧洲,他大可不必如此悲观。尤其是他的老家奥地利和北欧、瑞士、荷兰、爱尔兰等国,几乎成为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模板,实现了平等、富裕、公正。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人类可以高枕无忧,不必担心今天的一切会成为《昨日的世界》。美好的盛世之下,暗流依然在涌动,并蕴含着无法预测的破坏力。

1


这股暗流不是宗教、种族、文化,甚至连欧洲东边那头虚弱的巨熊,也无法在这个时代掀起真正的全球性危机。我想讨论的,是科技,更准确地说,是科技和制度的结合。

科技为人类解决了历史长河中动荡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因子——饥荒,尽管某些非洲国家还存在饥饿,但这更像是人为制造的结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23年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8.36亿吨,创历史新高,各国政府已不再需要为饥荒发愁。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另一面——基本温饱和廉价奶头乐被科技满足,制度变革的速度反而懈怠了。在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波”结束后,人类社会迎来几十年的稳定期,革命的阈值越来越高。

尤其在苏联解体,失去旗鼓相当的威胁后,过去进行制度输出的主力——西方集团,也在共同的利益下妥协。曾持水火不容意识形态的国家竟然可以成为商业伙伴,不寻求互相改变。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如沙特、卡塔尔....这些有着和现代国家制度格格不入的封建国家,依然有着稳定的政治秩序,只要这些国家不去挑战它国,变革似乎遥遥无期。

这种现象打破了启蒙者的幻景——一个国家只有在政治上实现文明、才能带来物质上的文明,否则就会被无法压抑的社会矛盾强行改变。在苏联解体后,这成为了自由主义者的信条。

但现实的发展终结了“历史周期律”,只要一个国家不自我封闭,通过外部技术输入和国际市场,即使它的体制和时代完全脱节,也能靠资源或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稳定统治。

另外,还有一个历史规律现在也改变了。过去无论是古罗马、古希腊,还是20世纪末的美国、苏联,凡是做大做强,都有输出制度的动机,甚至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通过暴力方式强行让他国接受自己的制度。

这种现象背后的动机来自于大国的“普世主义”和“不安全感”,正如法国社会学家雷蒙阿隆所说:不同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创造了一个“丛林社会”,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对彼此怀有严重敌意,不准备当猎人就会成为猎物。

但是今天这种情况改变了,美国所主导的北约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强权国家,它已经拥有了全球范围内绝对的军事统治力,而且美国还主导着金融和贸易体系,使它不需要扩张领土和霸占他国主权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地收益。

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开始淡化意识形态而更看重现实利益。

(阿桑教堂,摄于慕尼黑)

所以你无法想象,信仰基督教的美国民选政客可以和信仰逊尼派的沙特专制君主共坐一堂,甚至成为战略伙伴,贸易所带来的利益战胜了制度上的“成见”。

我悲观的认为:这个世界在20世纪风云突变,而今天的制度似乎正在走向一个固化的状态。诚然,我们信奉的普世精神、人文主义依然占据主流,文明国家的秩序也不会被野蛮的力量所颠覆。但那些“非主流”国家,只要不去挑战主流秩序,竟可以心安理得地落后于现代文明。

某鹅或许是一个将要出现重大变革的国家,但除它之外,其他的“非主流”国家没有这么强的野心,也更加圆滑,能利用外来技术输入和国际市场大幅降低国内矛盾,并获得更强的统治力来压制异见。

也许,我们得放弃世界存在救世主的幻想,Chatgpt、Sora等一些列AI产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新的纪元,科技对人力替代的程度与日俱增。

那些只把人当作工具的低人拳国家,“人”的价值也将进一步下降,并成为“冗余人口”。政府依靠几家公司和机器人就能实现基本的物质生产,更不用在意“人”作为权利主体的政治参与,他们的命运也将更加死气沉沉。

2


所以,人类的未来可能不得不接受三种社会形态:第一种是马克思描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人类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全部被AI替代,解放劳动的人们从事精神、艺术方面的创作,人类的心智得到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美好。

我上述所说的那几个国家就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当工作岗位大量被AI替代时,政府的作用之一就是转移支付给没工作的人发钱,让大家不需要为了工作而活,让科技来供养人类,这是最理想的状态——AI拓展了人类自由的边界。

第二种则要黑暗一些,这就是《赛博朋克2077》中描述的那种状态,科技的发展完全不受控制导致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用其作恶,美国如果不重视科技和超级企业带来的问题,它的堕落版就是“夜之城”。

《赛博朋克2077》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架空的未来,美国出现了一批集AI、工程、军事、安保等业务于一身的超级企业。这些企业利用美国的创新环境,并通过全球投资、规避监管,创造出超越美国政府力量的军事王国,并为争夺美国的控制权发生了多次“企业战争”。

这不是空穴来风的游戏剧情。俄乌战争中,大量无人作战设备被使用,已说明未来战争的趋势是“无人化”,尽可能用机器代替人来参加战争。这意味着当一个公司的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确实可以在不需要雇佣许多士兵的前提下组建一支机械军队。

美国自由的市场制度给这类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温床,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诞生了一个去国家理念的“全球化阶级”,马斯克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这个阶级并没有多少国家认同,因为他们是世界公民,公司的投资收益遍布全球,完全不需要对一个国家的未来负责。

对于马斯克这样的人来说,只要他的事业能更好发展,牺牲乌克兰、美国,乃至整个欧美世界的利益,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影响,甚至能从混乱中获得更多收益。

一个地方什么制度不重要,只要能给全球化阶级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市场,他们完全可以不在乎价值观和制度本身,因为即使是最邪恶的毒菜者,也需要高科技企业的服务。

好在马斯克并没有发展军工业,美国政府也开始加强对科技公司的监管,但这依然不能让人放下警惕。在AI时代到来后,会有越来越多像马斯克这样的天才涌现,也会有更庞大、更垄断、更先进、更危险的公司出现。

如何使这些企业服务于人类福祉,而不是制造一个精英享受高科技的好处、底层被高科技控制的社会,将会是美国需要在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

但是,《赛博朋克2077》还不是最黑暗的,最令人绝望的是第三种——《1984》版的人类社会。一个极权+高科技,实现国家对心智全面控制的恐怖社会。

这本乔治奥威尔的小说,我不需赘述了。他在上世界50年代所做的预言,竟一语成谶。原来科技除了能帮人类拓展自由的边界外,还有一条分支——史无前例地减少人们的自由。

《1984》中的“大洋国”是一个完全和世界封闭,无法接受到外部信息的地方。人们日复一日过着“似乎就应该这样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再被科技监视。

而大洋国的统治并没有因高压而摇摇欲坠,反如同死亡一般稳定,这是一种社会性死亡,象征着希望的终结。而外部的变革力量,也已经安于一隅,任由“大洋国”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自成一体。

我希望我是错的,我希望人类依然能满怀希望和信心,建立一个良善有序的社会。我不能预言科技的到来是否意味着社会变革的停滞,好的会更好,坏的会更坏,我衷心希望第三种情况不要长期存在,因为那将是人类文明最大的悲剧。

关于作者

仝麟阁,前财经记者,发表文章累计超过200万字。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多家咨询和教育机构任兼职讲师,现居奥地利。                    
                    
(我的小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仝麟阁 麟阁经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