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年四封内部信,何小鹏的坚持与改变

思为、毓肥 电动星球N 2024-03-19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News

作者:思为、毓肥

今天上午,何小鹏发布了小鹏汽车全员内部信。

展望新造车新十年,同时也是小鹏汽车的第十年,这封内部信立下了 Flag,公布了规划,也下了决心。

首先是数字上,何小鹏希望做到全面进击、智能追击:

未来 3 年小鹏汽车规划了 30 款新品/改款车型;今年 30 万级和 15 万级新平台会各发一款新车型;2024 研发预算同比增长超过40%;「以智驾为核心的 AI 技术」年度研发投入共计 35 亿元;2024 招聘约 4000 人;

然后是组织架构方面,何小鹏在内部信中显示出强烈的二次创业危机感,以及改制的决心。

甚至于,他将自己 2024 年的工作核心,定义为「围绕在企业中基层干部和企业流程层面,做好能力增强,追求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全业务的效率提高」。

一方面是新造车的血海厮杀,另一方面是内部组织架构的肌肉磨炼。何小鹏,以及小鹏汽车的 2024,相比以往有哪些改变?又有哪些是他一路不变的坚持?



我们总结了最近五年来,何小鹏具有代表性,也是舆论热度较高的其中四封内部信,看看小鹏汽车如何走过「从 1 到 2」

智能矢志不渝

智能是小鹏汽车永恒的标签,也是汽车行业变革的终局。有关这一点,何小鹏从入局汽车行业之始,就始终相信。

2019 年春节内部信中,他强调「智能化是小鹏汽车的核心发展方向」;五年后的春节,XNGP 已经在全国 243 个城市开放,春节期间智驾里程最多的用户,已经用智能驾驶跑了 5428 公里。

2023 年被称作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智驾元年」,更广泛的人群开始了解,并愿意为智驾买单。


纵观中国新造车过去十年,小鹏汽车以及其智能化标签,一直是亮眼的关键词。过去几年的内部信中,无论长短,小鹏都会强调智能研发及其纳新的重要性。

只是,相较于此前的几句话带过,小鹏在 2023 与 2024 这两年的开工信中,对智驾的着墨越来越清晰。

如果说,2023 年的开工信,是对未来十年行业智能驾驶时代的预测与 XNGP 的交付预告,那么 2024 年的开工信,便是何小鹏应对预测前景交出的第一份大纲。

在 2024 年开工信中,何小鹏提到,今年小鹏将在「以智驾为核心的 AI 技术」中预计投入约 35 亿元,研发预算投入预计同比增长超过 40%

2023 年 1-3 季度,小鹏研发投入的总额为 39.8 亿元,每季度的研发投入稳定在 13 亿元左右,按照这一规律,小鹏 2023 年全年的研发投入估算为 52.8 亿元。

我们按 40% 的增长比计算,小鹏今年在研发上或将投入 74 亿元。

小鹏在新势力中的研发投入向来不算多:蔚来 2023 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均超 30 亿元,理想前三季度研发总投入为 71 亿元。

不过,各家车企自身的侧重点不同,也未详细公布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情况,我们只能肯定,小鹏这 73.92 亿元中有约 35 亿元,是要用在「以智驾为核心的 AI 技术」上的。

大量费用的投入背后,最直接最现实的目的,就是换量


XNGP 是小鹏手中最锋利的剑,小鹏需要它撬开的,不止是国内市场,还有全球市场。

2024 年第一天,X9 的发布会上,小鹏除了提前一年宣布 XNGP 在全国 243 个城市开通的重磅消息外,还公布了 XNGP 的全球化计划——2024 年面向全球研发高速 NGP,2025 年面向全球开始研发 XNGP

对于车企而言,全球化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开工信中,2024 年作为小鹏国际化 V2.0 的第一年,自身智能化优势的深化被单独提及,成为小鹏全面打造全球化的新路径。

在 1 月 30 日的小鹏新春启动发布会上,何小鹏再次强调自己的智驾决心,「相信 AI 会改变未来出行方式」,他们将「立足全自动驾驶」,十年磨一剑。

组织架构「从 1 到 2」
小鹏这两年时间里的主要变化之一,是组织架构

2022 年 G9 上市在小鹏内部引发的动荡,让人讶然,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即将倒闭」的言论始终围绕着小鹏。2023 年伊始,人们开始频繁看到小鹏内部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传出。

2023 开年内部信中,何小鹏说「2022 是小鹏汽车困难的一年、充满挑战的一年」,都反映出他的急迫。

到 2023 年 9 月 19 日,新款 G9 上市,何小鹏自述这段时间小鹏在「自我颠覆,二次就业」,并放出高管团队从 12 人到 2 人的爆炸性消息。


小鹏汽车组织架构调整的烈度与信念,从那晚开始呈现到公众面前——如当年内部信所说,2022 同样是「承上启下的一年」

2024 年,是小鹏「从 1 到 2,二次创业」的第二年,也是其组织调整的第二年,今天开工信过半的篇幅,与何小鹏隐隐透出的带领组织架构调整的决定,可以看出小鹏对持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决心。

在信中,何小鹏强调了二次组织架构改制的重要性与具体方向。

他主要明确了干部之于团队的导向作用:「干部是所在组织的效率、效果的第一负责人。」

何小鹏对干部提出的素质要求颇有马原特色,即实事求是、联系、否定与自我否定。

用何小鹏的话来概括,小鹏的干部需要拥有实情了解与策略执行的实事求是能力、带领团队以大局利益为重创造价值的全局协同能力,还要成为能够自我反省与突破的「经营者」。

实际上,2023 年并不是何小鹏首次强调组织架构的重要性。

在 2020 年 11 月 27 日内部信中,何小鹏给处在兴奋情绪中的员工「泼了盘冷水」。


时值小鹏汽车美股市值首次突破 500 亿美元,首次位列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前十。四天后,何小鹏发布了一封主旋律为「戒骄戒躁」的内部信。

纵览全文,何小鹏以大家长的姿态,让员工切勿过于关注股价的短期起落,而应该着眼于公司的长线利益,坦言「小鹏汽车仍然是一家处于 1-10 阶段的创业公司,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创业 6 年以来一贯的奋斗精神」

鞭策员工不能限于一时的自满情绪中,对于小鹏这类创业公司而言,他们需要跑出更强的加速度,「必须保持比行业增长速度高一倍甚至数倍的优势……才可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

后来的发展证明,何小鹏的告诫有其道理。


三季度财报会议上,何小鹏掷地有声的「绝地翻盘」,以及连续几次公开场合对王凤英的盛赞,说明了 2023 年组织架构改动的成效。

但同时,2024 开年内部信中,我们还能嗅探到何小鹏的危机意识,甚至是对人事、架构、效率、调查的不放松。

能够逆势?
根据此前报道,小鹏 2024 年的销量目标是 28 万辆,相较于去年翻倍——但跟。给予小鹏信心的,或许是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也或许是 2023 年年末连续 3 个月交付破两万。

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小鹏 1 月销量比预想中更低一点——8250 台。

2024 年小鹏主力产品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前有智己 LS6、极氪 007 的对标,后有小米 SU7、华为智驾能力、阿尔卑斯车型的冲击……

2023 年年初小鹏被认为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在被问到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导者与追赶者将小鹏夹在中间,小鹏会不会很难受时,何小鹏直言,他永远在向上看、往前走,「要不然做得足够精彩,要不然轰轰烈烈死掉」

与此同时,何小鹏在 2023 开年内部信中,曾提到「2025 实现经营利润转正」、「最低综合毛利率 17%」、「研发投入百亿级别」等等目标。

到了 2024 年,面对愈发强劲的竞争环境,经历过组织架构调整与智能化能力升级的小鹏,能否呈现更强的应对能力?

20-30 万价位的强敌环伺,何小鹏对智能的坚定,以及对改制的决心,能够帮助小鹏汽车真正实现「逆势增长」?

P.S. 附录何小鹏 2024 年、2019 年、2020 年内部信原文如下:

2024 开年内部信全文

2019 开年内部信全文
2020 11 月内部信全文
2023 开年内部信报道链接:
《「蔚小理氪岚」群发内部信,2023 新战火就此引燃》
(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