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56——新冠与流感的合并感染·其二【不确定的相互影响】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我们在之前的分享中介绍了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合并感染带来了额外的健康风险,但这似乎无法完全解释两种病毒不同的流行趋势以及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本期我们将继续这两种病毒合并感染的内容,分享一下更详细的相互作用。
本期分享主要有以下内容:
  • 病毒与病毒间的相互影响

  • 流感与新冠间的流行差异

  • 流感与新冠间的感染影响

  • 相互作用的现实意义

一、病毒与病毒间的影响
病毒之间相互作用的观点并不新鲜,早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就在很多相关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临床中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可以在宿主体内与他微生物(病毒或细菌)产生负面或正面的相互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接种减毒肠道病毒疫苗的儿童感染呼吸道病毒的概率相对较低[1],尽管两种不同的病毒在致病性和传染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一种病毒的存在与另一种病毒的感染降低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
另一些研究则显示病毒与病毒间的一些相互作用导致一种或两种病毒在呼吸道内的传播增强,而其他机制似乎以抑制方式发挥作用。例如副流感病毒会通过其表面糖蛋白的表达增强细胞间融合,从而促进病毒在细胞之间的传播,并增加流感病毒的滴度[3]。流感病毒则会通过感染来影响病毒复制所需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之间的竞争来限制同时发生的RSV病毒感染[4]。

二、流感与新冠的流行差异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流感病毒是每年主要的季节性流行病。但随着2020年年初开始全世界陆续开始实施严格的公共卫生政策和社会干预手段,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同时,流感病毒的传播也被遏制,在中国大陆地区甚至一度几乎“灭绝”了流感病毒[2]。

但随着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解除,在今年春季中国大陆地区的流感病毒流行情达到了近些年来的最高水平[3],其他部分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但比较有趣的是,今年年初中国大陆地区的流感流行高峰要比正常年份更为滞后。

并且从后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看[4]两种呼吸道传染病之间似乎存在着微妙的负相关,尽管它们可以造成人类的合并感染,但似乎两者的流行高峰期期并不重合。

回顾疫情爆发初期的2020年,我们同样可以观测到在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开始快速传播后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迅速回落。

尽管存在部分城市陆续采取“封城”的公共卫生措施,在限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同时也切断了流感病毒的传播,也影响了哨点医院的数据统计。但由于各个城市并非是在同一时间采取的管控措施,所以理论上对全国数据的应较为有限。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的流行差异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即除不同变异株外,新冠病毒也与不同病原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了近期的病毒流行趋势

三、流感与新冠间的感染影响

上期《后流154-新冠与流感的合并感染·其一》当中,我们提到过在大流行早期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合并感染很常见,并且往往会造成更严重的症状和更高的死亡率,但这似乎无法解释两者之间的流行差异。
在一项研究中[7],研究人员让实验细胞分别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和流感病毒(IAV),或同时感染两种病毒。从结果上来说,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下新冠病毒出现了一定的复制延迟,在感染24小时后,合并感染的细胞当中的新冠病毒滴度要低于单独感染新冠病毒的细胞,不过在48小时和72小时后并没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不同感染模式下的流感病毒滴度并没有显著区别。也就是说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体外复制呈现出特有的干扰模式

而在小鼠实验中,则呈现出较为有趣的结果,研究人员分别试验了小鼠同时感染两种病毒、小鼠先后感染了两种病毒和先感染流感病毒但治愈后再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种情况。从结果上来说:
  • 先感染新冠病毒时,新冠病毒不会影响流感病毒的复制。

  • 先感染流感病毒时,流感病毒会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

  • 同时感染两种病毒时,流感病毒会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

  • 即使在流感病毒治愈14天后,流感病毒感染也会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


预先感染流感病毒的仓鼠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表现出低峰值滴度和较短的转阴时间,这表明感染流感病毒可能会导致仓鼠的呼吸道生物学情况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新冠病毒增殖的初始效率。造成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流感病毒感染后诱导产生的I型干扰素反应在病毒清除后仍能保持较低的水平,或者可能由于感染从而使得呼吸道中的免疫细胞临时增加。这两种情况都有助于减少新冠病毒的复制。
而在另一项使用人类上皮细胞模型的的研究则同时调查了合并感染中造成病毒复制情况的差异[8]。在同时感染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时,两种病毒的复制均有所减少;在先感染新冠病毒后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下,新冠病毒的复制出现了小幅度的减少。再次证明了I型干扰素反应会对新冠病毒的复制产生影响。

四、相互作用的现实意义

这些结论似乎可以解释为何在后大流行时期,我国流感疫情与新冠疫情错峰流行的现象。但由于相关研究不够完整,所以基于干扰素介导导致的的宿主保护现象仍无法完全解释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全部流行趋势。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合并感染与连续感染的结果还可能与流感病毒亚型相关,比如新冠病毒可以干扰H3N2型流感的复制,但H1N1型流感与新冠病毒的合并感染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症状及更高的病毒载量[9]。同时也不能排除不同新冠变异株对合并感染的不同影响。目前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之间似乎仍存在着一些病毒与病毒之间的抑制作用,但随着毒株的不断变异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使得感染者的健康风险更为严峻。在现实中,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远大于流感病毒,也很难做到主动感染流感病毒来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影响大概率先感染新冠病毒后感染流感病毒的连续或同时感染。或许流感疫苗在一定时间内也对新冠有影响。
再次向各位读者说明,随着公共卫生限制措施的取消,以及新冠主要流行毒株的变化,今年冬季有一定的概率发生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共同流行。考虑到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高危人群的相似性,并且两者都对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有着较高的健康风险。因此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来降低合并感染的可能性,对这部分高危人群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部分人群也应该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来降低可能的细菌感染风险。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参考资料:
  • [1]PMID: 1338742

  • [2]Our world in data,Influenza.

  • [3]doi:10.1007/s00430-015-0441-y

  • [4]doi:10.1007/s00604-017-2300-6

  • [5]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 [6]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7]doi:10.1128/jvi.00765-22

  • [8]doi:10.3390/v14020395

  • [9]doi:10.1002/jmv.2616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