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78——CCDC10月新冠月报分析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其实我昨天就在等CCDC10月的月报了,一直等到最后也没更新(所以我没更新)。从结果上来说我10月的预测基本是“翻车”了,不过强行挽回一下也没有“全翻”,我们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只是没有想到数值方面变化的如此剧烈。虽然翻车了,但是对大家来说目前是新冠的流行低谷期,可是稍稍放松一下紧绷的精神。初步判断是忽略了流感病毒的相关影响,具体情况正文中再详细复盘。
PS:虽然是10月报分析,但同一天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3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可能对广大读者们更重要。

本期内容包括:
  • 阳性检出率分析及数据回顾

  • 其他关键数据分析

  • 下月可能的流行情况


、阳性检出率分析及数据回顾
准确来说,应该为“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数据来源为全国哨点医院,是我们判断新冠病毒流行趋势的重要指标,也是在每周重点传染病疫情分析数据中主要进行分析预测的项目,出于便利一般我们在分享中称为“新冠阳性检测率”。
(一)10月新冠阳性检测率变化
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2023年第40周的8.7%持续下降至第43周的4.0%。

10月(第40周~第43周),新冠病毒阳性检测率始始终呈现波动式下降,最终为4.5%。在整个10月份,新冠病毒流行情况基本处于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二)10月数据预测回顾分析

造成10月数据偏差的重要节点是第41周,在这周流感病毒阳性检测率与新冠病毒阳性检测率数值基本重合,在这之后流感病毒就呈现出了明显的爆发趋势,新冠病毒阳性检测率则进一步降低。
我们从第41周起数据分析当中一直认为将保持低位流行的趋势,但只考虑了肺炎支原体的影响,从而忽略了流感病毒的影响。流感的流行与Omicron变异株之间存在着比较为明显的负相关[1],而且在一些体外实验中可以观测到流感病毒会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抑制效果[2,3]。这里再次重复一下在最近三个月分享当中经常提到的“病毒间的竞争关系”,不同的病原体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互斥的情况,感染某些病毒或许会降低感染其他病毒的可能性,而其他一些则会加重感染症状,这两种结果都是可变的。
二、其他关键数据分析

(一)发热门诊情况

2023年10月1日-10月13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相对稳定,波动处于13.3万-15.1万之间,之后波动增加,10月30日上升至20.5万,10月31日为19.6万。

发热门诊接待量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在月底已经达到20.5万人,上月同期则为13.5万人。结合新冠阳性检测率的下降、肺炎支原体的持续增多及流感病毒的增长,基本可以证明确实有其他病原体参与到了感染竞争中。接待量曲线的拉平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对较长的潜伏期有关。

(二)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3年10月1日-10月31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第40周(10月2日-10月8日)为4.5%,第41周(10月9日-10月15日,4.1%)稍有下降后连续增加,第43周(10月23日-10月29日)为5.0%。

从十月的月报统计来看,与上月相比就诊人数出现了明显上升,间接证明了其他病原体的竞争关系。如果我们将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新冠阳性检测率的图进行一下叠加,则可以得到如下一张图。

进行叠加后可以发现曲线变化基本与新冠病毒及流感病毒高峰走势相吻合,也间接证明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轮替。9月的波动则是与当月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数量增多有关,而10月后三周的上升曲线则与流感的变动趋势非常相似。

(三)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3年10月1日-10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764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73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XBB.1.9及其亚分支、XBB.1.22及其亚分支、XBB.1.16及其亚分支。 

根据采样日期,XBB及其亚分支的占比持续高位,2023年第40周(10月2日-10月8日)为99.6%,第41周至第42周保持在99.7%左右,第43周(10月23日-10月29日)为100.0%。

由于官方月报并没有展示各中毒株的明细数据,所以通过查询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采样日期为第40周~第43周(10月1日~10月31日)的数据来看,HK.3及其变异株占比已经超过了60%,目前压制住了EG.5.1.1的传播,由于其均属于EG.5系变异株,所以10月并没有太大变化。

但需要额外关注的BA.2.86及其子系的JN.1变异株近期有了新的变化,在近期新加坡的上报的采样中,有一例中国大陆地区输入的JN.1变异株。这意味着BA.2.86及其子系JN.1可能已经在我国大陆一些地区开始了小范围的流行,不过由于现阶段我国特殊的免疫背景并不适合直接套用国外的流行情况,所以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其仍是下一阶段流行情况的不确定性因素。一种比较可能的情况是直接跳过BA.2.86变异株,而由JN.1或其后续变异株接替HK.3和EG5.1.1的流行。
(四)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
2023年10月1日-10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209例、死亡病例24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24例)。

十月份新增新冠重症人数整体继续呈波动式下降,降为209例;死亡人数也保持了下降趋势,为24例,符合当月阳性检测率的走势。尽管官方并没有明确进行说明,但从往期数据来看,重症和死亡人数应该为在院统计人数。根据统计推测,不分年龄段的在院死亡比例男女合计为20.34%。根据之前大陆地区官方公布的判断标准,由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导致的死亡,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而新冠病毒诱发的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等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不会统计到新冠导致的死亡数字当中

十月中国大陆地区新冠重症及死亡人数合计为233(209+24)例;同期HKDH公布的香港地区重症及死亡病例为101例(手工统计,可能有误差)。香港地区的统计标准为:新型冠状病毒测试结果呈阳性的个案,如果在首次阳性样本收集日期的28日内死亡,则会被列为2019冠状病毒病的死亡个案。死者的死因可能与2019冠状病毒病无关。

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为144349.74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万人,香港人口数量约占全国的0.52%。

不过由于统计标准并不相同,所以该项数据主要用于辅助查看阳性检测率变化趋势。

三、下月可能的发展情况
中期预测向来都不是很准,这里仅作为参考,平时还是请读者们以每周一的数据分析为准。
由于流感病毒正处于快速爬坡阶段,预计在整个11月和12月都将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所以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冠病毒的流行情况,预计到今年年底前新冠病毒整体上都将处于低位流行趋势考虑到部分人群免疫水平的降低以及BA.2.86及其子系毒株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波动,但在12月前应该不会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

随着气温的进一步降低,中国大陆北方省份的流感流行趋势会更加明显,可能会在3~4周内追平南方省份的数据。流感病毒的大规模流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冠病毒,但也增加了共感染的可能性(先感染新冠,后感染流感),特别是在BA.2.86及其子系毒株出现可能的流行后。
所以如果读者家中有高危人群或者自己本身就是高危人群,建议在11月到来以前做好如下一些准备:
  • 根据自身和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接种新冠疫苗。
  • 根据自身和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接种流感疫苗。
  •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前储备小分子药物。
  •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补充症状缓解类药物。
  • 冬季污染物水平较高,请提前检查家和办公学习场所空气净化设备的滤网寿命。

另外由于近期新冠病毒处于低水平流行阶段,整体病毒浓度相对较低,读者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完成一些高暴露风险的事情,比如体检、看牙、聚会等等。另外由于现在是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日常人群中各种症状相似的传染病很容易造成误判,也还请多加留意。

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全度过今年的冬天。

9月月报分析的最后我们聊到了由“EG.5”命名而来的小标题(EG.5.1变异株的WHO命名代号为“Eris”,为希腊神话中的纷争女神),目前来看并没有偏离特洛伊之战的故事走向。熟悉《希腊神话》的读者可以把这些当做一个小彩蛋,看看分别与故事进行了哪些对应,也可以猜一下第44周的标题。

  • 第33周【空中的金苹果】

  • 第34周【帕里斯的评判】

  • 第35周【阿芙罗狄忒的胜出】

  • 第36周【卡珊德拉的困惑】

  • 第37周【阿伽门农与起誓者们】

  • 第38周【阿喀琉斯的伪装】

  • 第39周【奥利斯港的众人】

  • 第40周【巨蛇与雏鸟】

  • 第41周【密西亚的忒勒福斯】

  • 第42周【阿耳忒弥斯的牡鹿】

  • 第43周【伊菲革涅亚的牺牲】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数据来源:
  • [1]Wang Q, Jia M, Jiang M, Liu W, Yang J, Dai P, Sun Y, Qian J, Yang W, Feng L. Seesaw Effect Between COVID-19 and Influenza From 2020 to 2023 i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JMIR Public Health Surveill. 2023 Jun 12;9:e44970. doi: 10.2196/44970. PMID: 37191650; PMCID: PMC10263104.

  • [2]Fage C, Hénaut M, Carbonneau J, Piret J, Boivin G. Influenza A(H1N1)pdm09 Virus but No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terferes with SARS-CoV-2 Replication during Sequential Infections in 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 Viruses. 2022 Feb 15;14(2):395. doi: 10.3390/v14020395. PMID: 35215988; PMCID: PMC8879759.

  • [3]Oishi K, Horiuchi S, Minkoff JM, tenOever BR. The host response to influenza a virus interferes with sars-Cov-2 replication during coinfection. J Virol (2022) 96(15):e0076522. doi: 10.1128/jvi.00765-2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