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译翻译”12-联防联控机制-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声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系列的“翻译”仅代表个人观点。

耽误了几天,总算到这份指引了,其实留言还挺多的。不过联防联控这份指引不是给关注我公众号的读者们看的,主要是给长久以来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或不会科学佩戴口罩的人群准备的。

国家疾控局关于印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防发〔20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制定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国家疾控局代章)

2023年12月8日

发文机构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由于之前已经多次介绍,所以这里不再赘述,感到陌生读者可以查看《“翻译翻译”06-双节期间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介绍,正好那期是对〔2023〕3号 的介绍。额外补充一下,〔2023〕2号则是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
发文的接收机构为各地各级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共由32个成员单位组成,下级联防联控机制也由符合行政级别的相关单位组成,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宣传、后勤保障、前方工作等,基本涵盖了读者们能够想象到的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全部相关单位

依照传染病的综合影响情况,采取了“新冠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排列方式。并强调了“科学佩戴口罩”。

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有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为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有效保护公众健康,制定本指引。

总则部分首先进一步说明了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依旧是按照现阶段综合影响情况进行的排序: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他之后确定呼吸道传染病的三种主要传播方式飞沫气溶胶密切接触再之后明确了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有效防护的前提是科学佩戴口罩”,又一次强调了前文的内容。

总则最后部分使用的是“指导”,是由于该通暂时并不涉及甲类传染病以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根据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及其他相关政策,联防联控机制无法强制要求公民佩戴口罩,所以只能要求各级相关部门以指导的方式进行引导。但如果疫情发生重大变化,根据现有流程有关部门可以对乙类传染病或其他未知不明原因传染病采取甲类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

  1. 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 米,下同)时。 

  2. 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

应佩戴口罩的情况:
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应科学佩戴口罩。飞沫传播的距离在1~1.5米,多数情况下为1米,所以这里对距离有了额外要求。
3.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医疗机构是感染的高危风险区,不管因何原因前往时都应科学佩戴口罩。

4.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5.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 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现在就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整个冬春都是高发期《“翻译翻译”11-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请科学佩戴口罩。

二、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

1.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2.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厢式电梯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

3.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

4.‍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

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况
公共交通工具、密闭环境、室内公共场所,都建议科学佩戴口罩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由于现在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绝大多数人在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其实很难不接触到没有症状的人(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所以基本等于:建议在任何非安全场景下都佩戴口罩

三、建议不佩戴口罩的常见情形或场景

1.进行体育锻炼时。

2.处于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3.3岁及以下婴幼儿

建议不佩戴口罩的情况:
进行体育锻炼时,对于部分心肺功能有限的人群来说,佩戴口罩可能会造成缺氧,从而引发其他健康风险;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通风条件较好,在与他人距离大于1米的情况下感染风险相对较低;3岁以下婴幼儿由于缺乏足够的自理能力,佩戴口罩可能会造成额外的健康风险(比如窒息)。
这里提到的三种情形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这是综合考量之后的一种建议,不过正如前文所述的“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建议佩戴口罩,所以其实依旧是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佩戴口罩。
比较特殊的则是3岁以下婴幼儿,如果无法提供较为充足的保护,最好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场所。

四、口罩选择

1.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无呼吸阀)或医用防护口罩,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2.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选用儿童防护口罩,其他儿童建议选用儿童卫生口罩。

3.口罩产品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关于口罩选择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解释,毕竟对于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来说,只要佩戴口罩就可以极大减少飞沫和气溶胶的喷溅,现阶段造成传染更多的是因为环境中有不佩戴口罩的感染者。

不过从留言来看仍存在两方面争议:

(一)关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尽管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在相关规定中并未对颗粒过滤率PFE有明确或极高的要求,但绝大多数产品是可以达到N95或近似过滤水平的。这类口罩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完全贴合部分人群的面部,从而发生“漏气”的情况,无法有效防护含病原体气溶胶的危害。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大部分非新冠病毒的病原体,使用可以有效抵挡飞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就能够在绝大多数场景中保护自己免于感染;即便是面对新冠病毒,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保护下,这类口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有限)。
(二)关于儿童口罩
儿童口罩的问题在于《GB/T38880-2020 儿童口罩技术规范》当中对于儿童防护口罩的要求过于严格,以至于几乎没有厂商原因生产标准的儿童防护口罩。厂商更倾向于按照自身的企业标准,或者成人口罩标准生产小号的“儿童口罩”。

这两点争议并不能完全说是口罩或者指引本身的问题,建议读者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

五、其他注意事项

1.个人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自主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2.心肺功能障碍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口罩。

3.各地疾控部门应及时动态发布当地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形势,提醒公众科学佩戴口罩。

从发文机构的角度出发,很尴尬但又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是有一部分人群在感染过新冠病毒后心肺功能受损或本身健康状况无法支撑长时间佩戴口罩,所以这里适当留出了一些空白。

本指引将根据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需要动态优化调整。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地方和行业实际,参照本指引制定本地和本行业的口罩指引

这份指引并不是最终版本,会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同时也保留了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辖区内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的权力,以实践科学防护的理念。

正如本期开头所说,这份指引的主要目标受众并不是关注我公众号“平平无奇”的各位读者,你们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储备,但是对其他人群却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