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201——堂食·其一【一次实践过程】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4-03-19

自从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外出堂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成为了一项风险极高的事情,也一直有读者留言询问如果较为安全的堂食。但如果进行细分,又存在很多需要考虑不同因素的场景,比如家庭聚餐、朋友聚餐、单位聚餐、商务应酬、日常用餐以及单人用餐(孤独的美食家?)等等。

因太过具体以至于并不容易动笔,所以也就一直没有更新这方面的分享。但随着元旦和春节假期的到来,读者们可能多少都会遇到一些堂食方面的需求,所以这里就先以我近期的一次经历作为本期分享,虽然受限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差异可能无法完全借鉴,但或许也能给读者们提供一些思路,仅供参考
本期主要内容有:
  • 堂食的主要风险点
  • 具体的堂食实践
一、堂食的主要风险点

虽然是一次实践,并不涉及太多理论相关的内容,但是为了便于读者们理解我在实践中的选择,这里还是简单提及一下堂食的部分主要风险。

  • 环境风险。这里的的环境风来源于同一间餐厅内的其他潜在的、可能感染了呼吸道疾病顾客或餐厅工作人员,主要以气溶胶传播为主。同时也存在一些接触感染的可能。
  • 人员风险。这里的人员风险指的是在同一张餐桌就餐的其他潜在的、可能感染的了呼吸道疾病的同伴,主要是飞沫传播风险和接触传播风险。
  • 食物风险。这里的食物风险是指食物的原材料可能受到污染,或者食物在制作和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再次污染。主要风险来自于餐厅工作人员。

从原理上来说还有很多细致的内容以及各种研究案例,之后如果有机会会以【原理篇】的形式进行更新。

二、具体的堂食实践

(一)时间选择

首先我决定这次堂食的时间是2023年的第51周,根据之前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以及我个人的预测来看,这段时间以及前后几周均属于2023年全全年的最低谷。

社会层面的整体感染风险是基本是全年最低的时候。

(二)人员选择

一同就餐的人其实是最关键的要素,除了无法主动选择的商务应酬或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外,请尽量选择认可你防疫观念的人一同就餐(自己一个人出去吃什么饭)

这次堂食实践,连同我在内一共有六个人参加。从免疫背景上来说,六个人当中包括我在内有三人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有两人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2023年5月)、有一人疑似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2022年12月)。这个小样本的感染情况,甚至要略好于公众号读者群的感染样本(38%没有感染过,50%只感染过一次。)

另一方面我们六人在堂食前一周均没有出现任何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并且进行了新冠抗原检测。同时,距离我个人接种第五剂新冠疫苗刚刚过去了20余天,虽然没有进行检测,但理论上抗体正位于高峰。

(三)地点选择

从堂食的具体风险考虑,最优的选择可能是通风良好、服务人员佩戴口罩、人流较少的分餐制餐厅。不过在实践中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餐厅可能比较困难,毕竟还需要考虑消费水平和口感等因素,所以多少会有一些取舍。

最终我选择了一处通风条件一般(它甚至是半地下的),但是务人员佩戴口罩且有独立包间的西餐厅,我甚至可以要求服务人员进行手卫生。

原谅我拍的时候手抖了,但应该可以看到服务人员佩戴了口罩。

(四)餐前准备

考虑到前往默认环境时,一般默认为存在污染风险,所以我提前前往包间进行了室内环境和餐具的处理。考虑到包间的空间大小大约是30m³(3.4x3.4x2.7),所以我提前30分钟抵达了餐厅,刚刚抵达时包间内的颗粒物及二氧化碳水平如下:

空间净化设备其实还是老读者们熟悉的,我之前出差住店所携带的两台设备,左侧的是H11的过滤等级,自测最大风量约为1000m³/h,自己DIY的空气净化设备;右侧是H13的过滤等级,标注的最大CADR值为200的成品空气净化器。

在等待空气净化器过滤室内空气的时候,我使用携带的可食用酒精对餐具和座椅表面进行了消杀。大约30分钟后包间内的空气质量达到了如下水平:

以0.3微米颗粒物数量作为标准,整体过滤水平约为97.59%。

(五)点单注意

为了减少因餐厅工作人员进出造成的环境风险增加,我们是等所有人都到齐之后统一进行的点单。同时考虑到每个人的餐品有所差异,要求餐厅尽量按顺序同时上餐。

(六)餐时注意

鉴于人员都已到齐,为了避免噪音影响,我将自制的DIY空气净化设备的风量进行了调整,在噪音可接受的前提下,基本保证了包间内大约有500~600CADR的换气设备运行。

(七)餐品注意

其实在就餐前我稍微观察了一下厨房到包间的路线,基本上是沿着边缘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上餐途中发生污染的可能。根据目前的研究,食源性的感染风险或许存在,但是发生率非常低,更需要担心的是非分餐制造成的风险(所以我这次选了西餐厅)。

不过为了给读者们提供一些思路,我并没有选择以生食为主的相关菜品,餐前酒为含酒精的饮品,虽然不清楚具体度数,但从入口的口感来说或许可以抑制病原体载量;前菜为煎鹅肝,菜品本身经过煎制后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汤选择的则是一款牛肉清汤,这款汤是在碗中放置好半熟的牛肉,在上桌后倒入烧开的清汤完成制作,直接规避了二次污染的可能(快喝完了才想起没拍素材),不过我个人感觉所有浓汤类的汤品其实都很安全。

主菜是与人共享的双人份的牛排,这款主菜的和之前的汤品有些类似,在未完全制作完的情况下上餐,利用容器的余温完成最后一阶段的制作。

最后的甜品是熔岩巧克力,加热过的刚刚好。当然,这样的餐点搭配主要是为了给风险偏好较高的读者提供一点点餐思路(这顿吃得很撑)
(八)餐后注意
餐后注意消食。尽管根据我个人的判断这次多人堂食的整体风险很低,但用餐结束后我还是在安全环境下进行了洗鼻和漱口的操作来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读者们在就餐时风险较高,可以在席间穿插几次洗鼻和漱口的操作来降低风险。
(九)房间密封性
不太奢望普通餐厅可以提供有正压新风的包间,所以普通包间的密封性也比较重要,这会影响包间外气溶胶进入包间的情况。我这次实践的包间密封性相对较好,一方面是我用沾了酒精的手指测试了门缝气流的情况(几乎感觉不到);另一方面则是在有餐厅工作人员进出的前提下,我们在调低空气净化设备后,六个人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并没有使得包间内的颗粒物水平上升太多(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是必然的)。

为了减少开门后气流的相关影响,在点完餐后我将两台空气净化设备都转移到了包间门口。
(十)外套存放
冬季堂食还有一个外套的问题,我们选择将外套统一放置在包间一角的衣架上。主要考量是是两方面,一是现在整体环境上处于新冠病毒的低位流行阶段,外套不太可能沾染大量病毒。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范德华力的存在,在没有剧烈震动的情况下外套表面的小尺寸颗粒物很难飘散到空中。所以我们仅在穿脱外套后进行了手卫生,并没有对衣物进行额外消杀。如果是在新冠病毒流行的高峰期,那么最好还是对外套进行一下相关处理(其实应该避免高峰期外出堂食)
尽管我们有很多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堂食的感染风险,但也必须承认在大流行时期进行堂食始终是一件高暴露风险的事情,在流行期间,有数量庞大的人群因堂食而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堂食免于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甚至是运气。同样一套方案可能在更换时间后就不再适用,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请读者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做出选择,不要轻易相信和模仿其他人进行堂食的行为(包括我这次的实践),任何高暴露风险的行为都请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目前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没有设备能确保百分百的安全,也没有别人能为你的健康风险负责。
最后预祝各位读者新年快乐!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