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嘴里经常发苦 可能是这几种原因导致的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后,感觉嘴里发苦,刷完牙好一点,但却维持不了多久,嘴里又全是“苦味”,影响食欲。当这个症状出现时,很多人会选择忽略它或思考最近是不是上火了?但其实口苦也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嘴里发的是什么“苦”


口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味觉异常,指未用苦味的食物或药物,而出现口中泛苦(晨起尤其严重)。临床常见的口苦主要表现为过性口苦或持续性口苦,常常合并口干、口舌糜烂,口臭、大便干燥等。



嘴里发苦的生理性原因


嘴里发苦的原因比较多,除了可能与一些病理性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生理性的。


1.生活不规律



生活不规律、劳累、睡眠不足等易出现神经功能紊乱,会出现口苦现象。此外,过度吸烟酗酒、缺乏运动、打呼噜、张口睡觉、摄入某些药物、不注重口腔卫生或喝水较少等也易出现口苦。


2.与情绪相关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压力不断增大,个人情绪越来越容易失控,导致口苦的人群越来越呈现情志为病的特点。




嘴发苦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01

肝胆疾病


胆汁酸是体内一种苦味物质,正常情况下它只在肝肠部位循环,外周血中含量极微。但若患有肝胆疾病,排泄能力就可能异常,当胆汁酸大量溢出到血液,并随血液循环到口腔,造成口腔唾液胆汁酸含量升高,便会让嘴巴发苦。此外,由乙肝、肝硬化等基础病引起的肝损害或胆囊慢性炎症,也可能导致胆汁反流而出现口苦。


02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肠炎、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会引起腹部胀气,浊气上扬,使人嘴巴发苦,中医说因“胃热”导致的口苦也属于这类情况。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胆汁反流,也可诱发口苦,而胃病本身也会削弱肠胃功能,食物消化过慢就易积累在肠胃里,加重反酸口苦。


03

口腔疾病


一方面可能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如饮食辛辣油腻、长期吸烟酗酒等,特别是酒精与尼古丁,长期摄入容易刺激味蕾与神经,引发口苦。


另一方面则与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出血、牙结石等疾病有关,口腔内存在细菌就容易引发炎症,使嘴巴泛苦。


04

肾脏疾病


当肾功能出现问题时,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口里发苦。当患上肾炎、肾结石、尿毒症等肾病时,肾脏往往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能正常调节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从而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废物堆积,出现口干口苦症状。


05

慢性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也常表现为口苦,要注意辨别。糖尿病患者若吃的多喝的多,会导致肠胃负担过重、消化不良、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口苦。若糖尿病并发牙龈炎等口腔病,也可能加重口苦程度。


高血压、高血脂也可能引发口苦,这是因为舌部血液循环不畅,唾液分泌成分改变,影响了正常味觉感受。


提示:若不仅有口苦,同时还有腹痛、恶心,甚至呕吐、厌食,或者近期体重有明显下降情况时,应到医院检查。




如何缓解口苦


如果不是因疾病引起的口苦且仅仅只有口苦的症状,绝大多数人是可以经过调节饮食、调整作息,来缓解口苦症状的。

















1.注意饮食

















口苦者,应少吃辛辣、油腻食物,防止刺激黏膜、肝火过旺。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白质等。















2.注意口腔卫生

















定期洗牙,日常正确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如果已经患有牙周病,一定要定期去正规口腔医院维护治疗,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


保证刷牙全程3分钟左右,平时还可使用牙线、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偶尔可用漱口水、口香糖清新口气。

















3.戒烟

















戒烟除了可以让口气变清新,还能降低患肺癌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4.适量补充维生素

















一些缺乏维生素、唾液减少、脱水者也存在口干口苦的表现。建议多吃粗粮、蔬菜、水果,适量吃肉、蛋、奶类,均衡营养,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

















5.多喝水

















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缓解口干口苦的症状,建议每天饮用6-8杯水。

















6.保持心情愉悦

















口苦可能是因为情志失调引起的,所以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处理负面情绪。

















7.锻炼身体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和减轻精神压力,对缓解口苦有一定的效果。

















8.保持空气湿润

















使用加湿器或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END


【免责: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编辑:筱贺   责任编辑:韩力投稿邮箱:jilinsheng12320@163.com联系电话:0431-12320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