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警惕!从沙文主义走向经济民族主义

古原 古老板 2024-04-16
大家好,我是老古。
据红星新闻报道,海南广播电台发表了一个声明:
针对我台主持人肖程皓在其个人自媒体账号上发布不当言论一事,我台正组织核查,在此期间,暂停止其工作。
原因是,肖程皓在日本发生强震后,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打出“报应来了?
对中国舆论了解的朋友大概可以猜到舆论的反应是什么了,大把的网友为其辩护,认为他这么表达没有什么问题。
此次日本地震,中国网友的反应,也在日本引发不小的反应。但是,此类事件,在中日民间其实是一个长期反复出现的事件。当中日关系不断被各种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影响时,民间舆论往往就会激化。
我倒不是特别担心这样的舆论,因为这些舆论的驱动,往往来源于一些特殊事件,比如这一次的情绪,主要来源于对核污染水排放问题。
其实几年前,中日民间也有过非常温馨的场景,那就是在疫情的头几个月。一位日本姑娘在街头为中国民众募捐,其背后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标语,感动了无数人。
而大批从日本紧急飞过来的援助,让中国网民们在网上一片感谢声音,不仅如此,几个月后,在日本遭遇疫情时,各地政府为日本援助大批物资,也得到了中国网民们的肯定。
可见,中日民间的情绪,他并不是一个恒常的,而是反复的,被不同的事件驱动的。
但是,这种情绪,依然是一种极度危险的信号,他在一定时候,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此文要谈的几种“爱国主义”情绪的区分,以及背后会带来的真正问题所在。
第一种:沙文主义
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些“厉害了我的国”的宣传,不是民族主义,他只是沙文主义,他只是一种类似于个人自恋的东西。很多人也很喜欢吹牛说自己有多牛逼。
这种言语风格转化到家乡、国家、民族上,他就变成了沙文主义,也就是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国家、家乡最牛,其他国家都不行,要不这里天天枪杀,要不那里一片混乱,哪都不如中国好。
这种沙文主义,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都在夸赞这个国家的祖先们有多牛,诞生过多少耀眼的名人,甚至哪个东西是发源于自己国家的,某国的军队武器全球领先,发展多快,都认为是一种荣光。
你可以称之为爱国主义或沙文主义,固然这些语言表达谈不上是什么好东西,但他构成的实质破坏力是有限的。
一场充满爱国热情和沙文主义情绪的演讲听完后,人们会充满骄傲和自信,但是听完了,大家就回家睡觉,而不是准备上战场,它不会带来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甚至有些带有历史仇恨的爱国情绪,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痛恨历史上发生过战争的敌对国家,这在中日韩都是一种常见的情绪。
但是,日本电器曾经成为中国人的最爱,日本汽车至今也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日本人也有这种情绪,但是一样欢迎中国游客来,一样大量购买中国产的商品。
人们并不会因为这种情绪,就拒绝贸易。
不管如何,这些都是历史。固然,日本政府对于过往历史的态度,让中国人很是不爽,他没有象当年的德国政府一样,进行更为彻底的反思,这让中国普通民众很是不爽。但,人们不忘历史,并不代表着不往前看。
尽管曾经爆发过一些U形锁事件,但此类事件只是个例,大部分普通人,依然遵循着经济利益,不会对来自日本的产品另眼相待。
从官方到民间,也都欢迎日本企业来投资中国。日本佳能在离开中国时,体面地给老员工们一份不错的离职金,赢得了民间广泛的赞誉。
应该说,大部分中国人,他们的情感,只是一种沙文主义情绪,看不得外面人说家乡不好,这种情绪甚至与集体主义的关系都不大。
而对历史问题的情绪,我个人认为日本右翼政客的责任更大,毕竟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供奉二战战犯,更不要说政府首脑年年祭拜了,这几乎是一种反社会反文明的举动。
我并不认为中国民众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应,有什么大的问题。
也因此,过往这四十年来,尽管中国民间的这种情绪很强大,但由于其是正常的反应,他并没有构成什么实际性的伤害。
更严重一点的是另一种,那就叫民族主义。
第二种: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区别于沙文主义,他是一种个人身份认同被集体化的一种思想。他的显著特点,就是仇恨。
仇恨另一民族,才能形成本民族的凝聚力,这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本性原因。中国不是民族主义最为强大的地方,最为强大的地方是在民族主义的发源地,那就是欧洲。
现在正在爆发的俄乌战争,其本质,是一场民族主义观念下导致的战争。巴以冲突的本质,也是民族主义战争,是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数十年来的战争中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周边,有数个的民族主义情绪爆棚的地区,比如越南,蒙古,朝鲜、韩国,这些地区基本上以是单一民族为特点。
虽然民族主义的传播依然与历史仇恨相关,但这种观念的塑造都服务于这一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机制。
中国的反日情绪中,当然也有部分人就是民族主义,也即,那些天天要核平日本岛,要抵制日货的U型锁们,但他并非主流。
而在蒙古国,历史仇恨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并以此驱动了无数反华的经济政策和政治隔离。
由于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帝国形态,民族问题反而会被弱化,更多的会集中在另一种意识形态中,那就是爱国主义。
第三种: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区别于民族主义,他并不以个人的民族身份为特点,而是以一个大的国家共同体身份认同作为基础。
沙文主义与爱国主义是有区别的,大部分人仅仅是沙文主义,爱国主义是强调家国一体,比如川普说的让美国再次伟大。
美国再次伟大,与具体的美国人有什么关系?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就是家国一体。
美国伟大了,就是美国人活得更好了。所以川普的政治聚会往往以高喊USA口号作为结束。美国一样是一个帝国形态,他并不区分不同的人种和民族,而是以美国人这种身份认同为基础。
民族主义以民族身份为标志,在欧洲制造了大量的灾难,比如南斯拉夫的解体,旗下不同民族全部反目成仇,甚至相互大屠杀。
一般意义上的爱国主义,仅仅是一种沙文主义,是一种人们本能的爱家乡的情绪,但真正带来杀伤力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混乱上。
爱国主义最大的麻烦是将人的思维从具体的个人,变成了集体主义思考的错误模式。比如,他们将乌克兰和俄罗斯比作是两个人打架,却忘记了,其实政客集团与普通民众完全是不同的两个利益集团。
这种错误的思维,容易引发观点上的混乱。比如,一些人将川普发动的贸易战,比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易纠纷,但政府与普通民众完全是两回事,川普发动的贸易战,根本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争斗,而是美国政府对中国民众和美国民众进行的贸易管制。
同理,中国的一些对外商的管制、对商品的关税,也是对外国商人和中国商人之间交易的管制。
这种混乱的思维模式,主要来源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维。
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其实伤害都有限,真正带来致命性的、大规模伤害的,其实是下面这一种。
第四种:经济民族主义
不管是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大部分人并不会将他作为生活中所有行动的指南,也很少有人长期生活在仇恨之中。
即使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情绪表达,你也不要太当真,只不过是一些好事者在网上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的手段。
人们的语言并不总是与自己的行动保持一致,因为言论往往不需要代价,而行动则代表一个人真实的偏好,真实的利益倾向。
中国与日本民间的互喷,来由已久,时不时就爆发一场,甚至双方民众相互讨厌,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两国民众之间庞大的贸易投资大量的相互观光的人口,甚至还有大量的相互移民。
这些事实都在说明一点,那些情绪,并没有变成真实的行动。真实的行动比这些言论可怕得多。
二战时的德国武力全开,向全欧洲各国发动战争,是因为他们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所以应该奴役其他人?当然不是。
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所以要侵略其他国家吗?当然也不是。
真正驱动他们发动战争的,并非这种观念 ,而是认为搞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战争,最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利益,而这就是经济民族主义。
在经济民族主义的视角下,德国人认为搞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是促进自己利益的唯一王道,才会有无数的德国人狂热地支持希特勒。
谁都知道战争有风险,有代价,只有更为真实的利益驱动——经济利益,才会推动这种战争出现,而上述的其他观念都不会导致战争。
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在于,政府的政策往往以损害外国人为代价,来促进本国公民或本国公民中某些集团的福利。
大量的外国商品被排除在本国市场之外,或只有在交纳高额进口关税之后才获准输入。
外国劳动力被禁止在本国劳动力市场上竞争。
外国资本非常容易遭受没收。
与大多数人认知的不一样,经济民族主义来源于内政,而不是国民的各种仇恨外国的情绪。
一个国家的政策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交与内政政策密切联系并互相适应。
对内部经济过多的干预,必然导致国内的企业的竞争力降低,而为了保护国内的企业竞争力,政府不得不继而推动国际干预,管制外国的商品和企业。
国内不自由的交易,必然会催生出针对外部的贸易保护主义。而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就是将本国进一步推向经济孤立,破坏原本建立的国际分工,从而带来地缘政治的风险。
而经济孤立只能带来严加严重的经济灾难,因为在一个全球分工合作的环境下,阻断贸易,只能让国内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
这时,战争就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因为他可以解除经济孤立,获得他们想得到外部生产资料,让每一个企业都得到利益,也让每一个企业中的劳工认为是有利可图。
越是军力强大的国家,越有可能发动战争。德国的希特勒统治集团自恃是欧洲大国之一,有强大的武力,他们发动战争的目标,并不是要杀死犹太人,杀死犹太人只是利用欧洲长期以来的反犹情绪,其真实的目的,是要获得各国的油田、生产资源,各种原材料。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他向日本国民宣传的依然是经济利益,可以拿到大把的肥沃土地,可以拥有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移民两千万去澳大利亚,让所有日本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正是这些具体的经济利益,才能让无数人,支持管制,才构成了经济民族主义,对于大国来说,最终,他的唯一结果,就是战争。
这个时候,那些沙文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会成为一种表象,让人们误以为战争是由这些不是很清晰的利益驱动的,实际上,能够导致巨大灾难的,依然是经济利益对每一个个体的驱动。
即使是现在的俄乌战争,民族主义战争也只是表象,其背后依然对应着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油汽利益争夺、乌东工业区与俄罗斯工业的紧密关系,克里米亚带来的黑海出海口等等具体的经济利益。
破除经济民族主义的灾难,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如果法律、政府和法庭对待本国和外国人一样公平,每个人都能随便在喜欢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劳动、资本和商品能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不被搞管理或征税,那么,个体公民就根本不用关心自己国家大小和政治边界在哪。
没人会指望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对自己有好处。
战争又不能让每一个人赚钱,有什么意义呢?
但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经济民族主义盛行的年代,世界上很多政府都奉行这种政策,损害外国人,来促进自己国民或某些集团的利益。比如印度,不让沃尔玛进入印度市场,打击小米等外国企业,提高对中国某些产品的关税,这背后的思维,就是要保护印度的中小企业。
印度盛行的就是经济民族主义。
中国真正危险的舆论,不是这些一时事件中的情绪,而是那些仇恨外资、要杀掉买办,要区别对待外国人,要用管制阻止外国企业和外国人与中国企业进行正常竞争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中国,并不少见,并且呈现越来越强大的声音,买办一词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舆论中的流传,即是这种思维的结果。
真正应该警惕的,是经济民族主义,这是二十世纪以来最为危险、导致最多灾难的观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