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宏非遗 | 傣族孔雀舞只知道杨丽萍,你就真的OUT了!

德宏文旅 2021-07-27


看视频找答案!德宏,是哪两种“独特”孔雀舞的发祥地?

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芒市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


2006年5月,傣族孔雀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傣族舞历史悠久,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来民间纷纷效仿,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东汉时,傣族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到洛阳表演孔雀舞、魔术、杂技等。可见,孔雀舞在当时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傣族孔雀舞受到了各级艺术管理部门和艺术表演、艺术研究机构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初,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了民族文工团,60年代初又建立了县级民族文工队,此时的傣族孔雀舞经过毛相等人的不断发展,也成为了中国国内和国际中比较有名气的民族舞蹈。

孔雀舞大师——毛相




舞蹈特色


孔雀舞是傣寨传统的民间舞,用鼓、鋩、镲伴奏。傣族孔雀舞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歌舞剧之分。表演时,舞者身带形似孔雀的装饰,脸戴尖塔形白净菩萨面具,单人舞戴女面具,双人舞戴一男一女面具。跳舞时,模仿孔雀的各种动作,从出窝开始、下坡、起舞、找水、照影、饮水、夕照、最后到展翅飞翔,整套动作有严格的步伐、方位和动作组合,以雕塑性舞姿造型为主,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顺乖巧、美丽善良和婀娜多姿。

毛相的儿子——依团


按照舞蹈风格来区分,孔雀舞可归纳如下三类:第一为雄孔雀舞。民间多跳此舞,膝部起伏刚韧,舞姿有明显的“三道弯”特点。第二为雌孔雀舞。在民间多由男子表演,膝部起伏柔韧缓慢,舞姿优美动作细腻,并常有拱胸和肩的转动,体现其含蓄、妩媚的形态,鼓点轻盈缓慢。第三为小孔雀舞。常采用快速的小颤和保持半蹲状态的矮步,小腿灵活轻巧,常用连续的小耸肩,鼓点快速而轻巧。


傣族孔雀舞的动作特点是提颈挺身,提神竖耳,以双臂的动势,“三道弯”的躯体和翻转的手腕,表现孔雀的警觉和自信;以碎步飞跑和原地转圈,表现了孔雀的从容和恬静。这样,孔雀舞就不仅是孔雀形象行为、生活习性的艺术再现,更是以舞蹈语汇将孔雀拟人化之后所寄托的美好愿景和寄寓的理想和希望。



传承意义


傣族孔雀舞是傣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孔雀舞语汇丰富、形式完整、风格突出、舞姿优美,其题材内容、表演形式、舞姿造型以及基本手势等都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特征。

孔雀舞青年传承人——乔二所


孔雀舞在各种节日中大放异彩


傣族孔雀舞是傣族先民情趣的流露,也是神人叙事性的肢体语言,在孔雀舞飘逸动态结构背后,蕴涵着傣族人家丰富的生命意义。它昭示着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与崇拜,构建起了一个芸芸众生普通灵魂能够进入的艺术、精神的空间,也构建了傣族民众族群识别的标志和强化生命记忆的境象,是傣族民族历史上最具有生命意义,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的一种舞蹈。


德宏,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民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息,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对坚定文化自信、延续中华民族文脉、追寻文化多样性、激活文化软实力发展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往期推荐

德宏非遗 | 傣族一张剪纸竟然比画美!

非遗 | 傣剧



来源 :德宏读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杨国芯  韩 硕   审核:杨 旻  方桄明


免责声明

  •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

  • 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

  • 转载内容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

  • 仅供参考,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 联系电话:0692-21302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