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蔚来裁员3000人!你想知道的几个事…

熊童子 HR实名俱乐部 2024-03-29
今年6月份,财经杂志一份文章《蔚来为何不裁员》,采访了蔚来老板李斌。
当组织膨胀过快,人效降低,削减人员是多数公司降本增效的手段,效果立竿见影。

李斌当时说,“我们不裁员,不是一提效率就要减人。我们还是希望现有团队能够有更多产出,有些产出今年可以看到,有一些产出明年可以看到。”

然而,李斌昨天发内部通告:
李斌宣布,蔚来在今年11月,减少10%左右的岗位,还说这是“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   
老板们的言辞,此一时彼一时。

蔚来裁员的原因是什么?

李斌在邮件提到两个原因,一是外部不确定,未来两年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二这是蔚来改进机会,现在要重点事项优先、组织优化和降本提效。

2024-2025,能确定的是小米和华为,真正杀了进来,新能源汽车赛道变得特别拥挤;不确定的是,赛道那么挤,难免有人掉队,只是不知道谁先掉队。

其实,蔚来的裁员还是有迹可循的。

2022年11月25日,李斌在上海蔚来,发表公司成立8周年的内部讲话,主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李斌讲到蔚来面对的五大挑战:疫情、国际局势、经济环境、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解决方法是:有耐心、有信心、不忘初心、提升体系化效率;坚决投入研发,坚决进入更多国家的市场。
李斌还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

蔚来到底要裁多少人?

很多媒体报道蔚来裁员2600多人,是按照22年年底,蔚来对外披露的员工总数(26763人)换算。

我们整理过新势力各公司的员工与薪酬数据,以下是蔚来21-22员工数据:
进入2023年,根据李斌内部讲话,以及蔚来持续10个月招聘,23年,蔚来妥妥的突破3万人。

因此,蔚来这一波裁员保守也是3000人。

精确的裁员数字不太好统计,特别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公司,因为离开公司的人包括:有的是被挖角、有的是主动跳槽、有人因伤病休,有人绩效太差被劝退,还有转包给第三方……等等。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比如说,今年4月,蔚来在发年终奖后,其数字化平台主动和被动离职员工将近300人。

哪些部门裁人最多,受最大的影响?

蔚来创立之初,有三大核心部门:用户与服务、业务管理与支持、产品技术与工业化。

后来,确立为五大业务集群:用户与服务体验集群、产品设计与研发集群、工业化集群、管理与支持集群、创新化集群

下图是21年底蔚来的员工分布情况:

用户与服务体验集群目前人数最多,包括蔚来40 多个区域公司、充换电业务,服务平台、精品商城等,占公司人数50算%,至少也是15000人。负责这个业务集群的是蔚来二号位秦力洪。

因此,看员工人数,用户与服务体验集群可能受到明显影响,减人=减流程、减岗位,组织提效最佳

但是,从花钱能力来看,产品研发、工业化、管理支持等后端部门,减人=减投入,资源提效最佳

蔚来这次裁员计划,没指定裁那个部门,更像是一次普裁,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

其实,公司裁员就像一个人减肥,你不可能只减脂肪、不减肌肉。

蔚来3万员工,靠什么驱动?

理想老板李想是极为推崇学习华为,既挖了华为HRBP高管,也带头晒华为书单,全面学习华为管理体系。

蔚来汽车学习对象是谷歌,李斌的愿景是打造一家“用户企业”。为此,他在谷歌 OKR 基础上打造一套蔚来VAU(Vision Action Upgrade)管理机制。

李斌希望员工自驱成长而不是被KPI驱动。
蔚来对员工的考核,基于一套VAU体系,即以企业愿景(Vision)为指引,强调行动(Action)和进步(Upgrade)。

VAU的考核标准是蔚来的企业价值观——真诚、关爱、远见和行动,围绕着这四个维度,员工要接受十个同事环评打分,最终计入考核中。
2021年后,蔚来在 VAU 考核外,蔚来新增了 VI(Value Indicator,价值指数)和 EI(Enabler Indicator,驱动力指数),后者更重视行动和产出,蔚来员工每半年可以收到一次 EI 反馈。

我们文章:蔚来最新组织理念与员工薪酬,有VAU的介绍:‍
一位蔚来老员工认为,在早期蔚来只有几千人的时候,VAU体系是有效的。那时蔚来的员工靠自驱力、价值观工作。而当组织规模扩张到3万人,这套VAU管理体系,可能也要不断修补升级。
蔚来的低效是怎么产生的?

根据晚点团队报道,总结蔚来组织低效有多方面的原因:

  • 产品的成本管理问题

在2019年之前,蔚来的低效主要体现在产品成本管理方面。为了满足高端定位,蔚来首款量产车ES8的产品不计较成本。

一位蔚来老员工说,“蔚来连车标二字都使用航空铝制造,成本价在几百块钱。”而当时行业普遍使用成本价在几十块钱的有机混合塑料。供应商要多少开发费,蔚来也基本照单全收。
此外,蔚来2022年的单车研发费用高达8.8万元,相当于同期特斯拉的 5.5倍,长城的7.5 倍。

  • 岗位重复人员冗余的问题

一位蔚来中层人士说,在蔚来,业务部门负责人提出招聘的名额需求后,“一般都能通过”。

一位服务过蔚来的猎头称,“当一个业务没做好,蔚来就会招高P,但并未严谨评估高 P 带来的价值。” 相比之下,更加注重人效的理想汽车,其岗位设置是用十几个维度的 KPI 交叉验证岗位存在的合理性。

一位蔚来离职高管说,2021年,每隔几个月,他的邮箱便能收到组织调整和任命的通知。一些二级部门人数变多了,升级成了一级部门,三级部门升级成为二级部门。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部门定位不清晰,岗位交叉重复,人员冗余,管理成本变高。

  • 业务体系重复建设问题

一名蔚来研发人士称,在蔚来,几十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数字化系统,包括销售CRM 系统、财务数据系统、App 系统等,他认为这降低了效率,因为 “最后需要靠繁重的对齐工作去拉通每一笔订单和收入。” 

蔚来也看到了这一问题,于是2022年挖来了前顺丰国际首席技术官史雄锋,正在打造一套数据中台。

  • 决策与执行的脱节问题

一位接近蔚来的汽车行业人士认为,蔚来的低效是“决策高效,整体低效”。

2021年12月发布的蔚来 ET5采用一体铸造工艺,比小鹏早了 2 年,是最先宣布用该技术的中国新造车公司。他认为这得益于李斌直接管研发,“在做重大技术决策时,蔚来能迅速拍板。” 蔚来 NT2.0平台采用 4 颗英伟达 Orin 芯片的硬件架构,这些芯片的成本超过4万元,超过理想 L7的5倍,也只有CEO敢做出这个决策。

李斌亲自管研发缩短了技术投入方向的决策流程,但是,从决策推进到执行,缺乏专业背景的统一管理,对很多技术细节判断迟疑,拖慢了整体的节奏。

蔚来ET5 2021年12月发布,直9个月后才开始交付。历经工厂动工、招人、搭建生产线、改进工艺、正式投产多个关键节点,每个环节都考验执行能力。
蔚来为什么要造手机?

前不久,蔚来发布一款手机,手机圈、汽车圈纷纷表示看不懂,蔚来是目前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个自建手机团队的公司。

李斌曾在用户群里参与讨论时说,这是基于防守逻辑。蔚来用户六成甚至更高都是用iPhone,如果 2025 年苹果的车发布,“等于家里的钥匙在自己的对手手上”。

除了手机,蔚来为什么要自己造电池和芯片?

李斌认为,要想在大众市场做到20%的毛利,就必须做电池、做芯片,否则一点机会都没有。

李斌粗算了一笔账:目前电池占整车成本近40% 。电池厂商如果自己有 20% 的毛利(宁德时代22年上半年毛利15.04%),假如蔚来自己造电池,就能多出 8% 的毛利( 40% x 20%),再加上自研芯片就能多出 10% 的毛利。如果正常车的毛利是 10 个点,再加多出来的 10 个点,就能到 20%。
如何理解蔚来的长期主义战略?

李斌喜欢把汽车行业比喻为马拉松比赛,而且是泥泞路上的马拉松比赛,所有人都没跑多远,最关键的是一直在跑。

李斌说,我们才跑了2、3 千米,什么都不是。特斯拉可能跑了一两万米,那又怎样?这是没有尽头的竞争,一直在跑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要跑好自己的节奏,不要太在乎一个月、一个季度的得失。

长期主义的战略,可以让蔚来不因单点领先、或某个节点受挫而失去自己的节奏。

早期的蔚来,善高举高打,有明显领跑的优势,背后是李斌的融资能力和资源折现能力。李斌找了五位投资人凑了上亿元资金,不仅有马化腾、刘强东、高瓴资本的张磊,还有他后来的对手李想和雷军。

到2022年,蔚来在纽约、香港、新加坡上市,成为全球首个三地上市的车企。
进入2023年,随着竞争局势升级,车企都开始比拼盈利能力。

今年上半年,蔚来净亏损达109.26亿元,同比增长了139.08%,是新势力中亏损额最高的一家。

从最新交付情况来看,今年10月蔚来交付新车1.61万辆,环比微增2.8%,交付量开始稳定增长,但增速远不及其它新势力。同期理想已经突破4万辆,小鹏也首次突破2万辆。

目前,新势力中除了理想汽车自我造血外,其它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小鹏汽车得到了大众集团逆向输血,极氪、岚图的背后是传统厂商的支撑。
一句话总结。‍
蔚来的裁员,顶着2024年盈利的目标+2025年不掉队的压力,现在不能自我造血,就要少留流血。
相关文章:
蔚来最新员工管理理念  理想蔚来小鹏2022年员工薪酬数据  理想CEO推荐的华为书单
参考资料:财经杂志《蔚来为何不裁员》晚点团队《蔚来3万人的效率难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