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国风·桧风

羔裘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译文

穿着羊羔皮袄去逍遥,穿着狐皮袍子去坐朝。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忧心忡忡整日把心操。

穿着羊羔皮袄去游逛,穿着狐皮袍子去朝堂。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想起国家时时心忧伤。

羊羔皮袄色泽如脂膏,太阳一照闪闪金光耀。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心事沉沉无法全忘掉。


古今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全诗表达了身处末世的臣子深切而无奈的心痛感觉及深切思虑。
诗首章“羔裘逍遥,狐裘以朝”两句看似叙述国君服饰,但言语间充满感情色彩。钱澄之分析说:“《论语》:狐貉之厚以居。则狐裘燕服也。逍遥而以羔裘,则法服为逍遥之具矣。视朝而以狐裘,是临御为亵媟之场矣。先言逍遥,后言以朝,是以逍遥为急务,而视朝在所缓矣。”(《田间诗学》)这段分析为读者更深一层地理解诗旨提供了门径。即便是大国之君,身处盛世,不以仪礼视朝,不以国事为务,犹为不可,更何况当时桧国“国小而迫”,周边大国正虎视眈眈,存亡生死危在旦夕,处境如此而不自知,不能不让人心存焦虑。“岂不尔思,劳心忉忉”,这是身处末世的臣子深切而无奈的心痛感觉。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同,但在回环往复中更让人感受到诗作者对国之将亡而桧君仍以逍遥游宴为急务的昏庸行为的幽远绵长之恨。
诗末章一改平铺直叙的路子,选取羔裘在日光照耀下柔润发亮犹如膏脂的细节性情景,扩展了读者的视觉感受空间,使诗人的心理感受有了感染读者的物象基础。在通常情况下,面对如此纯净而富有光泽的羔裘,人们会赞叹它的雍容华美和富丽堂皇之气,但在诗人为读者提供的独特的情景上下文中,如膏脂一样在日光下熠熠发亮的羔裘是这样的刺眼,令人过目之后便难以忘怀,这难以忘怀之中又无法抹去那份为国之将亡而产生的忧愤之情。“岂不尔思,中心是悼。”意思是:不为你费尽思虑,怎么会离君而去心中却时时闪现那如脂羔裘呢?思君便是思国,作为国之大夫,无法选择国之君主,只能“以道去其君”,但身可离去,思绪却无法一刀两断,这便是整首诗充满“劳心忉忉”“我心忧伤”“中心是悼”层层推进式的忧伤和愁苦的历史原因。
全诗没有风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叙事也显得急切且繁复,但从这近乎祥林嫂式的絮叨中确实可以感受出诗作者的深切思虑。



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译文

有幸见你戴白冠守礼如仪,见你身体是如此瘦弱憔悴,都是因为尽礼而忧伤劳累。

有幸见你穿白衣守礼如仪,我也情不自禁地哀戚伤悲,好想和你一路同行相携归。

有幸见你白冠白衣白蔽膝,我内心深处忧伤沉沉涌积,恨不得和你同悲融为一体!


这是一首赞美孝子的诗。周王朝礼制,臣下、子女、妻妾要为国君、父母、丈夫服丧守孝三年,在此期间,须穿孝服、吃粗食、悲哀哭泣,甚至扶杖行走。这种礼节到春秋时期已不再能够推行,作者有感于此,借对偶尔见到的一位独守古礼的孝子的同情和褒扬,表达了他对旧礼制的维护和对现状的不满。所以《毛诗序》论此诗主旨说:“素冠,刺不能三年也。”作者在诗中所表露的情感和倾向,在今天自然已是毫无积极意义可言,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多少为后人提供了一点认识价值。
诗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直抒胸臆。首章写诗人偶然看到头戴“素冠”的孝子,见他因居丧而瘦骨嶙峋,不禁忧从中来。在此基础上,二、三章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伤悲”和“蕴结”,表达了他愿与孝子分担忧患以及志同道合、共守古礼的渴望。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采用了复沓的联章形式,这也是《诗经》章法上最显著的特点。三章句式基本相同,只变换了部分词语。这样写,首先使得诗歌在押韵之外通过重章叠调造成一唱三叹的音乐美;其次它借反复咏唱将诗人内心丰富强烈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真切动人。不仅如此,它还层层递进地展示出诗人由“劳心”到“伤悲”、再到“蕴结”的感情发展,由同情到“聊与子同归”、再到“聊与子如一”的思想升华,使主题逐步深化。
语言朴素自然,毫无雕饰痕迹,是这首诗的风格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此诗只是信手拈来,其中没有诗人的任何艺术匠心。譬如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显然是为了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如用“素冠”“素衣”“素”指代孝子,既避免用词重复,又巧妙地刻画出头戴孝帽、身穿孝衣、下着孝裙的全身缟素的孝子形象。再如使用叠字是《诗经》的出色创造,刘勰早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就高度赞扬了叠字“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功能,此诗用“栾栾”形容孝子瘦弱之状,用“”描述内心悲苦的程度,都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此外,如一个“庶”字,准确地传达出诗人乍见孝子时的意外和惊喜,都充分显示出作者用字的功力。
《素冠》并非《诗经》中的名篇,内容也无多可取,但从中亦不难看出这部诞生于上古、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源头的诗歌总集有着怎样出色的艺术成就。( 张 明 非 )



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译文

低洼地上长羊桃,蔓长藤绕枝繁茂。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无知不烦恼。

低洼地上长羊桃,蔓长藤绕花儿美。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没有家拖累。

低洼地上长羊桃,果实累累挂蔓条。鲜嫩润泽长势好,羡你无家需关照。


汉朝人解诗,有时求之过深,有时又失之太浅。这首诗,据《毛诗序》说是:“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有什么证据呢?看来唯一的证据是诗中有“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二句。“家室”可以指妻子,“无家室”也就是无妻子。但疾恨国君“淫恣”,何至于要求国君“无情欲”,不成家,不娶妻呢?如此走极端,不仅违背常情,而且也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可见于理不通。
朱熹比汉儒有眼力。他不盲从古人,提出了新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此说的长处是贴近了诗旨,能把诗意贯通了。先看第一章:“低地里长着羊桃,展开那柔顺的枝条。你是多么嫩绿鲜亮,可喜你无知无觉。”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触景生情,大发牢骚。他大概被人间的赋役烦恼搞得焦头烂额,憔悴不堪了。看到洼地里的一束羊桃也无限羡慕。他羡慕羊桃的不为人所注意,羡慕羊桃的无知无觉、无忧无虑。羊桃长势良好是谁看到都会承认的,但说它能够享受安宁,无忧无虑,很值得羡慕,这可是诗人独特的感受了。诗人把自己主观上十分需要而又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满足的愿望通过对羊桃子的倾诉衷曲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所谓怊怅切情,婉转附物。第二章就沿着这种意脉情络往前发展:“低地里长着羊桃,绽开那小小的红花。你是多么艳丽鲜亮,可喜你无室无家。”句式与第一章完全相同,但“枝”上已经着“花”,暗示这位诗人在野外奔波已经很久。这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思家之念。但诗人十分清楚,思念之心再切,也不可能有回家团聚的一天,因此他只好寄愤于诗,托物言怀,说自己很羡慕羊桃子的“无家”。第三章是全诗的高潮:“低地里长着羊桃,结出那累累果实。你是多么饱满可爱,可喜你无家无室。”羊桃子从抽枝、开花到结果,安然无恙地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循环,而自己却仍然奔波在外,不知何处是归宿。一种惘然的失落感笼罩全篇。
古人云:草菅人命。话中包含着人命不该比草还贱的意思。本诗以强烈的主观色彩、第一人称的语气,控诉了民不聊生的世道,指出在烦政重赋之下,人生的价值不如一棵洼地上的小草。凄情苦语,耸耳惊心,启发后人无限诗思。李益《邠宁春日》:“桃李年年上园新,风沙日日塞垣人。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袁枚《古意》:“种梅北窗下,香花开似雪。月月有春风,梅花常傲妾。”虽托词不同而意脉情韵与本诗潜通。(吴 汝 煜)




匪风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译文

那大风呼啸起来旗带飘荡,那车儿飞奔起来辚辚作响。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心里陡然涌起无尽的忧伤。
那大风呼啸而来左右回旋,那车儿飞奔起来轱辘响转。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我心里无尽悲伤好不凄然。
哪位妙手烹制鲜美的河鲤?我愿为他当助手洗净锅底。哪位朋友准备西归故乡去?为我捎回一切安好的讯息。


此诗前两章字句略同,意思重复,写法也一样。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直抒胸中忧思。开篇即进入环境描写:那风呼呼地刮着,那车儿飞快地跑着。诗人回头望一望远去的大道,心中禁不住地悲从中来。诗人滞留东土,伫立大道旁,见车马急驰而过,触动思归之情。他的心也随急驰的车辆飞向西方,但是,车过之后,留下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车去而人竟未去。风、车之急速,他人之已归去,与自己之滞留不得归,动与不动,形成多层对比。“顾瞻周道”,描绘诗人徬徨无奈情状如在目 前。这时诗人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中心怛兮”,“中心吊兮”。其声如急管繁弦,反映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态。
第三章句法忽变,陡然一转,以“谁能”二句起兴,兴中有比,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谁将”二句,写诗人既不得归,只好托西归者捎信回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这次着也未必能实现,“谁能”、“谁将”均是疑问希冀之词,还没有着落。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思乡殷切,羁旅愁苦,反以“好音”以慰亲友,情感至为深厚。有人认为最后一章“谁能享鱼?溉之釜鬵”二句,是用来概括使国家政治恢复到先祖时代的政治方法的,可联系老子所言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理解。




推荐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
诗经·国风·召南
诗经·国风·邶风
诗经·国风·鄘风
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国风·王风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齐风
诗经·国风·魏风
诗经·国风·唐风
诗经·国风·秦风
诗经·国风·陈风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钱钟书《宋诗选注》①
钱钟书《宋诗选注》②
李白诗全集①
李白诗全集②
李白诗全集③
杜甫诗全集①
杜甫诗全集②
杜甫诗全集③
白居易诗全集①
白居易诗全集②
王维诗词全集
李商隐诗全集
鱼玄机诗全集
李煜诗词全集
李煜词品读
杜牧诗全集
欧阳修词全集
贾岛诗全集
柳宗元诗全集
谢灵运诗全集
陶渊明诗全集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仓央嘉措情诗66首
苏轼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90首
李清照词品读
贾岛诗全集
秦观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曹操诗词集
曹植诗全集
李世民诗选
红楼梦诗词全集
魏诗
汉诗


孤独没有什么不对,使孤独变得不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