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字林洋行系列报纸:跨越百年的珍稀史料

全国报刊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机构版 2021-07-08




4000份中英文报纸全揽


《中国近代报纸数字文献全库》是《全国报刊索引》依托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深度挖掘、整理、汇集而成的大型全文数据库,计划收录1850年至1952年百余年间的4000份中英文报纸,是对中国近代报纸全面、完整地揭示和呈现。




字林洋行及其报纸出版


字林洋行是十九世纪英商在上海创办的重要新闻出版机构,也是当时英商在华最大的报业印刷出版集团。它旗下一系列中英文报纸,具体详尽地记载了近代中国百年的社会场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独家完成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数字化逾550,000版,包括《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字林西报行名录》《上海新报》《沪报》等多份报纸,跨越百年,使这一珍稀史料首度以数字化形态重获新生。










字林洋行出版了哪些重要报纸?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1850~1951)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是上海图书馆收录齐全的重要报刊藏品。数据库含《北华捷报/字林西报》450,000余版,其中《北华捷报》约200,000版,《字林西报》逾250,000版。


•《北华捷报》创办于1850年,是近代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创办于1864年,其创刊后《北华捷报》改为《字林西报》的副刊发行。

•《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出版时间跨越百年,报道了大量时政新闻和重大事件,并以其独特视角予以评论,是近代中国出版的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




图片来源:《字林西报》1866年7月3日第1版 



《字林西报行名录》(1872~1941)


《字林西报行名录》于1865年出版,每年发行一册,主要登载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商业、企业、机构的信息,详细记载了上海开埠后各类机构特别是外侨机构的基本情况。


•《字林西报行名录》作为重要的工具书,机构名称均为中英文对照,有利于历史机构译名的查证和统一。
•该名录的出版未中断,延续性强,为研究者查找机构的沿革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索引信息,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图片来源:《字林西本行名录》1921年版



《上海新报》(1862~1872)


《上海新报》于1861年创办,是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由传教士担任主编,内容包括各地新闻和商业信息(登载船讯、钱价、市场行情和广告启事等)。


•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也是字林洋行编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


•在《申报》出现以前的十年内,在上海新闻界独占鳌头。

•作为西人创办的中文报纸,其视角和传播手段与华人报刊有别,能够集中体现在华西人的中国观。

•通过刊载报端的告白、启事、商情、图说、新闻等,能够全面反映社会时局变化、时人日常生活信息以及西学传播内容等。




图片来源:《上海新报》1872年3月19日

《沪报》(1882~1908)


《沪报》于1882年在上海创办,由《字林西报》主笔巴尔福发起;自1882年第73号起,为凸显字林洋行品牌和差异性,《沪报》更名为《字林沪报》;1990年,《字林沪报》出让给日本东亚同文会,遂改名为《同文沪报》;1908年《同文沪报》改回本名,直至终刊。
•该报包括《沪报》、《字林沪报》和《同文沪报》等多份有沿革关系的报纸,增设副刊《消闲报》,随报附送,为上海报纸增设副刊之始,并为其他报纸效仿。
•该报由字林洋行主办,因此有较多材料译自《字林西报》,刊载大量通讯报道、时事新闻等,凭借《字林西报》丰富而独特的新闻来源,在众多中文报纸中占有极大优势。
•该报虽为西人创办,但聘请华人主笔,吸收中文报纸的形式,开设“野叟曝言”、“花团锦簇楼诗”等栏目,发表诗词、论说等,以适应中国文化人的读报需求。




图片来源: 《沪报》,创刊号

《汉报》(1894~1900)


1893年3月23日,字林洋行在汉口创办《字林汉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日报,同年下半年易名为《汉报》。1896年2月由日本人接办,至1900年2月因清廷颁发严查康党报章上谕,鄂督张之洞借此下令禁止购阅《汉报》,后停办。


《汉报》刊载上谕、奏稿、电讯、新闻以及商务信息等,大力鼓吹“华人日报之风”,试图用合乎中国人传统心理的方式感化人心、影响世道、引导舆论。
•创办《汉报》是上海字林洋行向长江流域扩张其报业之举,对研究字林报业的发展、外国人在华办报事业有重大意义。
•《汉报》由日本人接办后,对远东及中国的复杂形势和政局多有报道,为了解和研究日本在华的舆论宣传以及中日关系史等提供了丰富资料。
•梁启超曾将日本接办之后的《汉报》誉为当时中国少有的“日报之卓卓者”,而许多湖北地方老报人更是回忆,该报是汉口地方晚清报史上唯一令他们留有印象的报纸¹。






图片来源: 《汉报》,1898年2月28日第1期第1版



《消闲报》(1898~1906)


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为与其他报纸争夺读者,率先把消闲类的文字印成单张,在刊期、版面和编辑队伍上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取名《消闲报》;1900年改名为《同文消闲报》短暂发行,翌年9月改回《消闲报》继续出版;1903年更名为《消闲录》,至1907年回归为《同文沪报》独立性的文艺版面。


•中国最早的中文报纸副刊,随正报(《字林沪报》、《同文沪报》)附送。


•以刊载趣闻、文艺为主,同时连载大量长篇小说,是研究通俗文学、报载小说、近代小说发展的参考史料。

•《消闲报》是在《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大报的竞争中孕育而生的,对了解中国报业竞争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其诞生对中国报纸副刊的成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副刊从此有了相对固定的位置、刊名与地位,与新闻、评论、广告一起成为报纸的“四大部件”,² 对研究中国报刊史、新闻史有重大意义。




图片来源: 《消闲报》,1898年1月30日




怎样在线使用这份报纸?


以上内容您可登录 www.cnbksy.com 查询




注释:
1、阳美燕:《英商在汉口创办的<字林汉报>(1983)——外人在华内地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日报》,《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1期。
2、陈昌凤:《<消闲报>——中国最早的报纸副刊》,《中华新闻报》2003年11月21日。 


往期链接:

报界“社会服务”先河的《益世报》在《民国日报》寻觅南社往事
《中央日报》与其丰富多彩的文艺副刊
《大公报》编辑吕碧城笔下的近代女权探寻《申报》中的“自由”世界
学术性副刊之首倡——《时事新报》副刊《学灯》融欧美摩登、汇海派风情的《上海泰晤士报》
《大美晚报》中的“FINANCE AND TRADE”
《上海晚邮》《中华快报》《上海差报》:汇录本地资讯及天下要事于一纸
《新闻报》:一份与《申报》并驾齐驱的近代报纸

《时报》:被胡适称为“中国知识阶级的一个宠儿”


相关链接:

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近代报纸资源全库》
美编:舟  蔚然

- TBC -



本微信公众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机构版」制作,并享有版权。如需转载或其他合作,请联系公众号获取授权,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内容赞?戳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